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鹤楼诗思

 醉月诗苑 2019-12-29

如今交通发达,已经记不清几次路过、驻足九省通衢武汉了。只要时间允许,总会到老武汉长江大桥南端的蛇山上一登黄鹤楼。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名胜无数。名胜是诗人灵感的源泉,也是他们争胜的赛场。名胜名诗,相辅相成,令人常常分不清哪个名气更大。
    

黄鹤楼位列江南三大名楼(另外两座分别是滕王阁、岳阳楼)之首,即便今日的大武汉已经高楼林立,古老的黄鹤楼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气势。天下名楼引无数诗人竟折腰,唐朝诗人崔颢的一首七律《登黄鹤楼》掩尽风流。蛇山逶迤,游客如织,因为那座楼,也因为那首诗。黄鹤楼台,屡毁屡建。名楼长新,古诗不朽: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诗名冠天下,一生三登黄鹤楼。李白才思敏捷,首次登上黄鹤楼也曾经诗兴大发,可看到了墙上崔颢的大作,不禁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诗仙的可敬之处,不仅在于他的才华,还在于他的自知之明跨越了文人相轻形成的偏见。李白辞别黄鹤楼顺流而下,来到长江下游的六朝古都金陵,登上古老的凤凰台环望壮丽的山河,怀古思今,在黄鹤楼上被压制的灵感不觉飘然而来: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的这首《登凤凰台》写景壮丽,对仗工整,风格自然,成为一首光耀千秋的登临绝唱。是不是在和崔颢比试,诗人本人没有明说,但后人常常把两首诗放在一起比较高低。细阅不难发现,二者虽然歌咏的对象有别,但韵脚,体例相同,句式相似,尾句皆以愁字殿后,一陈国忧,一抒乡愁。结果如何?公认为两首诗“格律气势,未易甲乙”,换句话说,就是李白没有胜过崔颢。
   

十三年后,即唐肃宗上元元年,年已花甲的李白长流夜郎途中遇赦东返,在江陵写下了震古烁今的“朝辞白帝彩云间…”绝句之后,再次来到武汉。虽然政治上屡受打击,但报国忠心不改,争胜豪情仍在。登上黄鹤楼,俯瞰鹦鹉洲。一是山上挺拔的高楼,一为水中平缓的沙洲,一有黄鹤升天的神话,一有鹦鹉殉主的传说,一首七律名作再次飘然而来: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李白天性豪迈洒脱,素来不喜欢受格律诗的束缚。翻遍《李太白全集》,在他流传下来的近千首诗歌中,七律只有寥寥数首,不到总数的1%。即便是弱项也能达到一流水平,无怪乎李白被称为诗仙。
  

《望鹦鹉洲》虽然不像《登凤凰台》那样气势恢弘,但意境优美,功力内含,体现了李白晚年阅尽人间沧桑之后诗风的变化。和崔颢的《登黄鹤楼》相比,遣词用字风格更加相似。崔诗黄鹤一再重复,李诗鹦鹉三次出现,聆听如闻回旋舞曲,入目如观优美画卷,故后人仍然认为这是李白的比拟之作,并且以“格律功力悉敌”作为总体评价。李白两次攻擂,虽然始终没有胜过崔颢,却在诗史上留下了一段被后人传颂不已的佳话。  
  

我以为,黄鹤楼上,李白真正能与崔颢一相伯仲的,还是他那些无心比试,不事雕凿的神来之笔,比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再比如“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清水出芙蓉,诗歌贵天然。无心比拟,直抒胸臆的作品,才能出上品、神品。

作者简介:李红旗,江苏徐州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