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无线徐州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你好 我是徐州 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 自古有五省通衢之称 大家也喜欢叫我彭城 请让我打开家里珍藏的影集 和你一起看一看 我小时候的照片 建议你 不妨把上面的音乐点开 照片有点多 听听音乐 看看 感觉会好些 ------------------- 你也许看过很多次这张照片,却不一定知道这是徐州的哪里。“白敬宇眼药”这幅广告挂的太值了!传颂百年。这是上世纪30年代的徐州鼓楼,位于故黄河畔。一栋既雄伟又美好的建筑,可惜毁于烽烟。徐州的鼓楼区正源自这里。 1937年,电影人孙明经拍摄大同街的中国国货公司。 1938年的徐州街景,数不清的店面,骑自行车巡逻的警察。 五十多年前的文亭街道台衙门,旁边的碉堡依然在许多徐州人的梦里出现着。 金谷里,就是今天的新生里。旧社会妓院就在此处,后来,解放后取消了妓院,改称解放里,再后来就改成了新生里。 中山堂的新派建筑在一片老房子的映衬下,格外醒目,看到二楼的大平台了吗? 上世纪20年代的徐州邮差,帅的很啊,装备也好,一水儿的摩托,还有防风镜?这街景不比大上海的差啊! 30年代的徐州女校,看人家的校服,个个都是林徽因! 从前的徐州老街是这样的,牌坊连着牌坊,你低头的样子很有点忧郁书生的风范。 从前的燕子楼是这样的。 从前的戏马台是这样的。 从前,徐州有座奎山塔。这塔很著名,在许多明信片上出现过。徐州老八景“奎山塔影”说的正是此处。别找了,现在没有了。 从前,徐州还有个荆山桥,就位于现在的金山桥开发区。荆山变金山,颇有野心。 从前的镇河铁牛是这样的。我们今天所见的镇河铁牛,是1985年12月,由全市共青团组织筹资重铸的,安放在庆云桥故黄河南岸。 上世纪40年代的济南铁路管理局徐州分局。这个旧式衙门后来成了著名的宏达宾馆所在地。徐州人管宏达宾馆叫“一招”,管中山饭店叫“二招”,管南郊宾馆叫“三招”。 80年代,南郊宾馆的小楼。当年去那里玩的时候不觉得什么,等到全然变了样,顿觉当时美好无比。 80年代,徐州经济开发区还是一片乡村。没有高楼和厂区,山和平房相连。 云龙公园的长廊几十年如一,但是我们现在不再唱“让我们荡起双桨”,电动船……咋整? 那时候,这里还叫做“徐州市第四中学”,出了很多画画好的孩子。 1981年,徐州新华书店,四个小少年在看书,那时候的书店还没有敞开货架,书的定价不高,贵的几块,便宜的几毛,但是也达不到想买啥买啥的程度。另外,那位帅哥,你的二道杠太办四了! 1989年3月,徐州的双拥碑奠基,双拥城徐州名扬全国。这是第一座双拥碑,位于文化宫附近,“双拥城”这三个字是谁题的?答:徐向前。 那时候的市区,这种圆盘道多的是。 那时候,彭城路的大松树还被保护得好好的。 城南的老天桥,是不是你记忆中的样子? 90年代的老虹光布店。老妈每周必逛! 那时候,文亭大楼鹤立于中山南路旁。 徐州体育馆方兴未艾。 1988年,彭城饭店迎来它开业30周年庆。 那时候,矿大的教授小楼才建好不久,大学教授这个职业,让人须仰视才见。 80年代,黄河新村综合开发初具规模。 淮海路上,洒水车刚刚经过。还没有拓宽的淮海路,对于我们骑自行车的人来说,够用了…… 80年代的徐州百货大楼,藏在绿树中间,低调地奢华着。 那时候,徐州市口腔医院还在百货大楼旁边的彭城路上。街上很乱,但是我们很高兴。 二府街,当年我们走了多少回,中午放了学就去,晚上放了学还去。有钱要去,没钱也去。过过眼瘾也行啊。 那谁谁,你心心念念的土山,是不是这样的? 从土山对面看土山,果然看出了不一样的效果。 30年代,《东方杂志》上的土山。 那些年,我们在徐州体育场看了第十一届省运会和第十五届市运会,我们喜欢他们摆出的各种造型。每一个变幻的图案底下是上百人的付出,他们热的一头汗还看不到团体操表演。 徐州最早的量贩式KTV,它的LOGO让人怀念。去嘉年华唱歌,是曾经最时髦的事,连“等房间”都变得可以容忍。 曾经,徐州火车站是这样的,这么清净,真不像我们固有印象中的火车站。 我问了好多人:你们知道淮海饭店在哪里吗?他们都说不上来。其实,淮海饭店就在淮海东路上。别只看彩虹,看楼!有人认出来了吗? 曾经,古彭商场还这么朴素。旁边的彭城剧场你还记得吗?你玩过彭城剧场里的游艺机吗?排名咋样? 那一年,彭城一号还叫机关北大院。 对于在中枢街住了十六年的本编来说,这样的中枢街,我不敢看,怕止不住眼泪。 我生生是看不出一点建国西路的样子。 难怪有个彭城路宽段,原来还有个窄段…… 化机厂的大楼来了,果然是一座很显眼的高楼啊! 那时的王陵路还不像现在这么绿树成荫。 1986年,徐州火车站的站前广场才建好。 曾经的彭城广场,在金鹰、金地到来之前的城市中心。 1996年, 全新改建的徐州火车站。你还记得那段去西站坐火车的日子吗? 南门大街(彭城路)旧时有丝绸布庄、茶馆酒店、南货酱园、客栈药房以及许多手工作坊。 铁货街在70年代改称要武路,至今很多徐州人沿用这个名称。由于在此处生活的人多以收卖废铜烂铁为生,从而得名铁货街,跟铁路没关系哦~ 据老徐州人说,原来的三民街(解放路),即是现在解放南路北起奎河桥以南,南到戏马台路口以北这一段。戏马台路口一带,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是“小布市”。三民街往北过河即是“市里”了,往南出小布市就是“乡下”了。 1983年,位于徐州故黄河畔的青少年宫活动大楼竣工了。那可是徐州小孩心目中的圣地!能参加少年宫的活动,那绝对都是人才了。 也是1983年,徐州地市合并。此前的“徐州地区”这个词儿从此不存在了。 那时候的户部山,亭台楼阁美仑美奂,但是没有银子是养不起的。 那时候,徐州人用了一年的时间就修好了这条路。直到今天,三环路也是徐州城建史上的骄傲。 70年代的云龙山和云龙湖,山川沃野,一脉天成。 90年代,休整一新的云龙湖万人游泳场。湖水都去哪了?还没好好泡泡~身上就干了…… 今天,去爬云龙山的人依然看得到这块石碑,近旁的小树已长成了大树,老房子是看不到了。 从前,路上没有私家车,我们爱大通道。 那时候,段庄那片儿的人民广场还叫城乡结合部。 那时候,徐州纺织厂气派非凡的厂房占据了西区的主要地段。 徐纺俱乐部跟徐矿俱乐部一样,是大企业专属。 曾经的夜市,灯火辉煌。 那时候,古彭大厦似一颗新星冉冉升起。 鼓楼饭店,带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徐州饭店,正处他最好的时光。 那时候,徐州会堂还每周热映各种电影。 徐州师范学院的校门变了又变,好在里面那几座楼经年如一,岁月更迭间也未尝有很大的变改。 曾经,中国矿业大学是这般模样。 80年代的徐州医科大学,几十年来,徐医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如今看来,亲切如昨。 那时候,徐州城里的澡堂子还很出名。浴德池,同春池,沧浪池……据说这是个能去除阶级的地方,穿着,显身份;脱了,则众生平等。 那时候,徐州最火的澡堂子——沧浪池。 那时候,青年路上的老市委大院还是个严肃的地方。 从前的乾隆行宫,颇有皇家气派! 80年代,淮海路上的过街天桥。那么美。 天桥旁边是新建的徐州副食品大楼。副食品大楼1981年元旦开业,是当时徐州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正在建设中的湖滨新村。后来成了城西最大的居民区。 城市越来越大 我总相信 在城市的某个角落 有你最甜的回忆 如果你也爱徐州 就请点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