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百花迎春作品展播【第十期】:周石峰、戚学慧、吕大江、裘兆明、顾扬、郭大川、李人毅、巴秋、张国...

 nhql 2017-02-24




第十期作品欣赏 



周石峰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专职画家

作品:千山飞瀑带松声,凉泉争泻作狂澜


幽深的山谷中,烟云蒙蒙,瀑布从山顶飞流而下,通过层层的石面成阶梯状向下而流,水面与石面拍打出沙沙地响声。松树高耸的站在中央,仿佛侍卫一样保卫着周围的美景。

画面经营简洁而丰富,笔墨精熟而纯粹,色墨运用融洽而明快,其山水意境空灵、明静、幽深、奇崛,表现出了强烈的个人艺术风貌。作者以云岚流荡,瀑泉喧豗,表现出动的环境。然细品其境,动而愈静,无限淡漠寂寥。此皆与其取境杳远、抽思冥漠故也。画面无一物非自然,是一物是自然;无不是自然造化,无不是心灵化造。故而山灵水灵、石灵树灵、云灵瀑灵、草灵苔灵,笔墨满幅,一片灵机。



戚学慧

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策划与美术工作部主任

作品清风图


茂密的竹子、坚韧的竹节、葱翠的竹叶,使人仿佛听到萧萧竹声,低婉虫鸣。青石在竹子身旁静静的陪伴着,古雅简淡,浓淡枯湿间流露着一种书卷气。

古人爱竹,不仅是因为竹的风雅。竹子四季常青、秀逸潇洒,犹如翩翩君子,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不屈不挠。竹子空心,弯而不折,则象征着虚心自持、柔中有刚的品德。这些都是中国古代文人在精神上的最高追求。作者画竹直取元人笔意,寥寥几笔写出竹枝、竹叶,既出于笔墨程式,又参以生活中的写生,活泼、鲜活,不滞不淤,颇有几分生趣、野逸之味。



吕大江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首都博物馆画院执行副院长

作品:秋水无声胜有声


绿油油的草而随风轻柔的招展着,一股清新的气息迎面而来,充满了青春的味道。茅草屋在草地中静静地矗立着,树木伸展着枝叶,盛满整幅画面,五颜六色的占据了人们的视野,让人心情随之而活跃起来。溪水从草地周围缓缓流过,清澈见底的水面,照应着四周的景物,一切都在这镜子般的水面中交相辉映。 

画面极尽写意之妙趣,其抒情扬意颇有气势。画中描绘出山脉大开大合、层林叠嶂之境,融以色彩的变化使之表现的十分生动。画中之山势虽然描绘得概括、简单,却可以让人感受到那雄强深远的豪壮,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裘兆明

李可柒画院研究员,中国女画家协会理事,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

作品:念故乡


画面以古朴的建筑、居民作为主结构,色墨交融,像月亮那般清澄透明,弥漫着迷人的空气。画面中上上下下的石阶、石桥、桥洞,长长短短的横线、竖线、斜线,简洁的黑、白、灰、黄、绿色块,落下奇异的交响。江南梅雨季节的气息,浸润着山乡小屋的屋顶墙壁,浸染着单摆的小小蓬船。同时,平和的、温润的石苔绿色也在浸染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江南烟雨蒙蒙的景致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以简练的线、形的结构表现着“杏花春雨江南”这个令人神驰的命题,斑驳的色块、纹理之间都是岁月留在这些古建筑上最好的印记,画面洋溢着强烈的东方韵味,不禁让人感受到水乡人性化气息的亲切感,让人对家乡充满思念之情。



顾   扬

扬州国画院原院长

作品:东来紫气


李白曾有诗云:“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生动地刻画出了紫藤优美的姿态和迷人的风采。暮春时节,正是紫藤吐艳之时,但见一串串硕大的花穗垂挂枝头,紫中带蓝,灿若云霞。灰褐色的枝蔓如龙蛇般蜿蜒,极具观赏性。两只麻雀在枝头交谈,为这艳丽的景致增添了动人的旋律。

作者以写意的方式渲染出了紫藤萝犹如瀑布般的生长方式,蔓藤枝在草书的笔意下显得更加的潇洒自由。那一缕缕紫红色的花簇,就像是东来的紫气,让人心旷神怡,沁人心脾。作者以紫藤萝的形象预示了春暖花开的季节,开进了每一个人的心里。



郭大川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画高研班导师

作品月是故乡明


古今中外,有许多古人都赞美松树,例如:白居易写的《松树》,胡仲弓写的《咏松》等。松树的品质十分让人佩服,它默默无闻地为人们做出贡献,做出牺牲,松树还不怕狂风暴雨,坚韧不拔,不但为人们提供着木材,还陶冶着人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画面中,一位临泉高士坐在松树下,手握蒲扇,抬头仰望着天空的月亮,内心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作者将松树与高士一同入画,是精神的象征与写照。

画面人物以线为骨,笔法率意,形象简括,意境空灵,格调高古,十分讲求诗情画意的传达。作者把自己的心性写进了画面,把自己的情感蓄入了笔端,这就使得他的古典人物的水墨语言获得了内含与内蕴的丰富性与通俗性。



李人毅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人民美术网总编

作品:四君迎春


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这虽然是自身的本性使然,但亦与历代的文人墨客、隐逸君子的赏识推崇不无关系。作者这幅梅兰竹菊图将梅的高洁傲岸、兰的幽雅空灵、竹的虚心有节、菊的冷艳清贞表现得淋漓尽致,正是因为作者有这样清雅淡泊的品质,所以在刻画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使花木草石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从而成为感物喻志的象征。

题跋中的“暗香入梦来,晨履印苍苔。停杖问飞鸟,可见红梅开。岚山日转凉,风寒彩云低。香崖惊飞鸟,冬兰雪为衣。护居半掩庭,守家竹为屏。不做阆苑景,只报平安行。争艳倚寒石,蕊冷花自知。山菊恋故园,秀在忍冬时。”道出了个中真味。



巴   秋

泰州市文联原主席,北禅写真院常务副院长

作品:瓜豆图


画面中描绘的是田园风光,作者以一种独特的眼光和独特的视角去关注一些老百姓非常熟悉的物象,描绘了我们身边所熟悉的果蔬,瓜与豆,进而通过写真找回艺术本心,通过传统,经典去探索事物的本原,最后呈现给普通人能够看得懂得文明艺术。

画面中效果朴素大方,清新雅致。流畅的线条,饱满的景物,浓浓的真情,没有过多的渲染,也没有过多的奢华的粉饰,却蕴含着高深的艺术修养,摆脱嘈杂喧嚣,让观众进入熟悉的艺术佳境。题跋中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乃百姓良好愿望,亦符宇宙之大道。”表达了作者对万物生长规律的遵循与信仰。



张国兴

中国画学会理事,河北中国画学会会长

作品燕山苍翠


燕山山脉,山势陡峭。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缓南陡,沟谷狭窄,地表破碎,雨裂冲沟众多。三千里燕山,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重重叠叠,莽莽苍苍;像一条巨大的蟒趴在华北平原的北部,成了京津两座城市的天然屏障。燕山在云中,峰皆做千古凝睇状,山中植被茂盛,种类繁多。树木、石、云融化一体,又有石阶、房屋相互映衬,人与自然造化互为支撑之深意尽在欲言又止中。

画面笔墨非常灵动、非常松活,而且面貌多样,用笔不同,有焦墨的、有积墨的……这些不同的笔墨结合,造成了他个性化的风格。作品既有北方的雄健、又有了南方的滋润。从他的画中看得出每一笔都是写出来的。中国画讲究写意,写在前、意在后,写就是从书法而来的。能够每一笔都写出来,说明画家扎实的功底。



蔡   智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作品:合鸣


画面中的植被以及小鸟被描绘的生动灵巧、轻盈生趣,它们互相鸣叫,仿佛在吟唱一首动听的歌曲,体现着作者对朴实情趣的追求。画面中的花卉色彩打破了传统观念的红花绿叶,大胆使用朱黄能吸引大众的感官,构图方面除了沿用传统构图,更大胆地将作品的主体夸张扩大表现局部,形成视觉冲击表达作品张力。整幅作品很有气势,也很高雅,在朴拙中透出轻灵和秀气。

画面用笔轻松挺劲、墨色融而不乱、线条疏密结合,气势强大有力,尤其用色大胆,跳跃出常规写实的用色思维,让人眼前一亮意想不到。作者的写生不同于单纯描绘花鸟的客观美,而是通过以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对客观事物去创造加工,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并捕捉自然界所蕴含的美,从而展现美好的意境并表达自己南方细腻融合北方爽快的心境。



范石甫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

作品:吉祥如意


这幅充满生命本真之态的画面,充满了浓浓的新春喜庆。青花瓷盆里牡丹花盛大绽放,浓郁的香气充满了整个屋舍,几枝腊梅正在含苞待放,有几分婀娜羞涩。一群小鸡正在自由自在的玩耍,无论是柴扉菜畦的散雏,还是觅食争宠的闲雏,充斥着自然生灵的醇朴、活泼、率意、烂漫和天真。

牡丹为富贵之花,鸡乃大吉之象。这幅写意花鸟画以简取胜,讲究画面的形式分割,从而使画面虽简省却充满了内在的张力。其题款篆书、行草兼得,融合古法,用笔雄深、朴厚、苍茫。实际上,画面中的那些生灵已远远超越了现实中的雏鸡,画家所要寄寓的乃是他自己对于生命的观照,对于纯洁而稚拙的生命本真之态的追求。



百花迎春——2017绘画名家作品展播节目播出时间

07:50时,23:30时,次日凌晨2:30时




中国唯一的美术电视台

书画频道是您一生的朋友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