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拒绝营销思维的同质化

 easynet8 2017-02-23

旁观者清。


为什么有微咨询这个项目,有一个很重要的理由,是叶茂中团队认为,企业有这样的一个需要:

 

跳出思维同质化的需要。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对行业的了解,既没有企业那么多的信息,也不会经历那么多的细节,但我们可以基于共通的营销规律,和近三十年的营销经验,给出值得参考的第三方观点。

 

做出这样的判断,是基于我们对企业面临问题时,可能出现的状况的三种推测:

 

一、用专家的眼光看待消费者。


 

市场营销的核心,首先是关注消费者要什么,其次才是你有什么。所以,不是所有新产品,或者我们眼中“更好的产品”都一定能够获得市场反应的。

 

消费者需要新技术吗?当然。


但消费者总是需要新技术吗?不一定。


在很多情况下,技术的进步并不能解决消费者的关键冲突。

 

或许,正是因为我们不懂技术,更能代表大众消费者对产品的态度。


 

二、周围的人都是同样的行业,难以产生新观点。


 

天才像田里的韭菜一样,都是一茬茬的。


同理,专业人士周围大多数都是同行的专业人士。

 

一方面,这种交流沟通成本很低,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但另一方面,因为背景的重复性,观点碰撞所摩擦出的火花,不免有些雷同,局限住了创新的脚步。

 

或许,第三方专业机构的意见,可以给您一些启发。


 

三、遇到具体的问题时,因为压力和身陷其中的原因,导致用情绪替代逻辑


 

从我们收到的问题来看,很多人问的不是“这么做行不行”,而是“现在遇到了这个问题,我该怎么办”。


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在大多数行业里,我们绝不会拥有比当事人更多的信息,更别说做出比他们更准确的判断了。


但当遭遇了问题时,人难免产生恐慌和逃避。这个时候,因为身陷其中,情绪会代替逻辑,寻找的已经不是一个办法,而是焦虑的一个出口。

 

医者况且不自医,情绪会替代逻辑,恐惧会掩盖理性,对问题的抗拒心理会让人在审视问题时难以冷静和客观。


或许问问局外人,反而能够得到一些启发。


 

以上三种。

 

同样的,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很多顾客问我们回答能不能包满意,我们说很难,能不能包解决问题,我们也说很难。


我们努力。

 

但是我们可以保证的,是一个中立的第三方身份,给出我们的意见,让您兼听则明。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营销有疑,欢迎您问问叶茂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