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汤美玲:在反思中找到课堂教学的新起点

 叶老师YP 2017-02-24

反思中找到课堂教学的新起点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反思

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非常实在,其用意在教育我们要重视反思 。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称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教中学,学中教。

今天我为全校语文老师执教了《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书上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结构比较清晰。在课前我指导学生收集了有关西藏及青藏铁路的资料,让他们对文章的背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在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课时,我就发现该课中难理解的词语特别多,例如:“分外妖娆、狰狞、杯水车薪、始料不及”等,这些词语对理解课文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起初,我想把这些难理解的词语单独抽出来布置学生回家查字典,先从字面上理解词语意思。以前也试过这种方法,可到了正式讲课要理解词语时,学生就只会拿着从各类词典上抄来的答案照念,他们是否真正理解词意?能否将其运用到习作中?这些都是未知数。

鉴于之前的做法不甚妥当,我便想尝试改进,决定在授课过程中穿插讲解词语意思,尝试让学生学会使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猜测词意。可这样一来,课堂教学时间一定会大大流失,一节课下来,学生可能只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理解了几个词语的意思,而重点句子的理解和情感的升华并不到位。这样一来,一篇略读课文就要分成一个半课时甚至两个课时。想想我还是放弃了,我决定按照常规的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于是在教学时,我便设计这样的导语:欣赏了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游览了神秘的丝绸之路,祖国的西部真是美丽神奇。今天,我们来认识雪域圣城——拉萨,以前在人们心目中“出国易,进藏难”,拉萨地处偏僻,交通闭塞,给物资流通和文化交流带来了重重困难,拉萨是全国唯一一座没有通火车的城市,为了造福广大人民,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2001年,党中央作出了重要指示: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并出示青藏铁路图片,加深学生对青藏铁路的认识和印象。这样,在理解文本前先通过图片展示和我的解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指导学生按阅读提示的要求,自读自悟,然后交流讨论。让学生在共同的学习中把握文章的重点,知道青藏铁路到底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困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在交流反馈的时候,我要求学生看青藏铁路示意图,讲解青藏铁路途经的地方,让学生说说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不简单,不容易。这些困难,建设者们又是怎样克服的呢?学生在默读课文的过程中找到了相应的答案,结合具体词句体会到建设者身上始终斗志高昂,洋溢着无坚不摧的乐观主义精神。“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既是课文的题目,又在文中一咏三叹,反复出现了四次。这个简短有力的句子时,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它既是筑路大军的誓词,也是作者行文的线索。我让学生找出这句话,在创设的语境中让学生反复朗读,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建设者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信心和决心。

上完这节课,老师们虽然给予我很高的评价,但是我总感觉自己上得很糟糕,我似乎只是上出了语文阅读课的基本框架,却没有上出语文课的血肉来。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有许多不足之处:

1、我在教学中牵的太多,不能放手让学生自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不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

2、虽然读的比较扎实,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我对读的指导不够,评价语言不够丰富,方法单一,学生感悟不够深刻,感情朗读有所欠缺。

3、略读课文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去解决问题,而本节课却忽视了小组合作的作用,没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

4、在教学各环节的衔接中,我的衔接语还有所欠缺,失去了一次提升学生理解的机会。再就是,在这节课上我只是想急功近利地要学生认识到开凿风火山隧道遇到困难有三点:一是冻土层;二是恶劣天气;三是极度缺氧。并且让学生理解在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建设者身上有一种顽强的精神。


这么看来,我这节语文课上了地理课,上了品社课,却偏偏没有上出语文课,给学生读书、品词、品句的环节缺失,整节课下来,孩子们的回答只剩下“假大空“。在进行补白练习时,我发现好多学生不知怎么开头,应该如何下手,经过课后反思,我认为,应该在大屏幕上紧密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引领,课件出示:“把铁路修到拉萨去,面对着这阳一群筑路工人,望着这条通往雪域高原圣城的铁路,我想对你们说……”用这样一个引子帮学生打开思路。

如果我再上这课,课前我还是会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认识到青藏铁路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认识到对沟通东西部、促进合作发展,造福西藏地区和人民的重要意义。还可以在地图上找一找全长1 142千米青藏铁路的线路: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越过“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地形结构。


这既然是自读课文,那我就放开手,让学生按照读提示要求这一个中心问题:“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自读自悟,然后交流讨论。作者在表达上感情浓郁,要引导学生细心体会。文中有许多感叹句,可以让学生找出来,读一读,再说一说表达了作者或建设者们怎样的情感。同时还要结合具体词句体会到,在建设者身上,始终斗志高昂,洋溢着无坚不摧的乐观主义精神。如,“这一切难不倒我们的筑路大军”“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