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机关老黄牛去世之后,为啥“告别仪式”都没有……

 bbbo 2017-02-22

在同事老夏儿子的婚宴上,同事老谢跟我说:“老徐过辈了。”


我听后吃了一惊。此时老徐已经“走”了半年有余。之所以吃惊,是因为老徐走时,没有任何人告诉我这个消息。


老局长胡老前辈走后,我参加过他的告别仪式;老人事科长吴女士走的时候,我也在殡仪馆送过她最后一程;我工作时,已经退二线的严科长离世后,我也参加过她的追悼会……掐指算来,已经退休,后来离世的老同事,我前前后后送过不下10个。没想到,老徐的走,竟然如此无声无息,不禁让我悲从中来。


老徐是我工作后的第一任“师傅”。也许说师傅不够确切。记得刚工作的时候,被分配到局秘书科,虽然岗位是“文字秘书”,但我做得更多的,恰恰是老徐负责的那一块文书档案工作。从学校到机关,我被老师同学连名带姓的称呼叫惯了,一时很难习惯被“小殷”“小殷”地喊,更不习惯的就是机关里对没有当上“长”的老同志用老+姓氏的喊法,比如姓张就喊“老张”,姓李就叫“老李”。要我喊比自己年龄长出一大截的前辈喊“老徐”,真的有点喊不出口。于是我就喊“徐师傅”。


一开始,老徐也不介意。但是没过多久,老徐就又像自言自语,又像说给我听一样,喃喃而道:“机关里是不兴叫师傅的。”之后,我就只好入乡随俗,改叫“徐师傅”为“老徐”。这一喊,就一直喊到他退休——到退休,老徐也没能斩获个一官半长。(也正是这样的经历,让我现在看到不少年轻人进机关没几年,就惦记着要升官当长的,由衷地难以理解。)


老徐老家在农村,如何进的机关,我并不了解。只知道从我进机关到老徐退休,他一直在文书档案的岗位上,做得跟老黄牛一样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老徐退休后,至今接近20年的时间里,这个岗位不知道换过了多少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有干过,但是没有一个干长的。甚至后来,档案工作就直接花钱给“服务外包”了。


就是这样一个老黄牛似的老人,在他去世后,竟然也是如此的默默无闻,悄无声息。而老谢给我讲的当时的情形,则让我无处话凄凉。


因为老徐的老家在农村,他的家人遵其遗愿,后事安排在了老家农村。也许这也是单位后来不“通知”相关人员的原因吧。也因为是农村,在家属的概念里,老徐怎么说也是进城吃“官家饭”的干部,骨子里比较看重“面子”这回事。


所以,家属在老徐离世后,并没有向单位提任何过分的要求,甚至在医院救治期间,因为单位出面安排了一次探访并且向医院医务处作了一定的交代,后来医疗条件大为改善后,老徐包括家属都对“组织”感激不尽,家属唯一的请求就是希望单位能够出面主持老徐的“告别仪式”,并致一个组织意义上的悼词。但是单位碍于新规定,婉言拒绝了。


老谢和老徐属于老交情。其实要说交情,本人与老徐同事的时间要比老谢早,只是老谢是从部队转业的,等老谢也退休后,就继续和老徐在一个退休党支部里,老谢还是这个退休支部的小组长。


当“组织”既不能致悼词也没有派人参加告别式后,作为党小组长和老朋友的老谢,最后“挺身而出”,亲自写了一文悼词,当着逝者老徐的亲属的面,是以组织的名义;而对“组织”,他则称是以自己的名义,送了老徐最后一程。这在老徐的家属那里,也总算有了一个交代。


想到老徐最后这样的孤寂,本人不免生出了些许感慨。


不知道其他机关如何,反正我觉得“人情”两个字,在我所了解的部委办局真的是很淡很淡的。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会很强烈地去指望“组织”,但像老徐这样的老机关对单位(“组织”)的依赖性是很强的,他们从来没有过“我是我自己的”这样的意识,而是“我是国家的,是组织的”,即使离开了这个世界,还期望组织能出面送终。


机关不同于企业。企业的退休职工早就社会化管理了,所以相对而言,在与“单位”的感情上,企业职工已经断奶,但是机关公务员还始终有一种“单位情结”。尤其是像老徐这样一辈子就只有一个“单位”的“死忠粉”,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单位会不管我”。


而现在的单位呢,也早不是老徐退休前的单位了。机构改革了一茬又一茬,分出去的分出去,并进来的并进来。机关的名字也已经换了两三回,一把手都换了四任了。至于搞组织工作的人,更是新到连“老徐”是谁也不一定名字和人对得上来。由于机关老又是一个大机关,退休的人员中光处级干部都有十几二十个,谁会在意一个“科员”呢?


人走了茶就要凉吗?我更想改革后的机关不要丢掉最重要的那点儿“人情味”


(作者为基层公务员)


跟我走,带你了解江西定南游!▼



(商务合作请加“官人”微信:guanhua0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