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教育成功的三大支柱:拟定长期战略、坚持核心价值、改革师资。 “排名”、“资优”犯大忌 “芬兰没有坏学生,即使最差的学生也很好”。 全球最严格的师资标准 自1979年开始,教委会就定调,中小学老师属“研究型”,必须具备硕士学历。师资(师范)教育从原本的三年,延长为五年,高中生毕业申请师范学校时,除了要看在校成绩,还必须通过层层面试,确认有教学热忱与创新思维,才能挤进录取率仅10%的师范窄门。 社会、家庭教育责任重大 芬兰的图书馆与博物馆都有为学龄前儿童设计的活动 。 芬兰教育 先见林再见树 芬兰的教育方式是“先见林再见树”,能让小孩有一个视野的高度,看到整个课程或学习目标的全貌。
把高中生当大人对待 16岁的芬兰中学生丽芙苧06年夏天收到的成年礼,是跟父母亲一起到越南旅行。行前父亲分派她任务,“到图书馆找越南的历史来读。”丽芙苧每天下午3点放学,就先到赫尔辛基市内图书馆,找越战时期的越南史来读。在阅读中,她逐渐了解,1968年风靡欧洲的学习运动和越战有关,而这场学生运动,又直接影响芬兰左派政府的许多观念和政策。还没到越南,她就已经能和父亲一起讨论“越战对欧洲的影响”。
阅读经济学 根据PISA的定义,阅读能力愈强的人,愈有能力收集、理解、判断资讯,以达成个人目标、增进知识、开发潜能,并运用资讯,有效参与现代社会的复杂运作。 “一个也不能少” 的核心价值 接受好的教育是每个人的基本人权 (本文选自于《芬兰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 敬请关注生本教育微信公众号:“生本教育” |
|
来自: jinjin1698 > 《芬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