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安:我不教小孩孝顺,我只要他爱我!

 瀞舒凝兰 2017-02-20


文本来源于:无涯文化

导读:妻子说:“先围着孩子转吧/等孩子长大了/你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然而不,怎么能呢/孩子会自己长大的/如果我等他长大了,我就老了,我就死了/我就什么也做不了了/对不起,孩子并不比我更重要/正如我不比我父亲更重要/我们各人都是自己的/我们相互区别,相互爱着--节选自海桑《一个朋友说》


聆听蝴蝶的电台|蝴蝶为你朗读

  主播 蝴蝶   

李安,凭借《断背山》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得第78届和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成为首位两度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的亚洲导演,也是首位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华人导演。




然而,李安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导演,在摄像机的背后,他更是一位教导有方的好父亲。


早年李安导演拍完父亲三部曲的《喜宴》之后,接受采访时候说过的一段话,值得很多父母深思:





李安提到,中国自古以来的所谓“孝顺”,其实是有一个不平等的阶级观念在里面,认定小孩一定要服从长,要“顺”,它跟现在的普世价值中的“平等”冲突,是一种过时的观念。



(李安和儿子李淳)


父母跟孩子的关系,说到底也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也应当平等自由,没有高低阶级之分。而这一观念,跟美国养育类书籍《双向养育》不谋而合。




看到这个观念的时候我豁然开朗,如释重负。这些年因为违背父母意愿而产生的罪恶感终于开始消散。


父母和我都是平等独立的人,我的想法也应当获得尊重,不听父母话不是不孝顺,不是忤逆,那只是个人的自由选择罢了。

说实话,作为一个不怎么听话的小孩,生活在一个普通家庭,从小背负的成长压力特别大。大人们总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给孩子规划好人生轨迹,一旦孩子做出了另外的选择,“不懂事”的帽子就扣在了头上,并会施加各种压力,甚至把养育孩子的辛苦作为一个杀手锏,每次谈不拢就放大招。


孩子真的不是父母的附属品。




那更为现代的观念是什么呢?也许可以看看《双向养育》的一个“育儿先育己”的观念。


书里强调父母需要把养育的注意力从孩子转向自身,唯有改变自己、丰富自己、提升自己,以充满爱、价值感、尊重人际界限、拥抱改变的积极状态,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也就是说,好的亲子关系中,父母应该更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姿态,应该努力去成为一个充满爱与责任、独立而追求自我价值的人,成为小孩模仿的榜样。而不是一味对着孩子指手画脚,用一些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去要求小孩。毕竟,父母是孩子认识世界的第一扇窗户。




原生家庭的重要性,在最近两年已经讨论得很充分了。大量影视的矛盾主体都是人和原生家庭的关系。比如去年的大热的《欢乐颂》,樊胜美极度扭曲的原生家庭环境让她变得不幸,即便樊胜美再努力,再拼,最终还是成为“家庭”的牺牲品。让观众看得无比愤怒而心疼,甚至在豆瓣出现了“父母皆祸害”的夸张言论。


很多父母喜欢把“我这辈子都是为了你”之类的话挂在嘴边,把一生的重量都压在孩子身上,这样的爱,太沉重,让人喘不过气。这种思想包袱笼罩下的小孩,很容易闷闷不乐。




《双向养育》里教导父母要理解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式,意识到它们不同年龄段的行为都有其正当性,就会对他们的行为更加宽容。


爱和理解,尊重和沟通,在任何关系中都适用。和孩子产生矛盾的时候,不妨试着脱离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孝顺”枷锁,让爱而非血缘成为这段关系的纽带,把孩子当做朋友,用沟通代替指责,争取把给彼此的伤害降到最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