分享

我们要保护的,是孩子生命里与生俱来的对音乐感觉,这是孩子生命的一份资源。

 阿里山图书馆 2017-02-18

让孩子的音乐天分自然流淌(一)

专访对象王平简介:孙瑞雪教育机构首席音乐教育培训师;中国奥尔夫音乐协会会员,奥尔夫音乐教师资格认证;美国music play 教师资格认证;台湾美育教师资格认证;王平老师热情美丽,拥有丰富的音乐教育实践经验,对0-12岁的儿童音乐敏感期把握精准,擅长用音乐倾听孩子的情绪,与孩子的生命连接,让孩子通过与音乐共舞,提升其内在自由度。本文转自孙瑞雪教育机构公众号“爱和自由”。

杨利霞问:您从事幼儿音乐教育已经十几年了,您在儿童身上看到了什么?王平:每个孩子的生命里都有音乐。每个孩子对音乐都有感觉。做音乐教育的,你必然承认,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在这么多年的音乐教学里,我很少看到有孩子不喜欢音乐。课堂上,孩子们都会积极参与到其中来。在让孩子自由创作的环节,每个孩子都会说,我想这样跳,我想那样跳。你能够感受到,每个孩子生命内在都有一份天然的跟音乐连接的东西。关键是有没有给到孩子自由和空间,让孩子这一部分呈现出来。

成人关注的是,为什么有的孩子跳得那么好,有的孩子跳得不和谐,有的孩子只在一边看。我想说的是,对于孩子,音乐是生命里面的东西,是往内走的,有感觉的时候自然就跳就唱,没感觉的时候就不跳不唱。音乐对孩子是个私密的东西,而不是要表演给别人看的。在我们成人的观念里,音乐就是像歌星那样,要表演给别人,这才叫会唱歌懂音乐。当“表演”这个词出现,就有一个往外走的倾向。当然,总会有孩子舞蹈跳得不那么协调,但他仍然有权利表达他想表达的东西;当然,也有的孩子天生跳得美。这两者之间,在外人看来是动作的不同,但在我看来,他们内心同样流淌着对音乐的感受,这一点是一样的。

我们要保护的,是孩子生命里与生俱来的对音乐感觉,这是孩子生命的一份资源。我们要保护孩子的这一部分资源。可以欣赏,可以感受,可以跳,可以唱,只是形式不一样。有的孩子愿意表现出来,有的不愿意。要保护孩子的音乐感觉,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孩子自然的流淌。很多人容易把技能技巧放在第一位,而实际上孩子的感受是第一位的。去年的嘉年华,我带预科班的孩子们排练《圣诞平安夜》,我从来不要求孩子,第一个动作应该怎样做,第二个动作应该怎样做。我就跟孩子一起跳,我的每一个动作完完全全跟音乐在一起,我每一个动作都是带着呼吸的,我沉浸在自己跟舞蹈在一起的感觉里。我要让孩子看到一个成人全然跟音乐在一起是怎样的,进而由我散发出一种能量,一种氛围,影响孩子们,让孩子感受到原来跟音乐在一起,这么美好。接着,每个孩子都会自然的跟音乐在一起,每个动作从孩子身体的每个细胞里自然的流淌出来。在嘉年华的舞台上孩子们自然流畅的舞姿打动了所有的观众。人们看到的不是一群只会摆动作的机器,而是鲜活高贵而有灵动的生命。当孩子用身体完全自由的把音乐的感觉流淌出来时,生命的舞蹈就呈现出来了。
 
同样,在音乐课上,我们和孩子一起分享音乐,在好玩的游戏中体验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在宁静的聆听中体验心灵与音乐的碰触,在与同伴的互动中感受分享的喜悦,探索创造音乐。感受音乐的特质,在音乐剧中体验综合的艺术。这一切的过程都没有任何说教,都是让孩子用自己所有的感官来感受。都是让孩子用他自己的方式来创造属于他的音乐。我们成人就是要为孩子提供一个让他有机会接触到丰富的音乐形式,又可以自由的表达音乐的环境。

孩子2-6岁是感受音乐的阶段,6岁以后,发展到使用音乐这个工具、理性和感性并存的阶段。我们要遵循孩子音乐发展的自然规律。如果三四岁就教孩子音乐知识,孩子感受的部分就被抹杀掉了,没有机会发展起来。之后弹得再好,也只是个弹琴的工匠。有一个调查资料说,在新加坡孩子学习乐器的特别多,在一个班里弹钢琴的孩子占到80%。这些孩子长大之后,很少有人再去碰钢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