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需求分析走进死胡同?谁让你们不看这一篇

 天道酬勤YXJ1 2017-02-21

关于“需求”这个词语,真的是让人又爱又恨。作为产品经理的一项基本功,不论新人还是老司机都要经历“需求分析”这一环节。然而,一切看起来根本没那么简单……

本文共1708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相信很多产品经理心中都有一种痛

就是用户无理取闹的需求

需求分析走进死胡同?谁让你们不看这一篇

他们常常面对来自用户“天马行空”的想象:

“你看……我们做这么一个功能怎么样,用户的需求很强烈啊,都有2个人跟我提起这件事了……把这个功能做了,肯定能大大提升产品在用户心中的地位……”

.

.

.

.

.

.

因为此时的你根本无法辩解什么,确实有用户需求,但至于靠不靠谱,就需要再考虑了。

喂,醒醒吧!需求来了

不靠谱的需求已经来了

谁又能拦得住呢?

虽然它无耻无情无理取闹

可我们也要面对啊

需求分析走进死胡同?谁让你们不看这一篇

接下来就要清醒清醒

理性地分析一下这个需求到底靠谱在哪,不靠谱在哪

需求分析走进死胡同?谁让你们不看这一篇

细化需求

既然有人提出需求,别管一个还是两个,产品经理都需要去了解它产生的来龙去脉。只有这样,才能尝试站在用户的角度去理解他为什么会提出这样一个“无理”的需求。当然,也只有经历了这样一个环节才能保证自己不是一上去就把需求全盘否定。

比如有一天你在用户的留言反馈中看到这样的需求:

需求分析走进死胡同?谁让你们不看这一篇

希望在浏览器的使用过程中增加一个功能,当我右键菜单时能够生成网页二维码。这样当我从PC端转移到移动端时,就可以是使用移动设备中的浏览器扫描二维码,继续看我未看完的内容了。

当我们听到这个需求,即使只有一个人提出来,也不要急着去否定它。可以把先尝试和这位用户进行沟通。看看是什么使用场景促使用户希望自己能得到这样的功能体验,这样才好进入下一步工作。

需求分析走进死胡同?谁让你们不看这一篇

判断需求合理性

明确了需求被提出的来龙去脉后,产品经理就要开始搜集相关信息,帮助自己思考判断这样的需求是否具备开发价值。具体可以参考下面几个方向:

产品的目标用户是谁?

这种需求通常在什么场景下使用,使用频次怎么样?

实现了这个需求,对用户体验的提升怎么样,要是不做会如何?

……

需求分析走进死胡同?谁让你们不看这一篇

提出解决方案

这里说的解决方案不是单指决定开发这个功能。

当你针对这个需求形成了一个思考框架并得出相应的结果,就需要反馈给用户。即使不会开发这个功能,也要给用户一个反馈,告诉他为什们不做,这样才能形成良性的循环。

看看需求是真还是假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见形形色色的需求,一些需求是真实的,一些需求是虚伪的。虽然上一部分提到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顺利完成整个需求分析,但要辨明其中的真伪,可是有许多门道的。

需求分析走进死胡同?谁让你们不看这一篇

需求的本质是什么?

先来举个小例子

杨贵妃:“陛下,臣妾的荔枝怎么还没到?“

唐玄宗:“爱妃莫急,荔枝已经在路上,正快马加鞭往这赶呢。”

高力士对产品经理说:“马太慢,要一匹快马送荔枝。“

产品经理A得出需求:要一匹更快的马。

产品经理B得出需求:快才是需求,想要送荔枝速度更快。

产品经理C得出需求:更快地吃到新鲜荔枝。

上面三位产品经理得出的需求也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情况。杨贵妃的真正需求不是“更快的马”、不是“更快”,而是“吃到新鲜的荔枝”。这才是最终需求传递的信息。

需求分析走进死胡同?谁让你们不看这一篇

其实仔细想一下,可能会发现需求通常是“用户提出解决方案”,可用户只会比较含糊地表达需求,他们没有能力或者是没有必要去提出真正的解决方案,如果产品经理一味地满足这样的需求形式,通常会掉进伪需求的坑。

所以说,识别需求的真伪,需要我们深入到用户的使用场景中,而不是止步于得到的表面需求。比如,“用户说我饿了”,细化到不同场景,这个需求背后隐藏的真实需求是不一样的。

极度疲劳情况下:越快吃上东西越好,赶紧去休息。

和男朋友逛街的妹子:我要在一个高逼格的地方吃饭。

哪个才是真需求,你明白了吗?

需求分析走进死胡同?谁让你们不看这一篇

需求来源是否可靠

不要谁的需求都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需求,没有哪个产品能满足所有用户。在你召集老板、运营、UI、UE……讨论之前,应该先搞清楚需求提出人的身份,是产品的种子用户?新用户?功能服务对象?还是什么人。

需求分析走进死胡同?谁让你们不看这一篇

虽说,不是来源不可靠需求就完全不用理会,但这一点确实应该在你的考虑范围之内。

其实,当接到一个功能需求后,通过主观判断是不是需要满足时,就掉入了需求陷阱。“需求不是无中生有,有需才有求”,因此,只围绕“需求不合理”来说服别人,很难让人心服口服。你真正需要的是把一套思维逻辑组合拳还给提需求的人,才能让其真正信服。

运营拍档微信公众号:dryypd

---------------声明---------------

部分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有版权权益方面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核实后即刻进行调整,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