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国售电公司生死录(1):从遍地开花到六大割据

 hhlszdb 2017-02-22

英国是世界上电力市场改革最早,开放最彻底的国家。而英国电力市场中竞争最充分最激烈的非售电侧莫属。英国的售电市场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样子呢?我作为一个在英国电力市场上多年的的从业者,通过两篇文章介绍英国售电行业市场化后如何演变,并对最新趋势以及未来走向做出一个判断。


今天,英国电力用户更换售电商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


然而,这看似简单直接的诉求却不是一开始就为大家接受的。英国的电力系统在九十年代开放以前是国家拥有,统发统售。那时没有电力市场,用户没有选择的权利。从1989宣布电力行业私有化改革开始,英国用了9年的时间实现了售电市场的全面开放。而此后英国售电市场经历了持续的变革。今天的局面,是通过不断博弈才形成的。当然,英国的售电市场并不完美,还在不停演进中。英国售电走过的路,以及背后的经济和社会规律,值得每个还在开放道路上前行的市场借鉴。


一、英国目前有多少家售电公司?

年用电量:3600亿千瓦时

居民占总用电量比:30%, 

工业占比:26%,

商业占比:21%

可再生发电比:25%

居民用户:两千五百万户

平均居民电价:0.15英镑/千瓦时

售电执照:200张

活跃居民用电售电商:48家

最大7家售电商市场份额:88%


二、售电公司有什么价值?

归纳起来,英国的售电企业有三大职能:稳定用户的电力使用价格,分配电力行业收入,实现环境和社会效益。


售电的基本角色是和用户签订能源供给合同。能源市场的价格波动瞬息万变。而在合同范围和期限内,售电公司以较稳定的价格满足用户的电力需求。对于用户来说,售电公司的根本价值在于规避上游市场价格的风险。


终端用户的电力价格成本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发电,输配电,售电运营,以及用于可再生发电的补贴。售电公司把从用户收缴来的电费用来在批发市场上购买电力,缴付电网费用和绿色证书等费用,以及保留一部分利润。电力市场以售电商作为媒介疏导了发电侧,电网和低碳减排的现金流。因此售电侧就充当了为行业内分配收入的角色。下图体现了英国居民的电力成本构成。


英国政府在社会节能和能源减排方面有清晰的目标和计划。电力行业是减少碳排放和提高能效的主要来源之一。而售电公司是英国政府实施电力行业相关政策目标的主要途径。


第一,政府规定所有售电公司,必须在采购的电力里保证一定百分比以上来自于可再生能。而且这个比例逐年上升。售电公司通过和可再生发电站购电或者在市场上购买可再生义务证书(Renewable Obligation Certificate)的形式来达到要求。这是现阶段,英国大型可再生能发电获取政策扶持的主要渠道。发电企业不仅有了比较稳定资金支持,同时保证了发电上网率。


第二,英国政府还规定除小微规模外的售电公司必须以优惠政策价格 (Feed in Tariff) 收购分布式可再生电,从而鼓励工商业和居民参与建设和使用可再生能发电。第三,政府为大型售电公司设置提高社会能效的目标。大型售电公司需要为商业和居民用户免费安装减排节能措施,确保达到政府规定的节能标准。同时对低收入和弱势群体,大型售电公司还必须减免部分电费。


英国售电市场发展经历了三个比较明显的发展阶段。


【1998-2008 战国时代】

1、洪荒初创,新公司遍地开花

在电力市场开放前,英国和所有计划体制下的国家一样电力销售是由各地区的国有电力公司承担的。这些公司一般也管理本地的配电网络。在90年代初的电力市场私有化改革中,英国各地区的共14家电力公司纷纷成立了售电公司。这些公司在售电全面放开的1998年后,经过兼并重组和资本注入组成了六大售电中的五家的基础(SSE, SP, RWE, EDF, E.ON)。六大中另外一家Centrica,是在私有化之后的英国燃气British Gas的天然气销售和交易部的基础上成立的。


售电市场自由化,这在当时的世界上并还没有成功先例。电力交易的概念也是刚刚问世。洪荒初创,除传统的电力公司,英国也涌现了很多新售电公司。每家都不断尝试不同的运营模式和创造新的营销手段。包括同时销售电力天然气,建立不同的品牌,瞄准对方市场定价,细分客户等等今天还在普遍使用的模式。公司之间竞争非常激烈,甚至出现大量上门推销和一家公司数种新资费同时出现同时存在的现象。



2、市场洗牌,小公司纷纷退出

然而经过几年时间,六大集团压倒性地胜出,2004年占据了99%的市场份额。而其他的独立售电公司纷纷退出了竞争。到2008年,市场化后成立的14家独立售电公司中仅剩4家。


究其原因,六大因其规模,有能力分散成本和风险。而独立售电公司没有足够的资本和市场份额来对冲电力批发市场的风险。而且以当时的市场发展程度,交易的流动性还不足以支持独立售电公司有效地和占据市场统治地位的公司竞争。


3、发力上游,六大盯准电厂

在拓展售电市场的同时,六大集团自2001年开始纷纷向上游发展,投资电厂和天然气田等资产。


这个趋势的诱因是曾经大量入股了英国发电侧的美国安然集团倒塌,为收购发电资产创造了经济上和政治上的条件。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国际原油开始了长达数年的上涨,带动了天然气和电力的价格。对售电公司来说,拥有发电资产就可以形成天然的价格对冲,从而为竞争带来巨大的优势。




这一现象最明显的体现在SSE和Centrica两家之间的竞争。这两家同为六大中的英资控股的公司。但SSE有苏格兰水电的底子,又在2004年收购了Fiddlers Ferry 和Ferry Bridge 火电厂,在发电市场上占据了显著份额。相比之下Centrica由天然气贸易起家,一开始没有发电资产。在03-06年期间电力批发价格大幅攀升的背景下Centrica的市场份额收到了影响。而SSE却因此获利,扩大了市场。作为回应,Centrica集团2006开始迅速增加发电资产,投资天然气电厂,入股英国核电,并且建设高效率CCGT天然气机组。这一策略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回顾售电全面放开后的前十年,英国的市场从初期的售电公司遍地开花变成了六家割据的局面。这一期间也是售电市场竞争最激烈的时期,售电侧和发电侧都经受了一场市场化的洗礼,一大批创新模式被创造出来。广大的电力用户也都普遍接受了售电市场化的概念,全国用户的售电商更换率在2008年达到了巅峰的20%,这在当时的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2008-2012 诸侯割据】

2008年发生了两件事,开启了英国电力售电市场的又一个阶段。


第一件事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能源价格暴跌。行业内无论公司规模大小,都受到了现金流和融资成本的冲击。


另外一件事是天然气和电力监管办公室 (OFGEM) 针对价格的快速上涨进行了能源销售市场调查 (Energy Supply Probe)。调查的报告中在肯定市场发展的成果的同时,对市场的各个方面进行了一次梳理,认为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OFGEM在随后发布了一系列举措,要求售电公司提高电费的透明度,确保电费体现成本,简化用户更换公司的流程,监管售电公司的营销行为,还有就是分别报告售电部和发电部的业绩。


这两件本来不相关的的事却在客观上导致了售电市场态势的转折。此前的几年,市场的特点是去监管,以及公司以低利润率圈地争取市场。08年经济大环境的压力导致许多售电公司调整战略,并在09-10年开始把重点放在保证利润率上。金融危机后的上游能源价格下降为这种策略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以能源市场调查为标志,市场监管方向发生了明显变化。从之前的以建立市场框架和规则为主,变为开始更多的介入公司的具体运作。这一方面规范了很多售电公司的操作,另外一方面减少了公司经营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监管的变化意味着针对细分市场定价变得更加困难,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售电公司价格的趋同。


这种现象不能简单的用六家垄断来解释。六大虽然共同占据了市场的统治地位,但相互之间的激烈竞争从没有停止过。而且监管机构OFGEM拥有绝对权利,对任何操纵市场的行为会进行调查,采取巨额罚款等极为严厉措施。博弈理论里有一个著名的囚徒困境假设。单次博弈的结果往往是零和。而在连续不断的博弈情况下则会导致协同和均衡。在定价范围有限的条件下,任何大规模低价的策略都不会快速争取到市场,而反而会造成整体经营环境的恶化和率先退出市场。因此牺牲市场来保利润是必然结果。


虽然一部分对价格敏感的用户转到了独立售电商,但是对整个市场的态势没有很大的影响,六大的投资回报率也稳中有升。


当然这种局面只能是相对平衡,在一个自由的市场中不会持续很久——很快英国的电力市场就将迎来一个更加翻天覆地的变化。(待续

 


本文为伦敦电力眼(微信ID: LondonPowerEye)原创,壹条能经授权转载,略有删改。作者目前从事英国售电行业,有多年的英国电力市场和电力交易的工作经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