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为你的汇报“演出”编排剧本?(如何汇报2)

 localsynonym 2017-02-22

大家久等了,经过两周准备

云规划系列课程“如何汇报”的第二期终于出炉了

今天我们要聊得主题是


如何组织你的项目汇报?

是不是很佩服那些设计大牛们在汇报席上侃侃而谈?

不要有错觉

没有所谓的即兴汇报

其实每次汇报都是一次精心准备和设计的“演出”

如何组织你的汇报,

就是为这次“演出”编写剧本大纲的过程

我们也叫汇报大纲

一个好的汇报大纲是一次成功汇报的基础

1. 为什么要写“汇报大纲”?

在上期结尾里,我们提到在每次汇报前,我们都需要先了解以下几个问题:

  • 听众有哪些?谁说了算? 他(她)的专业背景如何?

  • 本次汇报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而汇报,要达成什么样的成果?

  • 甲方可能关心什么问题?

  • 我得观点和结论是什么?

  • 这些观点和结论我不靠图纸、文本和汇报PPT能讲清楚吗?

  • 哪部分内容最重要?

那这几个问题需要在什么时候、以什么形式明确答案呢?

就是要在项目编制初期(注意,不是项目汇报文件制作初期),以汇报大纲的形式明确下来。而且,除了上述几个问题外,一个好的汇报框架至少还应该有那么几个作用,包括:

  • 理清逻辑,这次汇报要讲哪几个部分的内容,这些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

  • 分配时间,具体到每个章大概要花多少时间?如果你只有30分钟汇报的话,有些非重要章节可能只有2-3分钟的时候,也就是说最多能讲4-5页ppt,那么,这些章就要非常简略甚至一带而过;

  • 安排任务,以汇报大纲为基础安排设计任务,比如对于还不是很清楚的部分,需要后续投入更多的关注。

2. 什么时候写“汇报大纲”?

汇报不是项目文本做完了,才把图文粘贴到ppt里,去做汇报文件。

在每个项目阶段刚开始的时候,就要先做好汇报大纲。

汇报大纲不仅仅是汇报文件的纲要,更是整个项目编制的指导和纲领,并在项目编制过程当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3. “汇报大纲” 长什么样?

汇报大纲不是简单的几段话,或者自己的一些随笔或感想。

一个完整的“汇报大纲”应该包含章、节和要点三级结构(如下图所示)。

其中:

所谓“章”: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汇报单元,比如现状分析、规划定位和特色、道路交通、规划实施等等。

所谓“节”:就是一个“章”所包含的组成部分,比如道路交通这个“章”可能由现状分析、规划策略和落地到分系统的具体措施等“节”组成,一般是问题或观点。

所谓“要点”:就是支持“节”层面那些“问题或观点”的论据、措施……

这么说可能有些抽象啊,给大家举个栗子:

下图是我们某个项目的汇报大纲,由八个“章”组成 ,每个“章”又包含若干“节”,最后是具体的要点内容。

在该设计阶段初期,整个团队会花大量的时间对这个汇报大纲进行讨论、调整、修改和完善,而且,贯穿整个项目始终。整个过程就是不断演练和复盘的过程,直到明确所有的问题、结论、依据、理由……


4. “汇报大纲” 怎么写?

熟悉的看官要发话了,这不就是思维导图吗

没错,这就是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我们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而每一种进入大脑的信息,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

对于汇报来说,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思考、梳理汇报的逻辑流程。

当然,思维导图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具象到画在白板上讨论,也可以抽象到只存在项目负责人自己的脑袋里。

所以,你可能会说,我们团队从来没见过汇报大纲这个东西,我也没见我们的项目负责人(领导)画这个东西啊,每次我们那个牛逼领导都是前一天拿到我们的汇报文件,甚至汇报前几个小时拿到文件,然后稍微熟悉一下,就上去讲了

你没看到不代表没有,那是因为这个汇报大纲、这个思维导图早就在你们负责人(领导)的脑里,甚至已经成为某种经验范式了,不用每次都从头来一遍,或者花很长时间修改调整。

但那对于初学者,或者对于团队来说,我们还是建议别只在自己脑袋里想,毕竟,你的功力还不够啦!

特别推荐大家用一些思维导图软件来做“汇报大纲”,这类软件很多,我们团队用的是MindManager,这是一款全球知名的思维导图绘制软件,由美国Mindjet公司开发,功能很强大,界面可视化,有着直观、友好的用户界面。


好,前面说了那么多只能算是铺垫,

现在关键问题来了?

5. 怎样才能写好“汇报大纲” ?

首先,写好汇报大纲不仅仅是写作能力或写作方法的问题

而且,和写作的关系还真不大

汇报大纲的好坏实际上是设计能力高低的体现

所谓艺高人胆大,设计大师往往都有自己独到的表达技巧和方法

这些不在本次讨论范畴之内

我们接下去要讨论的适用于初学者,或者对于那些觉得自己设计能力还可以,但就是汇报不出来水平,同样是自己做的项目,换了一个人汇报效果马上不一样的规划师们

如果你也有上述困扰

建议你可以试试以下几招:

基本准则1. 三个不

  • 在项目的不同阶段,或在面对不同汇报对象时用同一个汇报架构,至于为什么?在上篇关于汇报的几个核心前置问题中已经有论述,不再展开;

  • 使用文本架构作为汇报架构,比如现状分析、规划定位、用地和功能结构和道路交通等。也就是说,汇报框架不是用说明书拿来改改就行了,而汇报ppt也不只是把图集整理放到ppt里。

  • 写套路要点,比如写到图纸名称级别就结束了,可以试着把“专题”转换为主题或问题。

基本准则2. 从结论说起

具体介绍这个法则之前,先向大家介绍一本书:金字塔原理: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 [THE MINTO PYRAMID PRINCIPLE]》,其作者是麦肯锡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性咨询顾问巴巴拉·明托(Barbara Minto)。


对于明托老师,咱们这里要多说几句,她绝对是个神人级别的人物。

要知道,在麦肯锡,汇报厉害那是基本功,但在她之前还没有人能把汇报这件事情如此逻辑的说清楚过。明托老师1961年成为哈佛商学院录取的第一批女学员之一,1966年就被麦肯锡派往英国伦敦,负责提高欧洲员工的写作能力,几十年来,明托老师都一直致力于向人们传授明托金字塔原理。

所以,这里也是要给咱们的女性规划师们平个反,谁说女规划师汇报没逻辑来着。

那什么是“金字塔原则”?,简单讲,就一项层次性、结构化的思考、沟通技术,可以用于结构化的写作过程。当然,《金字塔原则》一书并不是针对项目汇报的,它本身保罗万象,大家可以自己去看看。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包括“从结论说起”、SCQOR、逻辑论证和逻辑组合、MECE等方法都是直接来源或改编至这本著作。

好,有点扯远了,言归正传,那到底什么是“从结论说起呢?”,简单讲就是早早亮出你的观点(中心思想),然后论证它,包括提出主要论据,以及支持这些主要论据的论据,还有支持这些主要论证的论证的论据……说白了,就是一个从上而下的过程。

你可能会说,这有啥难的,不就是先抛出观点呗。

先别急下结论,要做到这个有时还真有点难。

比如我们在做研究、做分析的时候,整个过程可能正好是反过来的,是一个自下而上构建的过程,我们会先列出要点、然后寻求共性,最终得出结论。所以,我们一般也会习惯于把我们的分析过程,也就是我们自己如何发现结论的过程拿过来,作为汇报逻辑。

再比如,这个对于咱们国人来说,要特别讲以下,因为咱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是比较内敛和含蓄的,文人们更喜欢用各种隐喻,而非直白的说出结论。打个比方:

你想要你们老板给你涨工资,你会怎么说?是不是推开老板的门,然后说:

老板你看,我自从前年来咱们公司,跟着大伙学了不少东西,我自己觉得比刚入职的时候设计能力和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当然,更值得高兴的是,前年我还在咱这个设计大楼里收获了一段爱情,去年终于把我自己的婚姻大事给办了,我的小宝宝明年也快出生了。可惜现在设计行业不景气,但幸庆的是咱们公司好像今年业务还可以啊,你看我已经连续加班好几个月了。……

话说,你们老板那个捉急啊,这家伙到底是要说啥呢?那如果用“从结论说起”的方法该如何说呢?你可以试试:

老板您好,我请求涨工资,因为首先,我的设计能力提升了,工资需要与能力价值匹配;其次,今年我干得很辛苦,完成得项目比去年多了一倍,工资需要与工作量匹配;最后,我刚结婚明年又要有宝宝,您看上海房价物价那么贵,我得压力确实很大,希望您能体谅一下。

是不是感觉清楚多了,当然,就算这么说,你们老板最终也未必答应,但成功得机会是不是大很多啊。

各位,快年底了,我只能帮你到这里了。

最后,对我们规划师来说,从结论说起整个原则还有另外一层的含义,那就是“先做一个预定结论”,不要指望最后结论会自己显露出来,要先有预设的观点,然后再用研究来推翻或验证。当然,这层意思说来就话常了,有机会再专门系列来讲。

基本准则3、TOPS

那如何才能用好“从结论说起”这个方法呢?

这里再向大家介绍“从结论说起的要诀——TOPS:

  • 有的放矢(Targeted), 就是瞄准观众,讲演的内容要针对听众,抓住听众的注意力

  • 贯穿整体(Over arching),周延完整,中心思想必须全面概括,要包含下面的说的东西

  • 掷地有声(Powerful),你给出的证据要非常有力

  • 言之有据(Supportable),这些主要证据要有支撑点

基本准则4简单单一的逻辑结构

有三种比较常见的逻辑结构,分别是:包含、并列和递进。


什么是包含关系?大、中、小区域三个层次,比如你做区位分析,可以从全国、城市和片区三个不同的层面来讲

什么是并列关系?比如你做道路交通分析,可以分为车行、人行、绿道……

什么是递进关系?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比如你分析一个问题,从现状分析——问题解析——解决策略——空间落地……

要使项目的汇报逻辑变为某种单一逻辑关系,避免多种逻辑关系并存

力求使汇报大纲逻辑变为单一纵向递进关系,它能使分析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行文和表达上更清晰。

基本准则5. 围绕某一主题,聚焦到几个部分

一个好的汇报不是面面俱到,而是能围绕某一主题,聚焦到几个部分,比如:

我们今天汇报的目的是……,那为了这个目的,我要讲几个问题……

或者,今天汇报的目的是解决什么问题?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就算是你的汇报文件制作的比较全面,在汇报的时候还是可以略去不表

敢于一笔带过

基本准则6. SCQOR ——汇报大纲的故事性

大家都喜欢听故事,所以,如何让你的汇报像是一个故事?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还是要向推荐一本书,《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从逻辑思考到文案写作》,由前麦肯锡顾问高杉尚孝著。是的,你没看错,还是之前那个麦肯锡。



当然,这本书里介绍
了很多东西,归纳了麦肯锡公司盛行数十年的经典写作方法(包括之前提到过的金字塔原则)。

其中就有介绍到故事展开的基本流程——SCQOR。

那到底什么是SCQOR呢?其中:

S是情景(Situation);由听众熟悉的情景引入——项目背景

C是矛盾(Complication); 说明发生的冲突——现状分析

Q是问题(Question):引发或提出问题?——问题解析

O是具体内容或过程(Obstracle),如何解决问题,客服障碍

R是解决收尾(Resolution )

如果要将SCQOR大致做出区分,SCQ是故事的导入,通过汇报对象已经熟知的事物或信息来导入,使汇报对象产生疑问,过渡到希望要引出回答的问题上。O为故事的中心,R则是故事的结尾。一般来说故事的导入和结尾内容比较少,故事的中心内容篇幅最多。

以大家熟悉的“起、承、转、合”架构来做对照,SCQ为起,O为“承、转、承、转、承、转”,R是合。

是不是有点抽象,举个栗子:

讲一个景区停车场规划的问题:

S:相比以前做飞机跑远门,或者只是在市区内部走走看看,现在大家都选择自驾车出游周边越来越多——由听众熟悉的情景引入

C:排队5小时进去景区,出来还要5小时,如果景区的停车是这个样子,其他做得再好也是白做——这就是说明发生得冲突

Q:一定要解决停车场得问题,那到底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O:几个解决方案,包括基于容量得规模预测、停车场布局、节假日等特殊时段的扩容处理等等

R:如何具体落地到空间

基本准则7. 逻辑论证和逻辑组合——汇报大纲的逻辑性

如果说,每次汇报就是讲一个大故事

那这个大故事呢,又是由若干个小故事组成的

小故事之间需要有逻辑关系,比如起承转合(SCQOR)

那么,每个小故事内部也要有逻辑

常见的方法有:逻辑论证和逻辑组合

什么是逻辑论证?

以无可争议的内容来陈述情况,然后通过对事实的评论,得到启示,最终论证中心思想。


这么说可能有些抽象了,举一些逻辑论证的常用套路吧

  • 需要某些条件才能成功,你无法做到这些条件,因此,需要建立完成这些条件的能力。这么说是不是还是有些抽象,再举个栗子,某城市要打造区域旅游目的地城市,但需要一批重量级的旅游综合体才能成功,该城市现在没有旅游综合体,所以,需要打造一个旅游综合体。

逻辑论证的常见套路


别看上面这些逻辑论证套路简单,但如果你真能记住,活用的话……

那就真是:厉害了,我的哥!

当然,逻辑论证这种方法也是有利有弊:

“利”在于:证明内容的必然走向(没有第二条路可选择),对有拒绝心理的听众尤为有效。

“弊”在于:如听众对“情况”或“意见”有异议,该论证即失去说服力,听众在听到最后的“所以”结论时,先要记忆大量信息。


第二种常用的方法叫做逻辑组合,什么是逻辑组合?

用几个并列的论据或措施来证明某个中心思想。


逻辑组合的方法当然也是有利有弊:

“利”在于:便于记住要点,对注重具体措施的听众极为有效,一点被否定,其余各点仍具有说服力;

“弊”在于:对一些听众可能有勉强之嫌


请大家根据具体情况取舍。

基本准则8. MECE

其实不管是逻辑组合、还是逻辑论证,都离不开你所选择的论据的逻辑合理。

要怎样做到论据的逻辑合理呢?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重要准则就是 MECE, 这个同样在之前的两本书里有具体提到。

什么是MECE?

MECE是“Mutually Exclusive/Collectively Exhaustive”的缩写,大概意思是“相互之间具有排他性,但整体而言毫无遗漏”,即所谓的不重叠、不遗漏的分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不多不少”、或“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我们常夸一个人,说这个人厉害啊,说话滴水不漏,没错,这就是MECE。

那这个准则到底怎么用?

MECE其实是两个层面的具体含义:

1、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 (Mutually Exclusive), “相互独立”意味着问题的细分是在同一维度上并有明确区分、不可重叠的。

如何理解这句话?首先是需要是同一维度,比如你在解释生态和低碳问题,突然里面夹了一个如何打造优美的入口环境,虽然可能从你的文本来看,同属于景观大篇章,但从汇报大纲逻辑来看,不属于同一类型维度。或者你之前已经说过一个理由叫区位很好,然后又再提一个离市中心很近,这就是不属于同一个层次维度,因为区位可以包含交通区位。

其次是明确区分、不可重叠,这个比较容易理解,就是不要有重复的内容。

2、所有部分完全穷尽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完全穷尽” 则意味着全面、周密。比如说到建设适用性,那就是“已建设、禁止建设、限制建设和适宜建设”。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下次继续。

这期内容的信息量有点大,建议大家可以之后再找那两本书仔细看看。

当然,那两本书的信息量更大,说实话,也不一定一下子能看懂。

不过,没关系,下期开始,我们就不谈理论了(这一期集中抛完了),

下期我们的主题是:如何说别人才会感兴趣、并听得懂!

对了,刚看到这个系列的同学建议先补一下上期课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