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阴病证

 古道岐黄 2017-02-24

  少阴病证

  少阴病提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

  少阴病证以阳衰阴盛为主,表现出心肾机能衰减,因此“脉微细,但欲寐”是本病提纲。少阴病的形成,或来自传经之邪,或来自直中之邪,由于少阴属心肾两经,为水火之本,阴阳之根。邪犯少阴,既可从阴化寒,又可以从阳化热。若伏热在里,肾水被灼,还可出现阳明腑热证候。但就“伤寒”而言,阳虚的寒证占主要地位。少阴肾与太阳膀胱互为表里,一为水脏,一为水腑,对调节水的代谢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少阴病中每有停水与水气泛滥的证候。

  1.少阴寒化证

  (1)阳虚阴盛证

  临床表现:无热恶寒,手足逆冷,但欲寐,或自利而渴,小便清长,舌苔薄白,脉微细。

  无热恶寒,主病发于阴,阳虚不能温养四肢,故手足逆冷;心肾阳衰,阴寒内盛,则精神萎菲而欲睡;阳虚内寒则下利,不能蒸化津液则口渴,小便色白而清长,脉微细舌淡,同属阳虚之征。

  治法:回阳救逆,温肾壮阳。

  方药四逆汤

  四逆汤《伤寒论》):附子10克、干姜10克、炙甘草12克。

  此为回阳救逆的方剂。附子温经回阳,干姜温中散寒,甘草调中补虚,三味相合,同奏温肾壮阳之功。

  (2)阴盛格阳证

  临床表现:手足逆冷,下利清谷,身反不恶寒,面色赤,脉微欲绝。

  治法:回阳救逆,温通内外。

  方药通脉四逆汤

  通脉四逆汤《伤寒论》):干姜20克,附子15克、炙甘草12克(面色赤者,加葱九茎)。

  本方即四逆汤倍干姜加葱白以通阳。

  (3)阳虚水泛证

  临床表现:头目晕眩,心下悸,振摇站立不稳,小便不利,或腹痛下利,或肩背酸凝沉重,面色黧黑,舌苔白滑,脉沉弦。

  少阴阳虚,制水无权,水邪得以泛滥。水邪上凌则头目眩晕,心下悸动,水阳阻清阳,阳虚体弱,筋脉失其温养,故全身振揺站立不稳,阳虚不能化气,则小便不利,水邪泛滥无制,故兼见之症较多,如水渍于肠则腹痛下利,上犯于肩背则酸凝沉重,面黧苔滑,为阳虚而水邪不化,脉沉弦,主寒,主水。

  治法:温阳利水。

  方药真武汤

  真武汤《伤寒论》):茯苓10-15克、白芍3-10克、白术6-12克、生姜5片、附子(炮)3-10克。

  真武汤为温阳化水之剂。用附子辛热,温经散寒,白芍药苦平,和血益阴。合以治阳虚水泛之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