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兰花栽培:二十四节气兰事(二)

 七月流火2001 2017-02-21
         二十四个节气是中国特有的,主要是针对农业生产制定的所以对兰花栽培也有普遍的实际意义。下面分节气介绍一下,至于各个节气兰花的莳养技术,还请各位兰家各抒己见,互相交流。之前有发了一篇《二十四节气兰事(一)》,没看过的朋友可以到历史消息里查看。


立夏
       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为“立夏”节气。我国自古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若预计未来有温暖但多阴雨的天气,要抓紧喷药防治。南方在阴雨连绵或乍暖乍寒的天气条件下,往往会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的暴发,造成大面积的死苗、缺苗。应及时采取必要的增温降湿措施,并配合药剂防治,以保全苗、争壮苗。这时气温仍较低,要加强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虫,促进早发。

  《易纬》有立夏“电见”之说。但就江浙而言,常年雷暴也始于4月上、中旬,“电见”无须等到立夏。据气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大雨开始期,江北较晚,雨量偏少,往往有夏旱露头。
 
       此阶段兰草生长旺盛,菌、虫也开始发威。喷施消毒、杀虫剂。出房的兰草开始遮阳,室内的兰草可开始喷雾。一周后施用促芽肥,使新芽尽量萌发。促芽肥以氮肥为主兼顾钾肥,氮肥促叶、钾肥促根,注意薄肥勤施,使兰草均衡生长。对四季兰应施磷钾肥。由于立夏季节雨水不均衡,干旱年份要注意多浇水、多遮阳,多雨年份要少浇水、多见阳。当第一批春芽开口放叶后,可以扒开表面植料,把后龙无芽老苗的“马路”用利刀切断,以逼迫其自发新株,在不影响前龙壮苗发育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产量。


小满
        每年5月21日或22日视太阳到达黄径60°时为小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小满以后,黄河以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有关部门和单位应注意防暑工作。

       “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古代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因为“立夏小满正栽秧”,“秧奔小满谷奔秋”。夏旱严重与否,和植物生长有直接的关系。俗话说:“蓄水如蓄粮”,“保水如保粮”。为了抗御干旱,除了改进耕作栽培措施和加快植树造林外,特别需要注意抓好头年的蓄水保水工作。但是,也要注意可能出现的连续阴雨天气,对小春作物收晒的影响。

       江浙沪地区的兰花花已开败,开始旺长。对今年没有翻过盆的特旺草、病苗可翻盆、移栽。以免旺草没有生长余地造成因拥挤而生弱苗,病草要翻盆剔除败根坏叶后,多株合栽,禁肥复壮。对新出土的小芽施清淡的氮肥。新草已长到半高的,施促根肥,促根肥以磷钾为主,促使新苗发根。小满以后兰草开始需要全面遮阳,但早、晚必须撤除遮阳网,让兰草多受散射光。只有日照时间长,兰草才能尽快长足。注意防雨、防高温。


芒种
       每年的芒种节气在6月6日或7日,这时太阳到达黄径75°。从字面上说,“芒”是指麦类等有芒作物收获;“种”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对于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此时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忙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
        
        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这时沿江多雨,黄淮平原也即将进入雨季。芒种后,我国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的诗句,生动的描绘了这时田野的秀丽景色。宋人范成大的《芒种后积雨骤冷》诗:“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播秧寒。”绘出了阴雨连绵不止,河满沟平,农夫冒着寒冷身披棉絮播秧忙的画面。
        
        芒种时节,农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多,适中的梅雨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梅雨过迟或梅雨过少甚至“空梅”的年份作物会受到干旱的威胁。但若梅雨过早,雨日过多,长期阴雨寡照,对农业生产也有不良影响,尤其是雨量过于集中或暴雨还会造成洪涝灾害。“圩田好作,五月(农历)难过”的农谚体现了在抗灾能力低的农民对梅雨成灾的忧虑。在“样样都忙”的芒种之时,防汛抗灾工作千万不可放松。
 
       江浙沪地区进入黄梅天,面面通风是重中之重的任务。由于天气的不稳定,对兰草生长威胁很大。要根据“干黄梅”、“湿黄梅”、“冷黄梅”等天气情况,分别采用遮阳、增湿、加强光照等措施来保护兰草,使已经出土的芽尽快长大,没有出土的隐芽提早分化。芒种后要遮阳,浇水可以喷、灌、浸、淋,但晚上降温前必须沥干。(视植料定水量)。注意防雨(小雨淋淋、大雨遮遮)、防虫(根据兰情对症下药)。尽量通风。温度不高时可以“薄肥勤施”。根据天气情况,加强科学管理。


夏至
       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90°,是“夏至”节气。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7’),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夏至以后,阳光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我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一般年份,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可见在1000多年前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为“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夏日通风降温为第一要义。进入夏季,遮阳、通风、水雾各项措施齐头并进,处处留意。施用全价肥(助长肥)帮助春芽成苗、孕育秋芽和花芽。肥宜清淡,可改在清晨、傍晚施肥和浇水。烈日下不可浇水,但可冲地降温。对四季兰要以磷、钾肥为主。夏日的暴雨不可不防,菌、虫的危害也要及时整治。

十一

小暑
       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这时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小暑后南方应注意抗旱,北方须注意防涝。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从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结束,我国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开始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华南、西南、青藏高原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我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常常出现的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及早蓄水防旱显得十分重要。农谚说:“伏天的雨,锅里的米”,这时出现的雷雨,热带风暴或台风带来的降水虽对水稻等作物生长十分有利,但有时也会给棉花、大豆等旱作物及蔬菜造成不利影响。也有的年份,小暑前后北方冷空气势力仍较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南方暖空气势均力敌,出现锋面雷雨。“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小暑时节的雷雨常是“倒黄梅”的天气信息,预兆雨带还会在长江中下游维持一段时间。

       盛夏季节常有台风暴雨出现,要做好防台工作,防止台风吹翻盆钵,吹断兰叶。要采取遮雨措施,防止暴雨袭击,造成损失。高温时禁止根施有机肥或无机肥,施肥以喷施叶面肥为好,可用千分之一的尿素加千分之一的磷酸二氢钾及生物菌肥交替使用,以补充养分,促使生长旺盛,长大苗、壮苗,为来年发芽、发花打下基础。一般说来,傍晚喷施,第二天早上洗叶,以防肥料积存叶面经高温日晒引起伤苗。
 
       兰草进入盛暑,通风还是第一要义,降温也成了第二要义。这时不能象冬天一样“微润即止”,而要“见干见湿,浇必浇透。气温在30度以上不可施肥。时刻注意菌虫的危害,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如果等到兰草焦头烂叶、黑心黑根时再想救治已经来不及了。对新上盆的兰草和分根草一定不能直接晒太阳。禁忌:高温季节,切勿翻盆、换土、分株,即使需要引种最好等至秋分前后进行。防台、防汛一定要到位,避免自然灾害对兰场造成重大损失。

十二

大暑
      “大暑”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

  “大暑天,三天不下干一砖”,酷暑盛夏,水分蒸发特别快,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伏旱期,旺盛生长的作物对水分的要求更为迫切,真是“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

      “稻在田里热了笑,兰在屋里热了跳。”盛夏高温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但对兰花却有着明显的不良影响。一般来说,在最高气温高于35℃的炎热日子里,中暑的人明显较多,兰花也进入休眠状态,而在最高气温达37℃以上的酷热日子里,中暑的人数会急剧增加,兰花会关闭气孔“假死”这时如不采取措施,它就真的会死掉。特别是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骄阳似火,风小湿度大,更叫人感到闷热难当。这时对兰花要暂时停止浇水(等温度降到30度以下时再浇水),由于兰花处于休眠状态,呼吸、蒸发很少,营养生长几乎停止,所以不可施肥。

       另外,夏季多种菌害虫害特别活跃,在高温下施药防治更要特别注意个人防护,避免发生中毒事故。本季节最主要的工作是加强遮阴,用70%以上的遮光网,直到阳光照射不到兰叶时才可收帘。由于天气酷热,要加强通风降温工作,闷热天气可采用换气扇、微型电扇等以微风吹拂,促使空气流通。同时经常向地面洒水降温,防止酷暑伤兰。环境湿度尽可能达到60%~70%。若燥热少雨,盆土易一干到底,要注意盆土湿润,浇水要浇透,次数要增加,如盆土已干透可用浸盆的办法去解决。但盆土不可长期过湿,以防引起根腐病、茎腐病、软腐病和烂芽。水的管理是本月工作的重点。

      小暑、大署期间最易发生各种病虫害,故杀虫灭菌工作不能松懈,应选择凉爽的傍晚施药,治介壳虫的最好药物是氧化氯果,消灭红蜘蛛最好用三氯杀螨醇,杀灭蚜虫要用灭蚜净,药液不要过浓以防药害。蜗牛、蛞蝓可在夜间捕捉。灭菌防病以喷洒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百菌清及培绿素较好。

       对于刚上盆不久的兰草,要善加管理:一是不可根系施肥;二是不可晒太阳;三是不可置于高温不透气的地方,以免造成损失。大署闷热,偶有雷雨,少淋为妙。上班族可将兰草入室内,用风扇通风。兰草进入高温休眠后,少浇水(控水炼草)、不施肥(施肥必焦尖)。继续使用除虫、杀菌药控制病虫害。

在这里可提出养兰方面的疑问,或者交流养兰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