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巨野县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

 阅读人生988 2017-02-24

  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发展农业机械化与加快土地流转是相辅相成的,两者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整体。没有农业机械化就不能实现规模种植;没有规模化种植,就不能加快土地流转。加快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种植,必须要有农业机械化的强力支撑。近年来,巨野县农机部门积极探索土地适度流转及农机规模化经营的新途径,大力推广“订单”合同作业、一条龙作业等农机作业服务新模式,全面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有关情况调研、分析如下:

  一、农机规模化经营发展现状

  截止2016年底,巨野县农业机械拥有量达12.3万台,农机总动力达110.6万千瓦,其中耕作机械16000余台;大中型拖拉机5000台;小麦玉米联合收割机3600台,深松机860余台,秸秆还田机1760余台,免耕播种机1500余台,排灌机械27500台;其他农业机械6.2万台。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134个,农机大户1600余户,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5%。2016年,全县完成农机作业服务面积298万亩,实现作业收入5.6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农机合作组织、农机大户和种粮大户通过租赁、转包、代种等形式促成耕地流转9.8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9.1%,涉及农户3600余户,占全县农户8.8%。全县农机大户中,种植小麦、玉米50亩以上的有160户,100亩以上的有120户,200亩以上的有60户;农村土地已经逐步向农机合作组织和机械化种粮大户集中和流转。

  农业机械化在加快土地流转和发展规模种植中发挥了五大作用。一是提供了先进的技术装备。调查中,农民反应1台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一天可收获玉米80余亩,是人工的100倍;1台大型拖拉机一天可旋耕土地100余亩,是人工、畜力的120倍以上;1台免耕播种机一天可播种小麦100余亩,是人工的100倍以上,不仅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二是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随着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农业生产逐步实现高效、优质和规模种植,农民逐渐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繁重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农民工的合理转移加速了农村土地的流转。据统计,我县有23万多农村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占农村劳动力的43%;他们把土地转包给有实力的农机合作社或机械化种粮大户。三是助推农业生产节本增效。调查显示,目前我县农业生产作业的劳动力成本:耕地150元/亩,播种80元/亩,收获200元/亩,合计成本为430元/亩;采用机械作业的成本:机耕60元/亩,播种25元/亩,机收60元/亩,合计成本为145元/亩,比人工减少285元/亩。规模生产可节约种子、化肥、农药成本10%左右。同时,采用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机械植保、机械化收获等先进的新技术,不但节约了成本,还能提高粮食产量。四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地抛荒。发挥农业机械的节本增效优势,根据农时季节,为农民开展各种农机作业服务,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村土地抛荒。近年来,我县90余家农机合作社采取“统一机械调度,统一作业标准,统一作业服务,统一管理收费”等方式,共完成耕种收“订单”及合同作业面积50余万亩,其中承包抛荒田1000亩以上,为治理耕地抛荒,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五是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龙堌镇农机合作社2012年来承包了本镇周边3个村庄的800亩土地,每亩的租赁、承包资金为600元,解决了近160多户农民外出打工土地抛荒的难题。柳林镇史屯农机合作社,2016年承包土地1000余亩,按照每年800元的农机作业及肥料、农药成本收费,其收获后的农作物全部返还给农户,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独山镇曹楼农机合作社自2000年以来,在本镇及周边村庄承包大片耕地及池塘种植小麦、玉米和莲藕,并利用河塘发展水产养殖,为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减少耕地抛荒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小型机具多,高性能机具少。全县目前拥有的农业机械中,70%的是小型农机具。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户户种田,家家购机,形成了小而全。近年来,农机装备结构虽然不断优化,但小型农机具仍然偏多且利用率较低,造成了农机资源的相对闲置浪费,其突出表现是动力机械作业单一,严重制约了农机化向更高、更深层次的发展。全县拥有各种拖拉机1.7万台,而大中型高效率的耕作机械还不到23%,且机具性能单一、油耗高。

  二是粮食生产机械多,经济作物机械少。目前,全县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已达到98%以上,棉花、大蒜及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只达到40%左右,且棉花、大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而棉花拔柴、大蒜收获机械化还在进入起步推广阶段,经济作物机械化已成为发展规模种植的一大瓶颈。

  三是种植规模小,基础设施差。全县113.6万亩耕地由85万农民种植,人均1.3亩,不但规模小,而且田块分散。目前农村新建的标准化机耕道为数不多,原有的机耕道质量越来越差,数量越来越少,里程越来越短,再加之很多农户受传统农业的影响,不愿流转土地,农作物插花种植,农机下田作业极为不便,严重影响了农机作业效率。比如,核定每小时可收6亩的联合收割机在我县大部分村组一天(按10小时计)只能收50亩左右,机械化效率不高,难以发展规模种植。

  四是经费投入少,农机化发展环境差。一是农机化配套资金及工作经费投入不足;二是农村规模化种植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三是乡镇农机站体制改革,工作经费不够,场地不够,工作积极性不高;四是试验、示范投入少,农机化示范基地少,先进适用的农机具试验示范局限于现场演示会,农机化的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三、建议与对策

  (一)完善农机化发展机制。一是深化认识。要把完善农机化发展机制提高到加快土地流转发展粮食生产的高度上来认识,要列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农业机械是科学的载体,是农村生产力水平的重要体现,是人体四肢的延伸,也是智力的延伸,可以说,农机化使用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农村土地流转的快慢,没有农业机械化,要实现土地流转和规模种植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业化工作的领导,建立和完善农机化发展长效机制,以农机化的优势和作用推动和加快农村土地的流转。二是加大投入。发展农业机械化没有投入是纸上谈兵。在用好用活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基础上,要把推进农机化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逐步加大对农机化的资金投入。县财政要建立农机化发展专项基金,并根据财政收入增幅比例每年以5%-10%的速度增加投入,用于农机化项目配套资金和推广补贴农机具的累加补贴,逐步改善基层农机推广、服务、培训和安全监理的基础条件,扶持和鼓励发展机械化种粮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三是优化结构。要大力引进和推广先进适用、环保低碳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逐步淘汰和报废一些到期的低效率高能耗的旧机具,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重点抓好棉花、大蒜机械化机械化收获的推广与应用,逐步实现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积极探索“标准化生产、规模化作业、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新路子,做到政策推动与办点示范、大户带动与补贴拉动、强力推广与优化服务相结合,争取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每年都有较大的新突破。

  (二)改善农机作业环境。一是合理规划土地。要把农村土地规划建设列为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土地整治的重要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做到统筹规划,科学安排。并明确各级农机部门为主管单位,负责抓好规划设置和建设质量标准的落实。同时,做到年初有计划预算,年中有督促检查,年底有考核验收。特别是对土地流转快,农业机械拥有量多,自然条件好,农民积极性高的地方,要优先列入建设项目,切实解决土地规划建设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实际困难,逐步实现土地规划与农业结构调整并进的新局面。工作中,按照“一平二大三方正”的原则,尽量将小田改成大田,以减少农机作业空转的成本浪费,适应大中型机械化作业的需要。二是推行连片规划种植。实行联片种植有利于机械化作业,更有利于土地流转和发展规模种植。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因势利导,在规划种植上,要统一安排部署,让农户尽量做到连片种植。这样,一则可以改善农机作业环境,二则可以为土地流转提供条件。同时,要出台更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支持农村土地流转,对从事规模化、机械化、连片种植的个人或组织实行政策倾斜,给予一定的作业补贴、燃油补贴、购机累加补贴,引导土地向农机大户、种粮大户流转,鼓励农民推行种植“三统一”,即统一种植模式、统一种植品种、统一机械作业,为农村土地流转创造良好环境。

  (三)培植农机服务组织。一是扶持机械化种粮大户。扶植机械化种植大户是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重要途径,要及时为大户提供政策、信息、技术指导服务,帮助解决生产当中遇到的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不断扩大种植规模,逐步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要围绕“镇镇有组织、村村有大户”的目标,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农机大户带头应用新装备新技术,鼓励开展“五统一”的规模化服务作业,做到发展一户,扶持一户,成功一户,带动一片。二是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要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步伐,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加强组织引导和培育,把发展壮大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抓手,通过有效的激励政策和扶持措施,为培育专业种植合作社提供优惠条件,不断壮大农机服务市场主体,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对土地流转200亩以上的要优先保证补贴资金,还可以实施累加补贴。对示范带动效果明显的专业种植合作社和种粮大户,各级政府要予以表彰或机械奖励。三是培训现代新型农民。以“阳光工程”培训为契机,把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员作为培训重点,加强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作业服务水平。同时,要做到长班与短班、理论与实践、课堂与田间相结合。要细化培训管理制度,狠抓教学质量,确保教学效果。要广泛动员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农民参与阳光培训,争取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种植大户和新型农民。四是大力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要优化农机服务环境,打造农机服务平台,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提高农业机械使用效率和作业水平。积极组织和引导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为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并把服务重点由单纯的农机作业服务向土地规模经营延伸,促进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种植。(巨野县农机局张仰光 邹爱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