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的篮子”装不下中医

 阿里木杜 2017-02-21

有人提出要“复兴科学中医”,并对“科学中医”一词作了些解释,说:“科学中医,就是将中医与疗效有关的问题放到科学的篮子中来解决。”——好大的口气!“科学的篮子”真的装得下中医吗?譬如以下这些都是“中医与疗效有关的问题”,你怎么“装”?


一、 中医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科学——哪怕是最先进的科学,至今也无法描绘或显示出这个“饮”在人身上的流通输布“过程图”.因为中医所谓的脾并不是西医所谓的脾脏。但这个“图”却真实地反映了水饮在人身上的生理变化规律,是确实存在的。只不过科学见不着它罢了。



二、中医说:“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所谓风,必淫于外而不返之阳”。——科学说:风是空气流动,是由于气压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的。看来,此风非彼风也。


三、中医说:“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科学说:什么风啊,木啊,酸啊,筋啊,目啊,这是哪儿跟哪儿啊,它们与肝有何相关啊?


四、中医说:“虚者,物理之自然;劳者,使用之过度。”——科学说:虚劳,没有听说过,在《现代汉语词典》里也找不到这个词语。(《词典》里含“虚”字的词共有47个)


五、中医说:“欲补虚者,通营卫为长;欲攻坚者,转枢机为要。”——科学说:什么营卫啊、枢机啊,看不见实物啊!怎么“通”与“攻”啊?


六、中医说:“心藏神。”——科学说: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心动力器官,起着唧筒和抽水机的作用。神在哪儿啊?心怎么能藏神啊?


七、中医说:“玄生神。”——但这恰恰又是科学所不能理解,甚至要批判的东西。


八、再如中医研讨的脾,涉及相关连的至少有十余个方面(中央、湿、土、甘、肉、肺、口、黄、宫、歌、哕、思、怒胜思、风胜湿,等),远远超出了西医解剖学的范围。试问“科学的篮子”能这样装吗?它装得下吗?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看来中医的概念与现代科学的语言总是那么对不上号。



以上凡此种种,皆说明“科学的篮子”容纳得还很有限。祝世讷教授曾说:“中医学在几千年临床实践中所接触和认识到的许多复杂现象和深层规律,不但超出了西医学的视野,也超出了现代科学的已有视野”,“现代科学对人的研究刚刚开始·····”。 刘长林先生也说:“用西医学和西方现代科学永远不能解释中医学的道理。” 因此,我要说:“科学的篮子”装不下中医。


诚然,“中医复兴,首先要解决疗效问题”,但我要问:“疗效问题”到底怎么了?疗效滑坡了吗?为什么会滑坡?有人说,“从科学上加以研究和解释”,就能提高疗效,即“提高中医临床的科学水平”。然而,几十年来的“中医科学化”或“现代化”并没有实现这一目标,而相反却使中医迷失了自我,变得日益“西化”,导致临床水平下降。


须知:在医学这门领域,应当是现代科学向中医“问道”,而不是中医“问道”于现代科学。诗人杜甫说:“会当凌绝岭,一览众山小。”我认为,在研讨人体复杂的生命现象及其深层次规律的这一范畴中,中医无疑是居于“绝岭”,而科学不过是要小于它的“众山”。 科学在广袤的宇宙面前,在人体复杂的生命现象面前,还是一个很幼稚的小学生。要想让中医“在科学的篮子中找到答案”,实在是一种很天真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中医复兴当前首先要解决的,不只是“疗效问题”,而更重要的还是中医发展的战略及政策问题。只有好的、正确的政策,才能复兴中医。如果继续搞中医“西化”,不重视发展个体中医诊所及民间中医,不开放中医自学考试等,中医能够复兴吗?



不要以为,凡是“科学”都比中医先进,都可以做中医的老师。那样做,不仅不是“突出”中医特色,而且或是适得其反,是消磨了中医,淡忘了中医,模糊了中医,误了中医。

中医不是“防治疾病的力量上不去”,而是没有让它独立而自由地发展,而是用“科学、现代、医院化”把它束缚及限制住了,同时也被强大的西医所“淹没”了。哪里是“中医的社会需求不够高”?哪里是“中医防治疾病的能力”不如西医?


有人曾经说过,当一门学科的学者们关注到这门学科的发展模式和方向问题时,这门学科就遭遇到了危机。而我则要说,目前国内中医的生存和发展正处于这种状态,这样说并不是空穴来风或危言耸听。——试看今日之中医,是否就是“现代科学”的天下?


总之,我认为,突出中医特色,不是“要与现代科学对立”,而是要走一条不受现代科学制约与改造的路。因此,“与现代科学对立”的帽子,戴不到中医人头上。 科学归科学,中医是中医。一旦在中医之前“罩”上了“科学”二字,则中医受束缚矣!试作打油诗一首,题目为“科学是个‘筐’”,诗曰:

科学是个“筐”,

把中医往里装;

可惜“筐”太小,

中医受不了。

奉劝“装筐”者,

勿要再瞎搞。

中医本自然,

“科学”统不了。



后记:呕心沥血之作




耗时10年时间,收集编辑《中华5000年中医学习全套培训课程》,是每个热爱中医中药之人必买之物。


中药大全负责人呕心沥血多年收集的《中华5000年中医学习全套培训课程》,包括15大部分:

1、中医基础教材 2、中医经典 3、中医本草识别 4、中医方剂 5、中医诊断 6、中医诊断各科 7、中医针灸 8、中医医案 9、中医经验治验 10、中医医论 11、中医医集 12、中医工具书 13、中医丛书 14、中医外治 15、中医视频。


合共900G培训课程数据(高清PDF+高清视频),使用1T移动硬盘进行装载,附赠查询目录,这部培训课程系列是店长耗时10年时间收集,3个月时间整理出来的堪称中医5000年历史上的文化瑰宝和学习培训课程资料,实为无价之宝。


微店购买(复制链接在浏览器打开):http://weidian.com/item.html?itemID=192593760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