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例讨论---“呼吸困难、发绀8小时”入院

 锋gf 2017-02-23


病史及治疗经过

 

患儿,男,出生胎龄36 3周,出生体重3150克,因胎膜早破10小时、胎心增快急诊剖宫产出生于一县级医院。Apgar评分1分钟7分,5分钟8分。羊水II度污染,胎盘脐带未见异常。生后2小时出现面色发绀、反应差、气促、呻吟、口吐血性泡沫。立即转送当地地区医院NICU,予气管插管,插管过程中见大量鲜血涌出,开始机械通气,SIMV模式,PIP/PEEP 25/8 cmH2OR50/分,FiO2100%SpO288%。胸片考虑:肺出血、新生儿肺炎。给予头孢噻肟和青霉素抗感染,维生素K1止血,并输注血浆。患儿肺出血情况有好转,但SpO2不稳定,血压较低,且出现一过性发热,体温最高38.5oC。当地医院请求会诊后,由我院派转运小组将患儿接回NICU,此时患儿已出生8小时。

母亲孕期健康,产前2天有低热。


入科查体:心率170/分,平均动脉压38mmHg,体温37.2oC,右上肢SpO2 80%,左下肢SpO2 68%。反应差,SIMV支持下,可见吸凹,双肺听诊可及湿罗音,心前区可及II级收缩期杂音,心音稍低钝,腹部平软,肝脏肋下2cm,肢端凉,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4秒。


入科后辅助检查:

  1. 血常规:WBC29.3×109/LN66.8%Hb102 g/LPlt76×109/LCRP 28 mg/L

  2. 动脉血气:pH7.23PO238mmHgPCO267mmHgBE-12.3mmol/LLac 7.8 mmol/L

  3. 胸片:两肺纹理增多、模糊,可见斑片状密度增高影。

  4. 心超:动脉导管未闭(直径3mm,双向分流),卵圆孔未闭(直径2mm,右向左分流),三尖瓣反流,峰流速3.6m/s,压差51mmHg

  5. BNP24287pg/mL


初步诊断:新生儿肺炎、败血症、持续肺动脉高压、肺出血


入科后治疗:改为高频振荡通气,MAP 18cmH2O,频率8HzFiO2100%,继续头孢噻肟和青霉素抗感染,置入脐动静脉导管,给予输血20mL/kg、碳酸氢钠纠酸、多巴胺10ug/kg/min,多巴酚丁胺10ug/kg/min维持,咪唑安定2ug/kg/min镇静,并开始NO 20ppm吸入。患儿右上肢SpO2 逐渐上升至94%,左下肢SpO2 逐渐上升至90%,平均动脉压55~60mmHg,气管插管内仍可吸出少量血性分泌物。

 

生后第2天,患儿生命体征平稳,上下肢SpO2均维持在93~95%,尿量3.2mL/kg/hr,复查血常规:WBC 28.4×109/LN 78%Hb 126 g/LPlt 105×109/LCRP86 mg/L,动脉血气:pH 7.454PO2 93mmHgPCO2 37mmHgBE-3.6mmol/LLac 2.7 mmol/L。复查心超:动脉导管未闭(直径35mm,双向分流),三尖瓣反流,峰流速2.9m/s,压差35mmHg。因患儿情况较前稳定,故行腰穿。脑脊液常规:WBC 2×106/L,继续高频机械通气,MAP 18cmH2O,频率8HzFiO280%,将NO吸入浓度下调至5ppm,其余治疗同前,开始静脉营养。

 

生后第5天,当地医院血培养示无乳链球菌生长。患儿仍高频机械通气,MAP13cmH2O,频率8HzFiO250%NO吸入浓度5ppmSpO2稳定。逐渐降低NO吸入浓度,每间隔4~6小时下调1ppm,改为常频通气,SIMV模式。并逐渐下调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剂量。

 

生后第6天停用NO

生后第8天停用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

生后第11天撤离呼吸机改鼻导管吸氧。

生后第20天出院。

 

出院诊断:新生儿肺炎、败血症(无乳链球菌)、持续肺动脉高压、肺出血。

 

分析与讨论


病例特点:

该婴儿为胎龄36 3周的晚期早产儿,因胎膜早破10小时、胎心增快急诊剖宫产出生。母亲产前曾有低热,羊水II度污染。生后2小时就出现呼吸困难和肺出血,一过性发热,氧合极不稳定,且上下肢氧饱和度有差异。心超排除心脏和大血管结构畸形,提示肺动脉高压。给予镇静、机械通气、纠酸、抗感染、升血压、NO吸入等综合性治疗后患儿肺出血渐止,氧合趋于稳定,上下肢氧饱和度差异消失。血培养提示无乳链球菌。随着病情逐渐稳定,逐步下调NO吸入浓度和血管活性药物剂量,最终顺利撤离NO、机械通气,患儿预后良好。根据患儿的病史特点,新生儿肺炎、败血症(无乳链球菌)、持续肺动脉高压、肺出血诊断明确。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与处理原则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the newborn, PPHN)是指出生后肺血管阻力居高不下,胎儿型循环不能顺利过渡至正常新生儿循环,在卵圆孔和/或动脉导管水平出现血液的右向左分流,临床出现严重低氧血症等症状。PPHN常常是其他疾病的基础上出现的并发症,仅少部分为原因不明的特发性PPHN。引起PPHN的原发疾病包括严重肺实质疾病(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胎粪吸入综合征、肺炎)、围生期窒息、败血症、肺发育不良(先天性膈疝、羊水过少)等。


PPHN患儿临床上在生后不久就出现原发疾病的表现(如肺部疾病、先天性膈疝出现呼吸窘迫),另外还表现为严重的低氧血症,氧合极不稳定。动脉导管水平存在右向左分流时,右上肢(动脉导管开口前与下肢(动脉导管开口后)的动脉血氧分压相差1020mmHg,经皮氧饱和度相差> 10%


需要鉴别诊断的主要是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PPHN可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来确诊。超声心动图可排除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评估心脏功能、监测肺动脉压力、评价疗效,具体包括:(1)三尖瓣反流(tricuspidregurgitation, TR):利用超声多普勒探及三尖瓣反流血流的峰值流速,通过简化Bernoulli方程【右心室收缩压(等同于肺动脉压力)=右心房压(常假定为5mmHg) (4三尖瓣反流速度2)】可求得肺动脉压力;(2)动脉导管水平的分流:单纯右向左分流提示在整个心动周期肺动脉压力超过体循环压,双向分流提示肺动脉压与体循环压大致相等。(3)卵圆孔水平的分流: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右向左分流;(4)评价心脏功能和心输出量;(5)重复超声心动图可以动态观察肺动脉压力的变化,评价疗效。

脑钠肽(BNP)由心室分泌,在心室充盈压增高时分泌增加;PPHN急性期血浆BNP水平显著增高,而单纯肺部疾病BNP不增高,可作为PPHN的鉴别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的快速监测指标。

         

PPHN的治疗原则:治疗原发病、呼吸支持改善氧合、降低肺血管阻力、维持体循环血压、支持治疗。(1呼吸支持:选择合适的呼吸支持模式和参数设置,获得正常肺容量的同时又避免气压和容量性损伤,维持目标血气值为:pH 7.35-7.45,PaO270-100mmHg, PaCO2 35-45mmHg;(2)维持正常体循环血压:血容量不足或因胸腔压力过高回心血量不足时应先输注血浆、生理盐水、红细胞等补充容量;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改善心功能,提升血压。(3)降低肺动脉压力:(iNO吸入:NO是选择性肺血管扩张剂,吸入肺内半衰期很短,几乎不影响体循环血压。常用的NO吸入初始浓度为20ppm6~8小时后下调为5ppm。维持数天后若患儿氧合稳定可逐渐撤离,每2~4小时降低1ppm,直至降至1 ppm后停用。NO吸入过程中应持续监测NO2浓度和血高铁血红蛋白水平,监测血小板水平,注意出血倾向。(ii


西地那非:系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可增加血管平滑肌内cGMP水平,使血管扩张。常用剂量为0.5-1mg/次,每6小时一次,口服;(iii)米力农:系磷酸二酯酶-3抑制剂,可增加血管平滑肌内cAMP水平,使血管扩张,同时有正性肌力作用。常用剂量为:负荷量5075mg/kg静脉泵注3060 min,维持量0.50.75 mg/kg/min;(4)支持治疗:包括维持适宜环境温度、纠正酸中毒、镇静镇痛、避免过度刺激等。(5)体外膜氧合(ECMO):对于严重低氧性呼吸衰竭和肺动脉高压,通过上述综合性治疗效果不佳时采用。但需要严格掌握指证,并将患儿转运至有条件的医疗中心,风险较大。

 

该病例讨论:

本病例的原发疾病为早发型无乳链球菌感染所致的肺炎和败血症,生后不久即出现呼吸困难和严重的低氧血症,动脉导管开口前后氧饱和度差异明显,提示存在动脉导管水平的右向左分流,支持PPHN诊断。首次超声心动图提示心脏大血管结构无异常,动脉导管水平双向分流、卵圆孔水平右向左分流、三尖瓣反流峰流速3.6m/s、压差51mmHg病程早期BNP高达24287pg/mLPPHN诊断明确。治疗上给予镇静、高频振荡通气、碳酸氢钠纠酸、输血、头孢噻肟和青霉素抗感染、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提升血压、NO吸入,疗效显著,患儿氧合渐趋稳定,肺动脉压力逐渐下降,最终顺利撤离NO和机械通气,未出现肺动脉压力反跳和NO依赖,结局良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