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宜在病房里谈论病情

 万宝全书 2017-02-23
搜狐健康2017-02-23阅读原文

趋于绝迹的讲课式查房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每次到病房见习,经常看到那个时候的临床老师,领着一群低年资医生查房时,习惯于手持病历本,当着病人的面慷慨陈词,从诊断说到鉴别诊断,从治疗说到预后,一说就是一堂课。

如今,这种景象越来越少,甚而至于趋向绝迹。

我本人除了询问病史以及一些必不可少的与现患疾病直接相关的资料之外,一般不过多发话。

当然,如果病人主动询问,我肯定会不厌其烦地娓娓而谈,直到患者得到心满意足的信息为止。

病房不适合谈论病情的文化背景

世界上有众多的角落供我们暴晒满腹经纶,但病房肯定不是一个适合的处在。与当年相比,现在的就医环境和气氛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病人的文化水平和隐私意识日渐提高和增强,人们倾向于不接受个人事情(尤其是病情)被当面公开上课式谈论。

东西方文化不同,人们接受病情严重程度和死亡的心态迥然有别。欧美的医生可以明确地直接告知病人预期死亡的时间。“您有85%的可能活到明天3月”,这样谈论内容并不鲜见。

在中国,医生们奉行一种称为“保密性治疗制度”的通则,不可能将恶性肿瘤的确定诊断直接告诉患者。病人通常是到了终末阶段才自行意识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

点击播放GIF/215K

在这种的文化背景下,医生确实不宜谈论过多的话题。所谓言多必失,滔滔不绝总会有马失前蹄的时候,无意中有可能说出不利于病人康复的言词。纵然是事实,纵然没有违反医疗原则,不利于病人的话总是不应该说出口的。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的误解

在病房里谈论诊治方案,医生说的是一套套规范的医学术语,但到了患者的耳朵有可能变了样。在疾病状态下截取的某些片言只语有可能成为病人或其家属认为诊治措施有误的线索。

这样的情况实际上越来越多,从而造成对遗嘱依从性的降低甚至抗拒;更不好的是,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由此而滋生。如果病情严重,医生们通行的办法是与直系家属沟通,并做好沟通记录。

偶尔也会发生一些极端的不严肃情况。有些高年资的医生喜欢在病人面前斥责年轻医生。如果年轻医生工作中有失误,指出来、耐心教育、严肃批评等等手段都是十分必要的,但必须注意场合和方式方法。

如果我耳闻目睹那样呵斥低年资医生的老医生的话,没办法,我只能认为这样的医生医德可能不错,但人品有问题,更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其实,医生办公室里很宽敞 ,有椅子坐,还有明亮的观片灯。在那里,你尽可以暴露和怒张你两侧的颈静脉。

编辑:徐国纲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敬请关注徐医生健康小站,大医精诚,防病于未然,普及医学知识,传递科学理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