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芬兰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

 jinjin1698 2017-02-20

芬兰教育成功的三大支柱:拟定长期战略、坚持核心价值、改革师资。

贯穿改革脉络、促使政策成功的教育核心价值是“一个也不能少”的平等精神。当其他国家还在施行精英教育时,芬兰却反其道而行,绝不标榜精英,坚持每一个小孩公平受教。 

翻开芬兰各种教育文宣,从不高调“快乐学习”,对他们来说,有了公平,快乐就不是问题。 

(与其他北欧国家相比较)芬兰不是砸更多的钱办教育,而是选择“专注”策略,把资源配置在“最需要的地方”,也就是初级中学和学习迟缓者身上。 

在大多数国家,高等教育学生平均分配到的经费最多;反观芬兰,投资在初级中学生的经费,每人平均达8200美元,在所有就学年龄中最高(超过小学、高中、高等教育)。...因为“这阶段的小孩正发展自己的学习方法,需要最多的资源”。 

提升学习迟缓者的学习能力,是芬兰专注策略的另一个重点。 



“排名”、“资优”犯大忌

“芬兰没有坏学生,即使最差的学生也很好”。 

“宁可让学得快的人等,也不能让不会的人继续不会” 。

芬兰反对对学生进行任何形式的“分类”或“排名”,说“资优”和“精英”是犯大忌,更没有能力分班这回事。28岁,在赫尔辛基大学任职的海蒂回忆,她念中小学时数学很好,但老师从来不会公开说她功课好,只是私下偷偷塞几本进阶数学让她自己看。 

全球最严格的师资标准

自1979年开始,教委会就定调,中小学老师属“研究型”,必须具备硕士学历。师资(师范)教育从原本的三年,延长为五年,高中生毕业申请师范学校时,除了要看在校成绩,还必须通过层层面试,确认有教学热忱与创新思维,才能挤进录取率仅10%的师范窄门。 

芬兰师范体系的唯一任务,是培育有能力的老师,并发展必要的专业品质,以确保教师生涯能够持续进步。换句话说,在芬兰,老师必须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与意愿。 

(教师)“有能力学习,才有能力创新教学,教育才会不断提升” 。

芬兰老师教的不是“知识”,而是“学习怎么学习”。 

小孩问问题,老师不会直接讲出正确答案,而是给他一个方向,(让他)自己去想、去找、去学。 

(某郊区小学场景)没有吵闹,也没有不耐烦,老师不必时时刻刻盯着,每个小朋友都有老师为他们量身定作的学习目标,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 

尽管门槛高,又受欢迎,教师在芬兰并非高薪工作。 

严格要求师资品质,芬兰政府也相对给老师和学校最大的教学自主权。教委会和教育部每四年制定并公布核心课程纲要,其他如征聘师资、经营管理则由各校自治,举凡班级大小、课程内容、学生课表、甚至是每年上课几(个)学期都由学校全权负责;至于要教什么、怎么教、用什么教科书,则由老师自由选择。 

芬兰中小学并没有全国一致的联合评量(评估),学校也很少有考试;官方也不进行教师评鉴。(因为)“每个老师都很自律,不需要打考绩”。 

每学期初,班级老师会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坐下来讨论小孩的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评量不是根据和其他人的比较,而是看是否达成最初设定的目标。他们没有成绩单,只有学习报告。 

拥有法学和教育双硕士学位的校长亨卡拉再三强调,在芬兰,教育的目的是学习,而非竞争。 

社会、家庭教育责任重大

芬兰的图书馆与博物馆都有为学龄前儿童设计的活动 。

芬兰境内的博物馆超过300个,内容五花八门,18岁以下免费入场。另外,博物馆常也为儿童、青少年举办种种活动、演讲或课程,让家长们乐于带孩子去参加。 

芬兰父母从小就有在家阅读、念报给孩子听的习惯,让孩子在家中种下喜欢阅读的种子。 

芬兰每天的上课时数短,即使是中学生,下午两点多就下课(放学)。寒暑假中没有所谓的“作业”,学校也不开“辅导课”。因此,父母得负起责任为孩子们安排活动与去处。 

在寒暑假里,他们(父母)不送小孩去补习英文、数学,而是为孩子安排各种学习生活技能、户外旅游、或是游泳、滑雪、运动的夏令营等活动。 

寓意深刻的一个事例:

 
孩子在芬兰受教育的华人郑爱平在媒体上的文章提到,她的儿子班上曾有一名专学生因为语言不通,学习缓慢,导致全班的学习进度也变慢。结果,在家长会上,所有的家长都没有异议,没有人要求那个转学生转班、也没有人将自己的孩子转走、或要求换老师。借着这个例子,这些家长让孩子们了解到:成绩不是最重要的事。(由此)也鼓舞了所有孩子:在逆境时不要自我放弃,别人遭遇困难时,则要给他机会。 

1999年,芬兰政府在关于儿童教育、照顾的施政计划中也强调:总体目标是要让芬兰成为连结知识与科技、专业、创新的社会。为了成为数位(信息)时代中的领先者,各部门应该合作支持、协助能负责的父母,给孩子们完善的成长环境。 

芬兰教育 先见林再见树

芬兰的教育方式是“先见林再见树”,能让小孩有一个视野的高度,看到整个课程或学习目标的全貌。 

“当学生可以自己动手解决最根本的人生需求时,他才有能力去打开自己的视界”。 

对这群15到24岁、处在人生最关键十年的青少年来说,什么最重要? 在北欧的父母与老师眼中,让小孩拥有能够微观生活、宏观世界的视野确实重中之重。北欧国家特别重视这个阶段的年轻人,因为人生中最重要的生涯与生活抉择都是在这个阶段定型完成,一个人能不能持续发展、有完整生命,端赖这个阶段培养出的态度与视野。 


北欧教育的重心,就在培养出能够独立探索知识、能发展自己见解的完整人格。 

即使是小一新生,“从小就让他们决定自己一天的活动”。 

学校也透过趣味的课程,开拓小孩基本的生活视野。家事课、工艺课不必说,男女生每星期都要上两堂课,一直上到中学毕业。北欧中小学还会开几门“家庭经济”(home economic)的必修课程,让学生了解要怎么实际经营家庭生活。在这些课程里,学生要学习如何穿衣服、保养衣服、怎么办宴会等持家的种种学问。有些课更会用市场实例,引导学生如何经营水果店、面包店或咖啡馆才能获利。 

视野的基础是独立思考,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芬兰老师在规划课程时,花最多时间和精神在启发学生动脑。首先,是让学生回归根本,思考每一个语汇的基本意涵。 

“学生必须了解每个字的真正意义,像是污染、环境、人全指涉的是什么?世界上有哪些地方有这些问题?为什么?怎么解决?老师不断提出问题,学生自己讨论出答案。‘不了解这些词汇意义,它就只是口号而已,口号不会带给你视野’……” 

一所普通高中每学期就可以开出上百门课,从“如何做个追求真理的人”、“正派的生活”、“脑神经科学”、“哲学”到“高等物理”都有。 

例如,“历史四O一”这门课,讲的是芬兰独立史,授课老师在1000多字的简介开宗明义直接破题:“独立到底是什么意思?独立是不是不靠别人、只靠自己?芬兰在1917年独立,夹在两强之间。如何在欧洲找自己的位置?” 

“教不同的观点太重要了,只教一种观点会影响学生的判断能力” 。

把高中生当大人对待

16岁的芬兰中学生丽芙苧06年夏天收到的成年礼,是跟父母亲一起到越南旅行。行前父亲分派她任务,“到图书馆找越南的历史来读。”丽芙苧每天下午3点放学,就先到赫尔辛基市内图书馆,找越战时期的越南史来读。在阅读中,她逐渐了解,1968年风靡欧洲的学习运动和越战有关,而这场学生运动,又直接影响芬兰左派政府的许多观念和政策。还没到越南,她就已经能和父亲一起讨论“越战对欧洲的影响”。 

不但因为家长和学校愿意放手,让他们从下学会独立生活与思考;带他们行万里路体验世界,并设计创意课程,让他们认知不同世界。更重要的前提是:信任他们。 在芬兰,高中生可以派代表参加学校的教师会会议,还可以选出代表出席学校董事会。高中生透过实际参与,了解学校的经营。 


芬兰首都赫尔辛基,打算在5年后重新建设南方的“豌豆岛”,共六个团队参与规划,其中市政府特别邀请一个由3岁到18岁学生组成的团队,实地加入都市规划。三岁小孩有权参与公共事务,信任他们可以计划自己居住的城市,从过程中学习观察环境、表达意见、开了一扇视窗。 

丹麦的教科书上写着:学校没有教答案的权利,只有支援小孩学习的权利(义务)。 

阅读经济学

根据PISA的定义,阅读能力愈强的人,愈有能力收集、理解、判断资讯,以达成个人目标、增进知识、开发潜能,并运用资讯,有效参与现代社会的复杂运作。 

在O一年发现,有18%的芬兰中学生每天花一、两个小时,单纯为了享受阅读的乐趣而阅读。 

能否乐在阅读,是继续保持和发展阅读能力的关键要素。 


根据PISA研究,文化资产的影响力更胜于实质财富。家里的文学作品、诗集、艺术品越多,父母愈常和孩子讨论书籍、电影、电视节目的内容,通常孩子的阅读能力也愈强。 

(学校可以着力的方向) 
学生和教师的比例影响重大。当学校生师比超过25以后,学生与教师比例愈高,学生在阅读测验中的得分就愈低。 

在PISA调查中,所谓的阅读能力(reading literacy)包括阅读内文(content)、分析、诠释、评析、联想,还有书写报告(论文)(essay)的能力。 

语文课程(Literature)的内容则包括:多元文化下的母语教学、古典与现代文学赏析、文章内容分析、阅读内容的观点讨论、写作训练及口语沟通能力等。近年来,媒体识读教育也是另类“阅读”教育的重点之一,教导孩子如何在今日资讯发达的时代,辨别各种资讯的优劣真假。 

“课程的设计一定要跟生活连结,才会激发学生有想法。” 

要学生文章言之有物,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心中“有料”,也就是从平时就累积丰富的生活感触。 


当学生能力品质较均等,长远而言才能拉近社会上的贫富差距。 

“一个也不能少” 的核心价值

接受好的教育是每个人的基本人权

公平是芬兰教育的核心目标,我们决定放弃所有形式的能力分班,因为我们相信,分班结果和家长经济能力、教育程度有正相关,这是不公平的。 

如果我们根据小孩的能力作教学区隔,那就是违反人quan,也违背我们的核心信仰。 

幼儿教育 ,轻松学,快乐读 

(幼儿园)每天固定户外游戏时间。不管是夏天烈日、秋天风雨与冬天冰雪,所有小朋友穿上适当衣物,照样玩得不亦乐乎。 

尽管芬兰是双语国家(芬兰语、瑞典语),别说学什么英语,瑞典语幼稚园不学芬兰语,芬兰语幼稚园也不学瑞典语。反观台湾人如此疯狂学英语,甚至许多幼稚园标榜英语教学,中文才是台湾各级学校的唯一教育语言,国语能力基础没有打好,连带影响往后所有学习,这样简单的道理在芬兰幼稚园里也看到了。 

芬兰不是个没有联考的国家 

普通高中毕业生必须参加国家资格测验,根据该测验成绩申请大学或技术学院各系的入学考试资格,审核通过后,再参加各系举办的笔试与口试,如此严格的筛选过程,重考两三年实在不足为奇。 

芬兰也有升学压力,只不过是高中阶段才开始,台湾高中生下课后紧接着上补习班,芬兰高中生下课后忙着跑图书馆找资料作报告。芬兰国民义务教育阶段是为每个学童的公平教育机会把关,中等教育阶段提供学生适性发展。 



(本文选自于芬兰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


敬请关注生本教育微信

公众号:“生本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