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导学设计:第三单元第9课 劝 学

 鲤鱼山九龙门 2017-02-24
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导学设计:第三单元第9课 劝 学
第9课 劝 学
登高见远假舆马以致千里,君子日日学则终成大业;顺风闻彰借舟楫而绝江河,吾辈时时思则日臻妙境。这是两千多年前的荀子在他的《劝学》中,为我们论述的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应有的方法、态度。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正如培根说过的,知识就是力量。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聆听、感悟荀子“为学之贵”的劝导。
 
 
勤奋人生
在美国,有一个人在一年之中的每一天里,几乎都做着同一件事:天刚放亮,就伏在打字机前开始一天的写作。这个男人名叫斯蒂芬·金,是国际著名小说大师。
斯蒂芬·金的经历十分坎坷,他曾经潦倒得连电话费都交不出,电话公司因此掐断了他的电话线。后来,他成了世界上著名的恐怖小说大师,整天稿约不断,常常是一部小说还在他的大脑中储存着,出版社高额的定金就支付给了他。如今,他算是世界大富翁了,可他的人生仍然是在勤奋地创作中度过的。 
斯蒂芬·金的秘诀很简单,只有两个字:勤奋。一年之中,他只有三天时间是例外的,不写作。这三天是:生日,圣诞节,美国独立日(国庆节)。勤奋给他带来的好处是:永不枯竭的灵感。学术大师季羡林老先生曾经说过:“勤奋出灵感。”斯蒂芬·金和一般的作家不同。一般的作家在没有灵感的时候,就去干别的事,从不逼自己去写。但斯蒂芬·金在没有什么可写的情况下,每天也要坚持写五千字。
做一个勤奋的人,阳光每一天的第一个亲吻,肯定先落在勤奋者的脸颊上。
微感言: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一、文本名句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二、作者名句
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劝学》
2.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劝学》
3.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非十二子》
4.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劝学》
5.君子之度己则以绳,接人则用枻(yì)。——《非相》 
一、作者视窗
一生坎坷,却挡不住他通达的智慧,几遭冷漠,却终持己见。“礼”“法”“术”是他的杰作,一生主张“明礼仪而化之”,重教善教。文笔明了,思绪清晰,他为儒家这本巨著写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笑看儒家千百传,最是风流属荀况。
【注】 荀子(约前313年-前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时人尊称“荀卿”。荀况是孔、孟之后的一位儒家大师,也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大的代表人物。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现在山东临淄西门)游学,任过列大夫的祭酒(学宫领袖),还到过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现在山东临沂)令。公元前238年失官,家居逝世,葬在兰陵。韩非子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荀子》全书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说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用排比句,又善用比喻。
二、写作背景
战国时期,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主张,并逐渐形成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等不同的派别,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孟子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为统治阶级辩护的思想,而荀子却认为:人力能征服自然,应该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
三、基础梳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靛青(  )  ②蓼蓝(  )  ③槁暴(  )
④就砺(  )  ⑤舟楫(  )  ⑥跬步(  )
⑦骐骥(  )  ⑧驽马(  )  ⑨跂而望(  )
⑩须臾(  )  舆马(  )  锲而不舍(  )
螯(  )  蛇鳝(  )  金石可镂(  )
答案 ①diàn ②liǎo ③gǎo pù ④lì ⑤jí ⑥kuǐ ⑦qí jì ⑧nú ⑨qǐ ⑩yú ?yú ?qiè ?áo
shàn ?lòu
(2)多音字                  
①木直中(  )绳  ②其曲(  )中规
③槁暴(  )  ④参(  )省(  )
⑤假(  )舟楫者  ⑥生(  )非异也  
⑦朽木不折(  )  ⑧爪(  )牙
答案 ①zhòng ②qū ③pù ④cān xǐng ⑤jiǎ
⑥xìng ⑦zhé ⑧zhǎo
2.涵咏词义
(1)词义解释
①学不可以已     (停止)
②木直中绳  (合乎)
③虽有槁暴  (即使/枯干)
④金就砺则利  (接近,靠近/磨刀石)
⑤而闻者彰  (清楚)
⑥而致千里  (达到)
⑦风雨兴焉  (起)
⑧无以至千里  (没有用来……的办法)
⑨用心一也  (以,因为)
(2)成语积累
(1)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做事或学习有恒心。
(2)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3.识记文言实词和虚词
(1)通假字
① 以为轮    “ ”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②虽有槁暴  “有”通“又”;“暴”通“曝”,晒干
③知明而行无过  “知”通“智”,智慧
④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天赋,资质
(2)一词多义
①疾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形容词,强,句中指声音, 宏大)寡人无疾(名词,病)疾恶如仇(动词,厌恶,憎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形容词,快,急速)草枯鹰眼疾(形容词,锐利)
②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动词,听)博闻强识(名词,见闻、知识)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
③假假舆马者(动词,借助,利用)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动词,借)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动词,宽容)
④绝而绝江河(动词,横渡)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动词,断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佛印绝类弥勒(很,非常)会当凌绝顶(极,尽,最高的)
⑤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形容词,强健)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形容词,有余)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名词,强劲有力的弓)
⑥望吾尝跂而望矣(动词,远望)日夜望将军至(动词,盼望)先达德隆望尊(名词,名望)七月既望(名词,农历的每月十五日)
(3)虚词归纳
①者
 



②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连词,表递进,而且/表并列,并且)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可不译)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连词,表结果,因而)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连词,表假设,如果)
③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此,在这里)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此,在这里)圣心备焉(语气助词,了)
四、文白对译
劝 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  已。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已:动词,停止。
 青,   取之于①蓝,  而 青 于② 蓝;冰, 水为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所凝
 之,而  寒 于水。冻成的,但比水更寒冷。青:靛(diàn)青,一种染料。①于:从。蓝:草名,也叫蓼(liǎo)蓝,叶子可制
染料。②于:比。为:冻结成。木  直  中  绳,  以   为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绳,用煣的工艺把它制
  轮,  其  曲  中  规。成车轮,它的弯度符合圆规(画的圆圈)。中(zhònɡ):合乎,符合。(róu):通“煣”,以火烘
木,使其弯曲。以:把。为:做成。其:它的。规:圆规。 虽 有 槁暴, 不复 挺者,即使又被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
  使  之  然  也。  故木受  绳 则 直,这是由于火烤使它变成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绳量过就直了,
虽:即使。有:通“又”。槁(ɡǎo):枯。暴(pù):晒。复:再。挺:直。然:这样。故:所以。受绳:经墨绳比量过。
  金就  砺  则  利,   君  子  博学而日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
 参省乎己,    则 知 明 而行无过矣。验反省自己,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失了。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就:动词,接近,靠近。砺(lì):磨刀石。博:广博地。参:检验。省:省察。乎:于。行:行为。过:过失。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  如须臾之  所学  也;我曾经整天地思索,却不如在极短的时间内所学到的东西多;
吾尝跂而   望 矣,不如  登高之  博见也。登高我曾经提起脚后跟眺望,不如登到高处看见的范围广。登上高
 而招,臂  非加长也,而见  者   远;  顺风而呼,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远处的人能看得见;顺着风向呼喊,
 声 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声音并没有更强,但听的人却听得清清楚楚。尝:曾经。终日:整天。须臾(yú):
片刻。跂(qì):提起脚后跟。博见:见得广。见者远:人在远处也能看见。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彰:清楚。
假  舆马者,非利 足 也,  而 致千里;  假舟楫者,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
非 能 水也,   而绝江河。   君子   生非异也,并不是会游泳,却能够横渡江河。君子的天赋并没有特异之处,
   善假于  物也。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假:借助,利用。舆(yú):车。利足:脚走得快。利:使……快,走得快。
致:到达。舟楫(jí):船只。楫,桨。能:善,会。水:游水。生:通“性”,名词,禀赋。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积 土 成山,   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 蛟龙堆土成为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渊,蛟龙在这
生 焉;  积  善  成 德, 而神明自得,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那么高度的精神智慧就会自然形成,
圣 心      备 焉。   故不积 跬步,  无以至千里;圣人的精神境界也就具备了。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到达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汇聚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兴:起。“兴焉”“生焉”的“焉”:兼词,相当于“于此”。“备焉”中的“焉”
是语气词。渊:深水。蛟(jiāo):一种龙。得:获得。备:具备。跬(kuǐ)步: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骐  骥一跃, 不  能十步;  驽  马  十  驾,骏马跳跃一次,不会达到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
  功 在 不 舍。  锲而 舍之,  朽 木 不 折;它的成功在于不停地走。雕刻一下就放弃,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
 锲而不舍,  金 石 可 镂。 蚓 无 爪 牙 之利,不停地刻下去,即使是金属和石头也能刻成器。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
 筋 骨 之 强,上 食 埃土, 下 饮 黄泉,   用没有强健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它
 心一也。蟹 六 跪 而 二 螯, 非 蛇 鳝 之 穴心思专一。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蟹钳,然而没有蛇和黄鳝的洞穴
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心思浮躁的缘故。骐骥(qíjì):骏马。驽(nú)马:劣马。驾:
指马行走一天的路程。功:成功。在:在于。舍:停止。锲(qiè):刻。镂(lòu):原指在金属上雕刻,这里与“锲”同义,泛指雕刻。“爪
牙之利”“筋骨之强”:即“利爪牙”“强筋骨”,定语后置句。上、下:向上、向下,名词作状语。用:以,因为。一:专一。跪:蟹腿。
螯(áo):蟹钳。躁:浮躁,不专心。  
一、文本助读
《劝学》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挥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结构图示】
 
二、小组合作
1.古今异义
(1) 以为轮
古义:________    今义:认为
(2)金就砺则利
古义:________  今义:金钱,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________  今义:学识渊博
(4)而绝江河
古义:________  今义:泛指河流
(5)下饮黄泉
古义:________  今义:阴间
(6)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________  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或帮凶
(7)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________  今义:托付
答案 (1)把……做成 (2)金属制的刀剑等 (3)广泛地学习 (4)特指长江与黄河 (5)地下的泉水 (6)爪子和牙齿 (7)藏身 
2.词类活用
(1)木直中绳, 以为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积善成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如登高之博见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
(6)假舟楫者,非能水也_____________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
(8)上食埃土,下饮黄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2)形容词用作名词,善行 (3)形容词用作名词,高处 (4)形容词用作动词,变直 (5)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6)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7)名词作状语,每日 (8)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3.说出下列句式类型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5)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6) 以为轮 
(7) 使之然也 
(8)金石可镂  
(9)朽木不折  
(1)~(3)________ (4)________ (5)________
(6)(7)________ (8)(9)________
答案 (1)~(3)判断句:(1)(2)“……者,……也”表判断;(3)“……也”表判断  (4)定语后置:“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应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5)状语后置:“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应为“于蓝取之而于蓝青”  (6)(7)省略句: (之)以(之)为轮;(之)使之然也  (8)(9)被动句:(被)雕刻,(被)折断
4.翻译句子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文: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 (1)所以木材用墨绳量过(再经过加工)就直了,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2)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使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3)君子的天赋并不是与众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4)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这是因为它心思专一啊。
三、师生探究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 
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 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围绕这个中心论点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述:第一段是从总论学习的意义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第二段是从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第三段是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2.本文用了比喻论证,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组比喻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
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探究提示】 比喻论证法
比喻论证法。比喻论证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的几种方法:比喻描绘,比喻评价,比喻说理。
使用比喻论证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①要学会联想和想象;要注意从一个高度上去认识问题。②找到不同事物的相似性。③要恰当地描绘相似事物(喻体)的特征来表现本体。④注意无论怎样比喻都要扣紧主题。
答案 第一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青出于蓝”和“冰寒于水”这两个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这样,三个比喻分了两层意思。作者在这个基础上,用“故”归纳上文,又用了“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作为事例,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后面两个比喻并列说明:肯下功夫,必见成效。它们是对后面推论的有力衬托。
第二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开头作者用“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来阐说,接着就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个比喻。形象说明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为了把道理说得更透辟,作者顺势而下,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学习。
第三段作者用了十个比喻。作者先用两个比喻,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接着又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说明学习要积累。
下面就分两层说明如何做到积累。作者用四个比喻正反对照:先用“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又用“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这是本段第二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就要坚持不懈。最后一个层次,作者用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后面两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的两点保证,两者缺一不可。
3.课文最后一段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强调“学不可以已”,请找出这些对比,并体会其作用。



正面 反面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答案 
正面 反面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蚓 蟹
通过对比,作者形象鲜明、深刻透彻地阐明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从而论证了“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
4.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荀子则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两人的观点矛盾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 两位儒家大师的观点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相悖。“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的是学习需要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学思结合。荀子并没有否定思考,他反对的是单靠坐在屋子里苦思冥想的做法。他强调利用外界事物,向实际学习。他通过“终日思”与“须臾学”的对比,雄辩地证明了空想不如“善假于物”的学习。荀子把“所学”与“善假于物”联系起来,这意味着学习的目的是要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 
一、阅读延伸
寂寞荀子
王善鹏
荀子很寂寞,也很无奈,从他那荒凉的陵墓可以看得出来。
小时候常去外婆家,每次去外婆家的路上必在一个杂草丛生的土丘上玩耍一阵。年龄稍大一些时,问大人土丘是何物,被告知是大地主的坟墓。直到上初中才惊讶地听说那个土丘原来是荀子墓。当再去外婆家路过这个土丘时,内疚之心便油然而生。
在我名不见经传的故乡,竟沉睡着一位影响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圣贤,这使我不由得感到自豪,随即又不安起来。
我开始埋怨家乡的父老,我们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有如此显赫的人物,我们既没有尽地主之谊,更没有表现出鲁南人的热情豪放,而是无情地把这位客人抛到荒山野外。
荀子墓位于兰陵镇东南两千米处,墓地东邻横山山脉,这就注定了荀子墓的地理位置在山麓洼地。荀子墓西邻城南王庄,所谓城,已经不是先生在时那个辉煌的兰陵城了,如今的兰陵,属于山东省苍山县的一个镇,除了李白在《客中行》里赞誉过的那个美酒厂还艰难地支撑着兰陵的门面,已经看不出当年兰陵城任何的蛛丝马迹了。
荀子墓长满了野草,周围有几棵瘦弱的洋槐,既没有楼阁庙宇,又没有苍松翠柏。逢年过节或许没有人烧香祭奠,至今给人的感觉仍是凄凉。荀子远离喧嚣,被世间的尘埃湮没。
这使我不禁想起了兰陵的另一位名人,他是被茅盾先生称为“午夜彗星”的近代作家王思玷先生。王思玷先生可谓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他仅留的几篇作品被家兄王善民先生编入《午夜彗星》。在兰陵,王思玷是名人,甚至胜过荀子。如果你有机会去兰陵,站在西街口上,一定能看见西山上王思玷先生的巨型雕像,王思玷先生神采奕奕,戴一副近视镜,留中分头,面对两千米外长眠的荀子,不知感想如何?
面对一代宗师,王思玷先生像是在背诵荀先生的那首著名诗篇:“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更像是背诵那篇妇孺皆知的文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王思玷先生的雕像是在地方政协的倡议下,兰陵的仁人志士们自筹资金竖起来的,雕像下面的石座四周刻满了捐钱人密密麻麻的名字。这不难看出,兰陵人还是挺慷慨的。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是李白的《客中行》,李白的许多著名诗篇都是酒后有感而发,一生的著作数不胜数,兰陵人对《客中行》却情有独钟。兰陵酒的商标上不仅有李白的诗篇,更有李白的头像,并且以法律的形式进行了注册,这难道不是兰陵人的精明?
《客中行》不是诗,更像广告词,比那个铺天盖地的推销词“相信我没错的”说得更加含蓄而富有内涵。李白的名人效应持久不衰,使兰陵人世代受益。兰陵人把一个酿酒作坊发展成今天的集团公司,这除了兰陵人自身的努力之外,李白功不可没。
兰陵人知恩图报,在美酒厂的办公楼前建起了一座高大雄壮的太白楼,据说这个太白楼的建造施展了兰陵人大胆的想象力,登上太白楼,使人联想到李白当年把酒临风醉卧兰陵的洒脱风采。看得出,兰陵人还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
相对于李白来说,荀子是个地道的兰陵人,他曾两度就任兰陵令,在位十八年,走遍了兰陵的山山水水,政绩卓著,施惠于民,政平而民安。
宋朝徽宗皇帝非常敬重荀子,曾下令建造荀子庙,荀子庙年久失修,早已倾圮。明朝诗人李晔专程来兰陵拜谒荀子墓,见荀子墓孤寂荒凉,感慨万千,曾赋词一首“古冢萧萧鞠狐兔,路人指点荀卿墓。当时文采凌星虹,此日荒凉卧烟雾。卧烟雾,秋黄昏,苍苍荆棘如云屯。野花发尽无人到,惟有蛛丝罗墓门。”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清政府曾补建荀子墓碑一座,光绪三十年又立“楚兰陵令荀卿之墓”碑。 1977年被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保护单位,苍山县革委会另立保护标志碑一座。
我想起了荀子的另一篇文章,“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不肯事贤,是人之三不祥也。人有三必穷:为上则不能爱下,为下则好非其上,是人之一必穷也;乡则不若,背则谩之,是人之二必穷也;知行浅薄,曲直有以相悬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穷也……”
我定睛看看兰陵人,再次瞻仰荀子墓,竟无言以对。
【赏析】 荀子作为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身后却是如此的寂寞,这或许是一个地区甚至一个民族的悲哀。文中作者面对如今被世间的尘埃湮没的荒芜的荀子陵墓,感慨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忽视,提醒人们要珍惜古代的文化,要很好地继承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文章思想深刻,感情深沉,引人深思。
二、写法迁移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强调做事要有恒心;“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强调要专一。
【我来练笔】
请从“积累”“恒心”“专一”中选择一个话题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
【答案示例】 
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可奢望一蹴而就,我们须具备持之以恒的品质。
“只要有恒心,铁棒磨成针”,李白曾一度辍学,一次他看见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棒,并知道了她想磨成针的愿望!李白深受启发,重返书房,坚持完成了学业,成了一位受万人景仰的大诗人。由此不难看出,一个人的成功不会随随便便,只有具备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德国大诗人歌德耗费了60年的心血,才完成他的长诗《浮士德》,直到临终前,这位84岁的老人仍伏在桌上呕心沥血;富兰克林经过30年的努力终于收获硕果,正确地解释了电的性质——电荷守恒定律;明代李时珍用了整整27年的时间终完成了医学上的不朽之作《本草纲目》,完成时已经两鬓白发……恒心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一点点的坚持下去,最终会变成一个大大的世界! 
三、问题生成——带有更多的问题而非更多的答案去生活 
通过合作探究,你还想解决哪些问题?请写下你的新问题,与同学老师交流或在课后自己独立探讨。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一、基础知识(16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君子生非异也
答案 C
解析 A项,“知”通“智”;B项,“有”通“又”,“暴”通“曝”;D项,“生”通“性”。
2.下面对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假(借助,利用)舟楫者不假(借助)思索
B.冰,水为(做,凝成)之为(为了)之奈何
C.非利足也,而致(到达)千里情致一也(兴致,情趣)
D.劝(劝勉,鼓励)学劝(劝说,阻止)架
答案 B
解析 “为之奈何”的“为”当“对付”讲,是动词。
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答案 B
解析 A项,“博学”,古义是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义是知识、学识的渊博。C项,“寄托”,古义是藏身的意思;今义是托付。D项,“爪牙”,古义是爪子和牙齿;今义是坏人的帮凶。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3分)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答案 A
解析 A项,名词作状语,B、C、D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
5.课文名句填空。(4分)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金石可镂。
答案 (1)金就砺则利 (2)吾尝跂而望矣 (3)无以至千里 (4)锲而不舍
二、文本训练(课内精读)(15分)
阅读《劝学》第三至四段,完成6~9题。
6.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利:对……有利。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游泳。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一:专一。
答案 A
解析 “利”应该解释为“使……快,走得快”。
7.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C.①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②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答案 D
解析 D项,两个“焉”都是兼词,相当于“于此”,可译为“从这里”“在这里”。A项,介词,比/介词,向;B项,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动词短语后面,组成名词性的结构,表示“……的人”“……的事物”;用在由结果推出原因的句子里,表示略作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明的原因;C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就”、“于是”。
8.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所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答案 C
解析 “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错。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3分)
译文: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 (1)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更大,但是听的人听得特别清楚。
(2)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洞和鳝洞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是因为)用心浮躁。
三、类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劝 学(节选)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②,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潃③,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④,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⑤。故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荀子·劝学》)
【注】 ①蒙鸠:即鹪鹩,一种善于筑巢的小鸟。②苇苕(tiáo):芦苇的穗。③潃(xiǔ):臭泔水。④柱:折断的意思。⑤醯(xī)酸而蚋(ruì)聚焉:意思是醋变酸了就会惹来蚊虫。醯,醋;蚋,蚊类小虫。
1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巢非不完也    完:完美。
B.而临百仞之渊  临:面对。
C.所渐者然也  渐:浸渍。
D.必象其德  象:象征。
答案 D
解析 D项,“象”的意思是“符合,依随”。
11.下列能分别体现“要注重环境的影响”和“要注重自身的修养”的一组是(  )(3分)
A.①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②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B.①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②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C.①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   ②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D.①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②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
答案 B
解析 A项,第②句不能体现“要注重自身的修养”;C项,中第①句以及D项中第①句不能体现“要注重环境的影响”。
12.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用“蒙鸠”系巢于芦苇之上,风至苇折卵破子死的比喻,说明人应该注意立身的方式。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组比喻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环境的重要。
C.作者善于把深奥的道理寓于浅显的比喻之中,“醯酸而蚋聚”比喻人要善于选择良好的环境。
D.作者用“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来比喻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起因的,荣辱的降临也与德行相应。
答案 C
解析 C项,“醯酸而蚋聚”不是比喻“人要善于选择良好的环境”,而是用来说明“要注重自身的修养”。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5分)
译文: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 (1)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游必须接近品德兼优的人,用来防止沾染邪恶的东西以接近正确的思想。
(2)林木已经茂盛,斧斤就会随之而来砍伐;树木已经成荫,鸟雀就会群栖在上面。
【参考译文】
南方有一种小鸟,名叫蒙鸠。它拾取羽毛做巢,又用鸟兽毛羽及草木细纤维密密编织,而系托在芦苇的穗上,大风一至,芦苇的穗被风吹折,卵都摔破,小鸟也都死了。这并非蒙鸠的巢筑得不坚固,而是它所系的芦苇的穗使它这样。西方有种小草,名叫射干,茎长不过四寸,生于高山之上,面临百仞深渊,(看来高出一般林木)。不是射干的茎能长得很高,是茎所生长的地方使它这样高。蓬草生在麻地中,不用扶持,也能挺直;洁白的沙子混在黑泥里,也会跟它一起变黑。兰槐的根是香芷,假若兰芷浸在臭泔水里,无论是有地位的君子,还是平民,一定会弃而远之,不肯佩带。这不是兰芷的本质不美,而是所浸渍的臭泔水使它这样。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游必须接近品德兼优的人,用来防止沾染邪恶的东西以接近正确的思想。
事物聚集成类,一定有开始的原因。荣辱的到来,一定符合他的品德行为。肉腐烂了,一定出虫;鱼枯干了,一定生蛀虫。松懈不谨慎,忘记自己应守的规范,灾祸就发生了。物太刚强,则自取摧折;物太柔弱,则自取束缚。邪秽在身,必将为怨怒所结。把木柴同样放置,火总是向干燥处烧。一样平的地方,水总是向潮湿处流。同类的草木生长在一起,同类的禽兽群聚在一起,世间万物大都各从其类。所以箭靶的靶心张设,弓矢就会随之而射到上面;林木已经茂盛,斧斤就会随之而来砍伐;树木已经成荫,鸟雀就会群栖在上面;醋味变酸了,蚊类小虫就会争着聚集到里面。所以言语有时会招来祸患,行为有时会招致侮辱,君子要慎重选择立身行事之道啊!
四、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4.“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你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抒发感慨,还可以迅速更新信息,实现即时分享。请以鼓励“劝学”为主旨,写一条“微博”发给你的朋友。要求主旨鲜明,句式整齐,运用两种以上修辞手法,不超过50字。(5分)
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 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抓住美好时光,与知识偕行!
解析 微博的内容和形式比较自由,只要能围绕“劝学”这一中心,用劝导性的语句,符合修辞手法和字数的要求即可。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针对显示器、鼠标、键盘的话,从积极的角度各写一句话进行劝说。要求语言得体,有说服力。(5分)
某君出差在外,家里的电脑满腹牢骚。首先叹息的是显示器:“哎,瞧我多可怜,天天被那个人盯着看。”鼠标一听不乐意了,说:“看算什么?我还天天被人攥在手里挪来挪去呢!”键盘接过话茬,委屈地说:“他天天都打我。”……
对显示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鼠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键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别人盯着你看,证明你在被关心。
被别人攥在手心,何尝不是一种温暖。
常常被人敲打,才能时时保持警觉
细节决定成败 纠错成就完美
卡 题 号 错题原因摘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