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注意事项】早期大肠癌内镜治疗指南

 在水一芳zg 2017-02-19

早期大肠癌内镜治疗方法(手技)的实施



1

注意事项及要点


热活检如果通电时钳子持续下压,通电有发生穿孔的危险性,要略向上提起通电。

高频电流设备有单极式和双极式2种,一般单极式比较普及,对安置起搏器等电子仪器的影响还是双极式较小。

为了避免圈套器将病变自身卷入,通过调整圈套器收发,确认口侧,肛侧都没有咬住病变在收紧圈套器。

息肉电切通电时,一般要防止息肉头部接触肠壁,但是如果头部较大,无论如何都无法避免接触肠壁时,为了减弱流向接触部的通电效果,不如压向对侧增加接触面积(图25-6)。


EMR以及EPMR时,局注液一般都用生理盐水,为了防止膨隆平坦化,使用甘油果糖也可。为了预防切除后出血,添加肾上腺素(0.001%,100倍稀释),为了确认注入范围以及切除后的黏膜下层的存在,添加靛胭脂(0.004%,100倍稀释)也可。

不能直视病变,固定圈套器前端无法打开时,使用硬质圈套器,在全开的状态下压向病变周围全体的黏膜面,一边轻轻吸引一边收紧圈套器,将正常黏膜包含在内进行圈套切除比较容易。但是难度高的病变不要勉强操作,交给经验丰富的医师操作。

因为EMR是分割切除,切除标本的重构比较困难,病理组织学的检查可能不充分。因此分割数尽可能少,怀疑癌或sm浸润的部分不要分割并可能大范围切除,为了使病理学检查成为可能,必须计划性切除。

大肠的EMR因为壁薄,皱襞及屈曲较多,为了避免穿孔,用IT刀比较少,多使用Flex刀或Hook刀。

大肠的ESD与上消化道不同,操作过程中不存在判定病变范围的困难,所以标记不是必须的。

透明质酸钠形成的膨隆持续时间长,市售的阿尔治2倍稀释,爱维4倍稀释使用即可。

ESD剥离时,在内镜前端安装透明帽探入黏膜下层就比较容易。

ESD时,即使黏膜下层没有最后完全剥离,残留的一小部分通过圈套器切除也可以。

2

术后处置


EMR、EMPR、ESD当日或到次日禁食,只可饮水,第三日开始流食,逐日增加饮食。

息肉电切,EMR、EPMR不使用抗生素,仅预定大范围ESD时从当日早晨开始静脉投与抗生素。

3

切除标本的病例组织学检查及之后的处置


息肉电切标本在切除端用黑汁等进行标记,要能观察到包括切除断端的最大割面。

EMR、ESD的摘除病变用大头针伸展固定,做成与黏膜肌垂直的割面。

10%福尔马林固定,次日切片。

间隔2mm切片。

怀疑癌的病变最好在实体显微镜下观察后再决定切割线。

发现sm浸润时,有必要考虑追加外科切除,测定sm浸润的实测距离(图25-7)。



大肠黏膜内癌未见转移报告。

因为大肠sm癌约10%的淋巴结转移率,切除病变有sm癌时有必要考虑外科追加切除。


考虑外科追加切除的条件(图25-8)


①切除垂直断端阳性(距切除端不足500um)。

②sm高度浸润病变。

③脉管侵袭阳性。

④低分化腺癌,未分化癌。

大肠癌治疗指南(大肠癌研究会编)中,浸润实测值在1000um以上为高度浸润,提倡作为外科追加肠切除的条件。

有报道sm浸润范围的横向宽度较宽的(相当于工藤等的smlc),即使是sm轻度浸润也有淋巴结转移的危险。

sm浸润距离实际测量时,必须将标本2mm间隔完全切割才能正确判定。

主要组织型除了低分化腺癌,未分化癌意外,有sm浸润向前端突出所见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性高。

有报道即便是sm轻度浸润,如果黏膜肌有弥漫性破坏浸润的病变,恶性度高,有转移的病例。

低度型性癌,与sm浸润的程度无关,转移的危险性非常低。

综合评价以上的病例组织学所见的跟制度和患者的背景(本人的意志、年龄、并发症等),在充分取得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觉得追加外科手术的适应证。

不能有主治医师的主观或偏见来诱导治疗方针。

根据需要听取经验丰富的专家的意见也很重要。



4

并发症及其对策和预防


进行内镜治疗时,要在充分理解可引起并发症的基础上进行完备的对策和准备。

充分了解内镜医师自身的技能,绝不进行超越自身技能的治疗。

对自己来说难度高的治疗,要在熟练的指导医师的监督下进行。

1.穿孔

穿孔作为息肉电切,EMR引起的并发症在0~0.1%,病变越大其危险性越高。

息肉电切时,除了圈套后吧病变向肠管内腔上提,还要注意防止通电过多。

EMR时,注意圈套时不要把肌层收进圈套器。

具体的做法是,在轻度吸引的状态下圈套,收紧70%~80%时停止收紧,充分给气使肌层充分伸展后再最后完成收紧。

通电后怎么也不能切除时,要重新圈套。

ESD穿孔率较高,为百分之几到30%,不熟练的医师不应轻易进行。

息肉电切或EMR引起的大肠穿孔,因便汁漏出并发腹膜炎的危险性很高,原则上适于外科手术。

确认腹部游离气体可使用腹部单纯X线检(立位、卧位摄影),腹部CT能确认腹部单纯X线检查不能确认的气体,也是有用的检查。

如果是微小穿孔,用钛夹缝合,禁食、输液,给予抗生素保守治疗也可以。

但是,在严密监视腹膜刺激症状等腹部症状、炎症反应、生命体征的同时,有必要与外科医师密切协作。

出现腹膜刺激症状,有增恶倾向时,不要犹豫,立即进行开腹手术。

2.出血

出血不能预期,常常会发生(1%~3%)。

有意见认为术中出血可以容易地止血,不能算作并发症。

出现术后的显性出血(便血)或血色素下降2g/gl时定义为并发症的出血,这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研究会提倡的。

动脉性出血用钛夹或止血钳子止血。

渗出程度出血,用凝固疗法(APC,热探头等)可以充分止血。

添加肾上腺素的高渗生理盐水或聚多卡醇(乙氧基硬化剂)局注也有效。

大肠壁薄容易穿孔,纯乙醇局部注射是禁忌。

有蒂息肉的出血预防,用留置尼龙圈或在蒂部上钛夹有效。

向患者充分说明术后2~3日至1周内有迟发性出血的可能,数日后至1~2周左右控制饮酒及激烈运动,注意排便症状。

少量的出血,如果没有血液数据或生命体征的变化,按照禁食安观察经过也可以,但最好是进行肠道准备,内镜下止血。

怀疑大量出下时有必要进行输血准备。

急诊内镜检查必须在循环状态安定状态下进行。

大量出血,出血源不能确定时,通过血管造影对责任动脉的栓塞术有效,止血困难时适于急诊开腹手术。

3.其他

肌层断裂或发生热变形时,会出现发热、腹痛(结肠电凝综合症)

治疗后,按穿孔严密观察腹部症状,必要时禁食,投与抗生素。

5

术后的临床经过观察

能够完全一次性摘除的m癌,为了检查漏诊的病变和多发的病变,最好在1年后进行内镜检查。

不完全摘除(包括分割切除)时,为了检查局部遗残病变,3~6个月后再次进行内镜检查。

关于异性多发病变,之后也要定期地观察。

sm癌的监控不能只考虑局部,还要想到转移癌灶进行全身检查(腹部超声检查、CT扫描等)。


6

关于医疗工作者

治疗时需要能进行治疗的医师和助手2名。助手中1人可以是护师或检查技师。


选自《消化内镜指南》




更多指南

尽在

消化内镜指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