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BL(2)

 微笑如酒 2017-02-19

 2017-02-19 

淋巴瘤的精准治疗日新月异,但没有精准诊断何谈精准治疗?本公众平台旨在普及淋巴瘤病理诊断知识,共同提高诊断水平,为淋巴瘤精准治疗保驾护航。

在小B细胞类NHL讲解中我们都会说明各种不同类型淋巴瘤在正常B淋巴细胞发育过程中所对应的阶段,这样就会非常清晰,那么BL应该对应哪个阶段呢?答案是生发中心,前面我们说过正常生发中心组成:中心细胞和中心母细胞。其实生发中心细胞发育过程中还有一个小无裂细胞阶段,少数书上称之为‘滤泡母细胞’,因为存在时间很短,所以一般我们讲正常结构时不会提到它,BL就起源于这类细胞。那么BL的免疫组化特征:

1.生发中心指标CD10BCL6等自然阳性。

2.ki67:也与前面内容有关,因为BL长速度非常快,自然ki67非常高,几乎接近100%,如图。当然组织细胞和少许的T细胞阴性,这样也能更好地显示‘星空现象’特点。

3.BCL2:这个指标在上次已经详细说过,大多为阴性,再此不多加赘述。当然有少许病例可以出现弱阳性,但如果瘤细胞弥漫强阳性时基本可以排除BL了。

4.c-myc这个指标应该是近几年出现的新指标,BL一般c-myc阳性率可达80%,细胞核着色,但据文献报道,不同克隆号的抗体可能染色结果有差异,目前比较推荐的是Y69

5.MUM1FOXP1:如大家所知,这是两个生发中心后细胞的标记,正常生发中心细胞阴性,按常理BL也应该是阴性,但大约50%BL病例可以异常弱表达MUM1FOXP1这表明肿瘤细胞与其相对应的正常细胞尽管许多特征相同,但毕竟存在差异比如一些信号通路调控的紊乱,表现为某些生物学标记和遗传学特征的改变,如果细胞都完全遵循正常发育的调控过程,可能就不会形成肿瘤了。明白了这些,就可以很好理解为什么一些淋巴瘤会出现相互矛盾的免疫组化特征,比如FL可以MUM1阳性,而CD10阴性;MCL可异常表达CD10等等,所以淋巴瘤诊断一定要综合分析。

其实3项组化特点+弥漫分布的中等大小肿瘤性B细胞出现‘星空现象’,特别是年轻患者的节外病变就非常提示BL但不同于小B细胞NHL的诊断(典型病例形态+组化就可直接诊断),个人经验是最好加做下BL特异性遗传学检测——MYC染色体易位,这是BL的诊断‘金指标’。

MYC位于8号染色体上,大多数易位配体是IGH,也就是t8:14)(q24:q32,少数发生于IgkIgl。所以我们MYCFISH检测常用的是分离探针,这样可以避免漏掉一些阳性病例。当然关于MYC易位重排,后面‘双打击淋巴瘤’中还会进一步讲解。

那么如果没有MYC易位,还能否诊断BL呢?在2008版分类中,观点是‘诊断要非常慎重’,所以基本是持否定态度,但在2016更新版中特别引入了一类‘伴有11q异常的BL样淋巴瘤’,提示还是存在少数的BL缺乏MYC易位,当然这时必须完全满足其他的诊断要点。随着人们对淋巴瘤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可能一些淋巴瘤的诊断标准会出现些许的变化,增加或删除一些淋巴瘤类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