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安:我从不教孩子孝顺

 阿布的书柜 2018-12-31

每一个幸福快乐的妈妈

都在“中西家庭教育”找到了力量

转载授权请回复“转载

【李安导演和儿子】

李安导演早年拍完父亲三部曲的《喜宴》后,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曾说过这么一段话:

与父母的关系,能够彼此相爱就够了,不必要制造一个阶级观念。你一定要小的服从大的,但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你都要尊重他,他的性向,他的爱好,他的任何东西你都要尊重他,接受他,这是和平相处的一个基准。

我觉得“孝顺”是一个过时的观念,当然跟中国人讲,几百年也讲不过去,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存在。可是在我的思想里面,我已经不教小孩“孝顺”这个东西,我只要爱我就够了。

李安提到,中国自古以来的所谓“孝顺”,其实有一个不平等的观念在里面,认定小孩一定要服从家长,要“顺”,它跟现在普世价值中的“平等”冲突。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说到底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也应当平等自由,没有高低之分。

看到这个观念的时候,很多人豁然开朗,如释重负。这些年,因为“违背”父母意愿而产生的负罪感终于开始消散。

父母和孩子都是平等独立的人,孩子的想法也应当获得尊重,不听父母的话不是不孝顺,不是忤逆,那只是个人的自由选择罢了。

说实话,作为一个不怎么听话的小孩,生活在一个普通家庭,从小背负的成长压力特别大。大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给你规划好人生轨迹,一旦你做出了另外的选择,“不懂事”的帽子就扣在你的头上,并会施加各种压力,甚至把养育你的辛苦作为一个杀手锏,每次谈不拢就放大招。

孩子真的不是父母的附属品。

父母首先需要把养育的注意力从孩子转向自身,唯有改变自己、丰富自己、提升自己,以充满爱、价值感、尊重人际界限、拥抱改变的积极状态,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也就是说,好的亲子关系中,父母应该更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姿态,应该努力去成为一个充满爱与责任、独立而追求自我价值的人,成为孩子模仿的榜样。而不是一味对着孩子指手画脚,用一些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去要求孩子。毕竟,父母是孩子认识世界的第一扇窗户。

原生家庭的重要性,在最近这几年讨论得异常激烈。大量的影视作品中出现的矛盾主体大都与原生家庭有关。比如之前大热的《欢乐颂》,樊胜美扭曲的原生家庭环境使她变得不幸,即使她再怎么努力,再怎么拼搏,最终还是成为了家庭的牺牲品,掉进了一个无底洞,让观众看得无比的愤怒。

很多父母还喜欢把“我这辈子都是为了你”之类的话挂在嘴边,把一生的重量都压在孩子身上,这样的爱,太沉重,让人喘不过气。这种氛围下生活的孩子,很容易闷闷不乐。

父母要理解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式,意识到不同年代的行为都有其正当性,就会对孩子的行为更加宽容。

当然,期望父母平等的对待孩子,那么孩子也要学会正确地对待父母。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不向父母索取,不认为父母给予的都是理所当然,对于养育之恩,要心怀感激。

父母理解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式,反过来,孩子也要学会去包容父母。爱和理解,尊重与沟通,在任何关系中都适用。

当父母和孩子发生矛盾的时候,不妨试着脱离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孝顺”枷锁,让爱而非血缘成为这段关系的纽带,父母和孩子以朋友相处的模式,用沟通代替指责。

“孝顺”是自然而然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父母做了好的榜样,孩子自然也会孝顺父母和长辈。比起给孩子套上“孝顺”的枷锁,还不如让孩子多做一些他自己喜欢的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