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充电时间】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PNF)技术的简介和临床应用(1)

 昵称34246721 2017-02-24

  PNF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是指利用运动觉,姿势感觉等刺激,增加有关神经肌肉反应,促进相应肌肉收缩,利用牵张,关节压缩,牵引和施阻等本体感觉刺激促进功能恢复的技术。


 、理论基础

(1)每个人都有发育和再发育的潜力,利用患者较有力的模式增强其无力的模式。

(2)正常的运动是由头向足或由近端向远端发展的,治疗时,首先发展头的运动,其次是躯干,最后是四肢。

(3)早期的运动由反射控制,成熟的运动可由姿势反射增强或维持。

(4)运动功能的发育具有周围性倾向,屈肌,伸肌优势可变化,且两者之间可相互影响。

(5) 早期运动是有节律性,可逆性,自发性的屈伸活动。

(6)正常运动功能的发育有一定顺序,对称—非对称—反转—单侧—对侧—斜线反转。

(7) 动作能力的提高依赖于动作的再学习。

(8)人体的功能性活动是有目的性的,不止针对局部障碍。

(9)人体运动控制能力的发育需四阶段:

活动性:由无目地的反射性活动,逐步发展到有目的功能性活动。

稳定性:张力性保持和肌肉的协同收缩能力。

控制性:从静态到动态稳定的逐步转变,重心转移,动作转换。

技能:大量的日常活动动作。

 

  二、治疗原理(基本的神经生理学原理)

(1)后续效应:停止刺激后,其反应仍会持续.

(2)总和:时间+空间。

(3)扩散:是指当刺激增加时或加快时,反应或力量的传播。

(4)连续诱导:在主动肌强烈的兴奋之后可以引起拮抗肌的兴奋。

(5)神经交互支配:主动肌兴奋的同时伴随拮抗肌的抑制。

 

  三、基本手法技术和疗程

1)手法接触:manual contact用手接触患者身体的有关部位,刺激皮肤感受器和其他压力感受器,治疗师收的方向与患者肢体运动方向相反,通过压力的方向来引导动作进行。

2)牵张:stretch肌肉被拉长时会自动产生牵张刺激,该刺激又反过来促进被拉长的肌肉及同一关节的协同肌和其它有关的肌肉收缩。

3)牵引挤压:traction and approximation

4)最大阻力:maximal resistance 治疗师给的阻力,要能让患者自身产生运动且使关节能顺利通过整个活动范围。

5)扩散强化:irradiation and reinforcement

固定肌:要强化。

运动对象:弱肌。

操作点:调节运动的部分。

6)时序:normal timing时序是指运动发生的先后次序。

7)视觉刺激:vision治疗时,治疗师要告诉患者注视运动侧肢体的远端,通过视觉刺激来帮助患者控制肢体的位置和运动。

8)口令与交流:verbal commands and
communication
告诉患者做什么,发力的时机,大小和方向。

9)运动模式:pattern螺旋对角交叉的运动模式

 


螺旋对角交叉的运动模式的基本原理:

(1)符合正常的生理上运动的形式及大多数肌肉的附着点和纤维的排列。

(2)自主运动由大量的运动模式组成,而不是由单一的肌肉运动组成。

(3)对角线运动是屈伸,内外旋,内收,外展与对肌肉的相互作用形式的运动,是正常发育的最后部分和最高形式。

(4)所有的对角线形式的运动都跨越中线,能促进身体两侧的相互作用。

(5)对角线形式的运动总是合并旋转的成分,而旋转是发育的最后最高的形式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