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叫徐州,这是我小时候的样子……

 踏雪loveyou 2017-02-24

来源:无线徐州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你好

我是徐州

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

自古有五省通衢之称

大家也喜欢叫我彭城


请让我打开家里珍藏的影集

和你一起看一看

我小时候的照片

建议你 不妨把上面的音乐点开

照片有点多

听听音乐 看看

感觉会好些

-------------------

你也许看过很多次这张照片,却不一定知道这是徐州的哪里。“白敬宇眼药”这幅广告挂的太值了!传颂百年。这是上世纪30年代的徐州鼓楼,位于故黄河畔。一栋既雄伟又美好的建筑,可惜毁于烽烟。徐州的鼓楼区正源自这里。

1937年,电影人孙明经拍摄大同街的中国国货公司。

1938年的徐州街景,数不清的店面,骑自行车巡逻的警察。

五十多年前的文亭街道台衙门,旁边的碉堡依然在许多徐州人的梦里出现着。

金谷里,就是今天的新生里。旧社会妓院就在此处,后来,解放后取消了妓院,改称解放里,再后来就改成了新生里。

中山堂的新派建筑在一片老房子的映衬下,格外醒目,看到二楼的大平台了吗?

上世纪20年代的徐州邮差,帅的很啊,装备也好,一水儿的摩托,还有防风镜?这街景不比大上海的差啊!

30年代的徐州女校,看人家的校服,个个都是林徽因!

从前的徐州老街是这样的,牌坊连着牌坊,你低头的样子很有点忧郁书生的风范。

从前的燕子楼是这样的。

从前的戏马台是这样的。

从前,徐州有座奎山塔。这塔很著名,在许多明信片上出现过。徐州老八景“奎山塔影”说的正是此处。别找了,现在没有了。

从前,徐州还有个荆山桥,就位于现在的金山桥开发区。荆山变金山,颇有野心。

从前的镇河铁牛是这样的。我们今天所见的镇河铁牛,是1985年12月,由全市共青团组织筹资重铸的,安放在庆云桥故黄河南岸。

上世纪40年代的济南铁路管理局徐州分局。这个旧式衙门后来成了著名的宏达宾馆所在地。徐州人管宏达宾馆叫“一招”,管中山饭店叫“二招”,管南郊宾馆叫“三招”。

80年代,南郊宾馆的小楼。当年去那里玩的时候不觉得什么,等到全然变了样,顿觉当时美好无比。

80年代,徐州经济开发区还是一片乡村。没有高楼和厂区,山和平房相连。

云龙公园的长廊几十年如一,但是我们现在不再唱“让我们荡起双桨”,电动船……咋整?


那时候,这里还叫做“徐州市第四中学”,出了很多画画好的孩子。

1981年,徐州新华书店,四个小少年在看书,那时候的书店还没有敞开货架,书的定价不高,贵的几块,便宜的几毛,但是也达不到想买啥买啥的程度。另外,那位帅哥,你的二道杠太办四了!

1989年3月,徐州的双拥碑奠基,双拥城徐州名扬全国。这是第一座双拥碑,位于文化宫附近,“双拥城”这三个字是谁题的?答:徐向前。

那时候的市区,这种圆盘道多的是。

那时候,彭城路的大松树还被保护得好好的。

城南的老天桥,是不是你记忆中的样子?

90年代的老虹光布店。老妈每周必逛!

那时候,文亭大楼鹤立于中山南路旁。

徐州体育馆方兴未艾。

1988年,彭城饭店迎来它开业30周年庆。

那时候,矿大的教授小楼才建好不久,大学教授这个职业,让人须仰视才见。

80年代,黄河新村综合开发初具规模。

淮海路上,洒水车刚刚经过。还没有拓宽的淮海路,对于我们骑自行车的人来说,够用了……

80年代的徐州百货大楼,藏在绿树中间,低调地奢华着。

那时候,徐州市口腔医院还在百货大楼旁边的彭城路上。街上很乱,但是我们很高兴。

二府街,当年我们走了多少回,中午放了学就去,晚上放了学还去。有钱要去,没钱也去。过过眼瘾也行啊。

那谁谁,你心心念念的土山,是不是这样的?

从土山对面看土山,果然看出了不一样的效果。

30年代,《东方杂志》上的土山。

那些年,我们在徐州体育场看了第十一届省运会和第十五届市运会,我们喜欢他们摆出的各种造型。每一个变幻的图案底下是上百人的付出,他们热的一头汗还看不到团体操表演。

徐州最早的量贩式KTV,它的LOGO让人怀念。去嘉年华唱歌,是曾经最时髦的事,连“等房间”都变得可以容忍。

曾经,徐州火车站是这样的,这么清净,真不像我们固有印象中的火车站。

我问了好多人:你们知道淮海饭店在哪里吗?他们都说不上来。其实,淮海饭店就在淮海东路上。别只看彩虹,看楼!有人认出来了吗?

曾经,古彭商场还这么朴素。旁边的彭城剧场你还记得吗?你玩过彭城剧场里的游艺机吗?排名咋样?

那一年,彭城一号还叫机关北大院。

对于在中枢街住了十六年的本编来说,这样的中枢街,我不敢看,怕止不住眼泪。

我生生是看不出一点建国西路的样子。

难怪有个彭城路宽段,原来还有个窄段……

化机厂的大楼来了,果然是一座很显眼的高楼啊!

那时的王陵路还不像现在这么绿树成荫。

1986年,徐州火车站的站前广场才建好。

曾经的彭城广场,在金鹰、金地到来之前的城市中心。

1996年, 全新改建的徐州火车站。你还记得那段去西站坐火车的日子吗?

南门大街(彭城路)旧时有丝绸布庄、茶馆酒店、南货酱园、客栈药房以及许多手工作坊。

铁货街在70年代改称要武路,至今很多徐州人沿用这个名称。由于在此处生活的人多以收卖废铜烂铁为生,从而得名铁货街,跟铁路没关系哦~

据老徐州人说,原来的三民街(解放路),即是现在解放南路北起奎河桥以南,南到戏马台路口以北这一段。戏马台路口一带,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是“小布市”。三民街往北过河即是“市里”了,往南出小布市就是“乡下”了。

1983年,位于徐州故黄河畔的青少年宫活动大楼竣工了。那可是徐州小孩心目中的圣地!能参加少年宫的活动,那绝对都是人才了。

也是1983年,徐州地市合并。此前的“徐州地区”这个词儿从此不存在了。

那时候的户部山,亭台楼阁美仑美奂,但是没有银子是养不起的。

那时候,徐州人用了一年的时间就修好了这条路。直到今天,三环路也是徐州城建史上的骄傲。

70年代的云龙山和云龙湖,山川沃野,一脉天成。

90年代,休整一新的云龙湖万人游泳场。湖水都去哪了?还没好好泡泡~身上就干了……

今天,去爬云龙山的人依然看得到这块石碑,近旁的小树已长成了大树,老房子是看不到了。

从前,路上没有私家车,我们爱大通道。

那时候,段庄那片儿的人民广场还叫城乡结合部。

那时候,徐州纺织厂气派非凡的厂房占据了西区的主要地段。

徐纺俱乐部跟徐矿俱乐部一样,是大企业专属。

曾经的夜市,灯火辉煌。

那时候,古彭大厦似一颗新星冉冉升起。

鼓楼饭店,带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徐州饭店,正处他最好的时光。

那时候,徐州会堂还每周热映各种电影。

徐州师范学院的校门变了又变,好在里面那几座楼经年如一,岁月更迭间也未尝有很大的变改。

曾经,中国矿业大学是这般模样。

80年代的徐州医科大学,几十年来,徐医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如今看来,亲切如昨。

那时候,徐州城里的澡堂子还很出名。浴德池,同春池,沧浪池……据说这是个能去除阶级的地方,穿着,显身份;脱了,则众生平等。

那时候,徐州最火的澡堂子——沧浪池。

那时候,青年路上的老市委大院还是个严肃的地方。

从前的乾隆行宫,颇有皇家气派!

80年代,淮海路上的过街天桥。那么美。

天桥旁边是新建的徐州副食品大楼。副食品大楼1981年元旦开业,是当时徐州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正在建设中的湖滨新村。后来成了城西最大的居民区。

城市越来越大

我总相信

在城市的某个角落

有你最甜的回忆


如果你也爱徐州

就请点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