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也“婚不起”,穿越千年看看彩礼与嫁妆的前世今生!

 刘沟村图书馆 2017-02-20


春节是结婚“高峰期”,假期赶场办喜事,喜酒喝不停。可是在这一场场喜宴背后,压垮父母、新人的是巨额彩礼及结婚费用。


近日,濮阳台前县、四川金阳、山东巨野、河南清丰等多地相继划定了“彩礼指导标准”。出台相关规定的地方,一般都把“彩礼指导标准”划定在6万元。这一标准能否解开套在结婚形式上的沉重的金钱枷锁?



在农村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万紫千红一片绿”(一万张5元钞票、一千张100元钞票和若干张50元钞票,算下来超过15万)、“一动不动”(一辆汽 车、一套楼房)、“三斤三两”(三斤三两重的100元钞票)、“一二三四五”(一个院落、二层小楼、三斤重的100元人民币、四轮汽车、50岁以下双亲) ,结个婚彩礼动辄十几万,房子、车子也成了“标配”。


“婚不起”现象以及“彩礼不得高于6万”,网友们对此议论纷纷。


网友热评:

真男神:小幸运你管好自己的事了吗,还有空管那乡村的爱情买卖呢。

mars1969:先不说彩礼本身这事,政府不该管的事不要乱插手。

智商160:市场经济还是由市场说了算。一切看供求关系而定。

枫叶海岸:你连这彩礼都不愿意给我女儿出我凭什么放心?

鹰击.长空:是做买卖吗?婚姻如果把彩礼作为一种必要前提,那也不会幸福到那儿去。 

healthy5858:我相信大部分男人再准备结婚时都是愿意把自己最好的东西给自己的新娘的。




你以为小编也是要吐槽彩礼贵吗?你错了,小编只是被源远流长的婚俗吸引了,忍不住穿越千年去看了看彩礼与嫁妆的前世今生。



彩礼的前世

彩礼是从古相传至今的民间习俗,是男方给女方的聘礼或礼金,本是为了表示男方诚意,一般按女方家的要求和男方家的经济状况而定。


下聘礼的婚俗,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部落时期。


最初,狩猎是生活的重心,婚姻也与此紧密相关,聘礼须用全鹿,后转变为鹿皮。逐渐地,鸟兽成为了聘礼的主要内容。崔骃的《婚礼文》中记载:“委禽奠雁,配以鹿皮。”


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西周时确立并为历朝所沿袭的“六礼”婚姻制度,是“彩礼”习俗的来源。“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而六礼中的“纳征”是送聘财,就更相当于现在所讲的“彩礼”。


从战国时期开始,聘礼中使用金钱;到了汉朝,聘礼更以黄金为主,其他实物作为附属;隋唐时期,聘礼种类繁多,金银珠宝,绸缎布匹,衣饰被褥,都可成为聘礼。


到了宋代,茶叶几乎成为了聘礼中的不可或缺之物。即使是贫穷人家,聘礼中茶饼也是少不了的。民间也因此称送聘礼为“下茶”、“行茶礼”或“茶礼”。金银首饰也在这一时期,成为了聘礼中显示身份、财力的象征。


网络图

元明清各代承袭了宋代聘礼的习俗,并丰富了聘礼的内容,增加了衣物、首饰、食物、酒类等。


此后,男方准备的彩礼都少不了这几件,尺子、梳子、绣花鞋、压钱箱、镜子、如意秤、都斗、算盘、剪刀等,这些物品都寓意新人婚后相亲相爱,长相厮守、和和美美、生活富足。


当然古代也有男女双方因彩礼谈不拢而情断一拍两散的事,就像当今房子问题一样,古人也买不起房,纵使是高官大文豪。


苏东坡兄弟俩就有类似的“囧”事。


北宋,首都开封的房价不是普通人能承受得起的,就连苏东坡这样的大文豪,他一生也没能在开封买到房子,只是在其他小地方买了几套。他儿子在开封结婚,没有新房,苏东坡很着急,最后还是借了一个朋友的房子,才算把喜事办了。 


苏东坡的弟弟苏辙也是。苏辙工作几十年,到七十岁那年才买上房子,而且不是在首都开封买的,是在开封南边的一个城市许昌买的。在买房之前,苏辙写过一首诗,说“我生发半白,四海无尺椽”,又说“我老未有宅,诸子以为言”,意思是,我活了大半生,头发都花白了,还没弄上一套房子,搞得自己在儿子们面前抬不起头来,他们还老是抱怨我。 




彩礼的演变

民国初期,许多人都对旧式婚礼猛烈批判。1928年,政府颁布《婚礼草案》,规定“各种聘礼一概免除”“所有礼品一概革除”,并具体规定了“结婚礼节”的21项程序,但很多人家在婚嫁时依然会按照旧时的传统和老例儿。


网络图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了结婚四大件,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和手表,到如今又出现了新四大件,房子、车子、工作、存款。如今彩礼在很多地方都是“狮子大开口”,嫁女也是待价而沽。


彩礼、聘礼是男方给女方家人的,女方父母有可能将聘礼也作为嫁妆给女儿,但不给也没问题,女方父母有全权支配。



有彩礼,相对当然也要有嫁妆。嫁妆是女子出嫁时,从娘家带到丈夫家去的衣被、家具及其他用品。


嫁妆的前世

古时,陪嫁物多为衣服、蚊帐、被絮、澡盆、脚盆、洗脸盆(架)、提桶、木箱、木柜、屉桌、大桌大椅、小桌矮凳、火盆、木炭、茶具、餐具等,多者可达十余抬。


网络图

嫁妆的今生

随着时代变迁,女子出嫁的嫁妆也在发生变化。


上世纪70年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时有“三转一响三十六只脚”的说法,结婚成家要准备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即所谓“三转一响”,还要准备双人床、衣柜、衣橱、床头柜、梳妆台、写字台、方桌及四把椅子,这些家具总共有36条腿,即所谓“三十六只脚”。


网络图

发展到了今天,嫁妆不只是限于夫妻日常生活用品,电器、汽车、房子、首饰等相继成了陪嫁品,甚至有人将嫁妆多少当做娘家人对女儿的重视程度。


其实,彩礼、嫁妆只是一种形式,我们不能因为它的多少来衡量我们之间的感情,更不能一味攀比“因婚致贫”,毕竟要嫁就嫁给爱情,我们都是因为爱才走到一起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