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该离开圣彼得堡去莫斯科了,在涅瓦大街起义广场的莫斯科火车站乘坐夜班火车前往莫斯科。俄罗斯的火车站挺怪,用终点的名字来命名火车站,去莫斯科就叫莫斯科火车站,让旅客想做错火车的几率降为零。同样地,在莫斯科也是同理,五个火车站不用担心走错,只要知道你的目的地就直接进相应的车站,来圣彼得堡就进入圣彼得堡车站,就这么简单,就这么高效。
从圣彼得堡开往莫斯科的夜班火车需要一整夜的时间才能到达,想要快捷可以选择动车,四个半小时就能抵达莫斯科。我之所以选择夜班火车是觉得更为高效,任何旅途都分三个大的时间段:睡觉、交通和游览,如果白天坐动车,这四个半小时就完全属于交通这一部分,要是坐夜班火车就可以把交通和睡眠合二为一,在火车睡上一觉清晨抵达莫斯科,可以腾出更多的游览时间,更为高效。
马上要离开圣彼得堡这个城市了,这里给我的感觉就是穿越,穿越历史从今天的俄罗斯一下就进入到了沙皇俄国,它的建筑、它的街道、它的古朴、它的古迹无不散发出强烈的沙俄印记。遥想当年彼得大帝挥斥方遒在荒野上、河滩上为了开拓制海权、为了抵御瑞典的强大威胁,活生生地建立起一个新的首都。为了让沙俄摆脱迂腐落后的现状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其中也出现了令人不解的措施,例如让俄罗斯人抽烟,让女人穿暴露的衣服,甚至还颁布过胡子税!彼得大帝为了学习西方,居然能限制老百姓的面貌上来,真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只要能让沙俄摆脱落后,是什么招儿都敢用。
我只知道苏联时期由于战争的原因,为了增加人口曾实行过无子税,而且从20岁就得缴税,看似有些过分,但多少觉得有情可原。这么早就得被逼结婚生子对恢复人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对俄罗斯的人文风景可谓致命的破坏。世人皆知俄国出美女,但世人更皆知的是俄罗斯更出大妈,肥硕强壮到令人恐怖的大妈。俄罗斯女人分两个阶段,一个是姑娘,身材像小白桦,另一个就是生完孩子后的大妈阶段,身材像俄罗斯套娃,底盘绝对扎实,没三五个人根本别想把她们推到。直到今天俄罗斯依然鼓励生育,有些共和国法定女孩16岁就可以结婚,由于男女比例失调(女54%,男46%),由此引发许多社会问题,例如俄罗斯有三分之一的妇女是单独带孩子,男性社会地位很高等。
说到这儿还真得聊一下自己的感受,去过世界几十个国家,个人认为能称作男人天堂的国家,应该是越南和俄罗斯这样的国家,而不是所谓泰国那样的国家。泰国顶多也就算放纵的天堂,娼妓业合法的国家世界多了去了,甚至连伊斯兰教逊尼派的土耳其,每个城市都有合法的妓院,这要到了南美或中美洲加勒比海的岛国,民风更加开放,连钱都可以省了,单从这方面来说泰国可谓弱爆了。甭管是民风开放的南美还是娼妓业盛行的泰国,对男人的放纵来说可以勉强算作“天堂”,但要因此说这样的国家就是男人的天堂我可是不敢苟同。
越南、俄罗斯这样的国家由于男女比例失调,男人可谓是“国宝级”待遇,越南的国家口号就是“牺牲一代妇女开创国家未来”,名义上一夫一妻只有部分官员遵守,平民都是三妻四妾,而且是让老婆养活。越南有句名言:“喝咖啡聊是非。”就是形容越南男人的一生,早上十点多钟起床,去咖啡厅喝一杯价值人民币6元的咖啡,一直聊到一点多老婆把午饭做好菜回家吃饭,下午睡觉到晚上,直接去酒馆喝酒一直到后半夜,一觉睡到十点多继续新的一个轮回。所有的开支都是老婆支付,并且隔一段时间换一个老婆养着自己,让这种喝咖啡聊是非的生活贯穿这个生命。生孩子女方想生几个就生几个,反正当父亲的这辈子也不挣钱,生多少个都是女方养。
俄罗斯虽没有越南过分,但男人一个个也都是宝,即使结婚了也是在外面继续过着和单身一样的生活,女人们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怎么说自己还有个家,那些女人不过是自家老公的玩物而已。这种生活状态下男人能安心工作养家的几率我不说大家也都大概能猜的出来。所以成家后的俄罗斯男人在我看来也都是“有时候单身”或叫做“部分单身”的男人。
等火车的时间可以最后后看一眼涅瓦大街,这条街不光是饭店、酒吧、书店等商业建筑,也有住宅。如果能在世界著名的涅瓦大街有一套住宅确实很让人向往,房价跟北京比起来那可是太有吸引力了。差不多3万人民币一平米,而且是室内面积,不带公摊面积这个说法。不过房间确实老化严重,并且外观必须保持原样,想要装修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里的房子墙的厚度在0.8米到1米,统一的双层窗户用以抵抗冬季圣彼得堡的严寒。不过有一点让我感觉不太适应,俄罗斯建筑很多是东西朝向,跟咱们中国南北通透的户型要求迥异。
说到房子顺道聊一下俄罗斯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俄罗斯退休金13000到20000卢布,不是太够用,所以俄罗斯大街上很多老年人卖花以补贴自己的家用。产妇可以休140天产假,工资不超过15000卢布。单身母亲不能开除一直到孩子18岁。幼儿园不需要交餐费,普通人托儿费1000卢布一个月。上小学中学都餐费免除。再具体一点,圣彼得堡的餐厅服务员,薪金差不多一天1500卢布,但人家可不是一周五天工作制,这些年轻人都是干一天歇一天,或者干两天歇两天,反正要是不把这点打工钱花完,很难安心回来继续工作。
东西方的消费习惯真是天壤之别,中国人甭管今天怎么样,都有未雨绸缪的心态。西方人则不同,甭管富人穷鬼不但要把钱财花尽,还要寅吃卯粮负债生活。就像去美国,怎么能知道谁的收入最高呢?其实很简单,谁欠债最多谁的收入就是最高。俄罗斯呢?高收入不是看你的车有多好,而是看你的车干不干净,俄罗斯城市里不许私自洗车,只能花钱去洗车行。还有俄罗斯新车不贵,但修车极贵,开再好的车只要有划痕撞伤之类的痕迹,就不可能是有钱人。
日常消费的话国产商品除了莫斯科的房价,应该都比较便宜,超市里的商品是按照公斤销售,招牌上写的PY6是卢布的意思,多少PY6就是多少卢布,但有一点咱们中国人要注意,银联在俄罗斯不认。我看到的500毫升的amstel啤酒6厅和一桶格瓦斯一共300卢布,真是比较实惠,买酒得看好时间,晚10点到一点超市不许卖酒。机场售卖机里的可乐可就得80卢布一瓶。汽油在这个石油大国肯定是属于廉价货,92号汽油每升也就30多卢布。汽车也十分便宜,宝马X6才400万卢布,合人民币30多万。在卢布没有贬值的时候,俄罗斯人到芬兰买鱼子酱,现在卢布贬值了,边境的许多芬兰商店就开不下去。中餐厅的价格可真心不便宜了,西湖牛肉羹卖880卢布,一碗米饭也得40卢布。
再说一下保障,俄罗斯人的医疗靠医保,直接扣工资的3%,儿童的药都是公费。公立医院看个心脏病得排队等一两个星期,想看个病记忆力得好,不然排到你的时候你都忘记自己得过病了。私立医院不用说,和世界其它国家一样,进来直接享受贴心的服务根本不用等。俄罗斯还有个福利很不错,那就政府送土地百姓盖别墅。二战以后政府给公民在郊区600到1000平米的地,用来盖别墅,再开出一块菜地享受农家种菜的乐趣。七八十年代又发了一次地,90年代可以办理产权。不过这些土地都是沼泽地,得自己挖沟排水,如果你人太懒什么都不做,三年政府还是要把这块地收回的。
有了别墅就有了一项诱人的活动项目——打猎。首先到医院开具没有精神病的证明,在警局开具无犯罪、不酗酒的证明就可以买枪,在圣彼得堡附近的树林里打猎,熊、野猪、野鸭、野鹅,麋鹿等,据可靠情报透露,野猪很难吃,野鹅据说不错,麋鹿也很好吃,熊的肉很棒。不过熊肉煮的时候得换三次水,油很大。
聊了这么多,也该去赶火车了。这趟通往莫斯科的火车我坐过两次,感觉也是大相径庭。第一次坐的是类似中国上个世纪90年代的绿皮火车,感觉就两个字:太差!不光硬件设施差,最差的要数软件。四个人一个小包厢,一个包厢100卢布的小费,每人25卢布,这还是优惠我们了,正规的小费应该是40卢布。这要是在中国你就是给我100卢布的小费我也不坐这种破车。服务差点其实也无所谓,反正睡一觉就到了。真正可怕的是列车员和小偷联手开包厢门,开门的目的就是盗窃,尤其对中国人下手特狠,中国人身上有钱是世界闻名,哪里的贼都不会轻易放过这样的财神爷。所以在这种老式火车上的包厢里,一定要记住把门别住,而且要别四道,哪怕一道没别上,第二天早上到了莫斯科有你急的。
第二次是在冬天搭乘的这趟列车,没想到列车让我大吃一惊,很现代化的双层列车,我估计是中国人生产的,所有的的设施和布局都仿照中国高铁,只是档次降低了一档而已,连装修用料都和国内的极为相似。最主要的是包厢门的设计,防盗设施简化但是安全了,防盗效果超棒,可以安心地在包厢里一觉到天明。除了硬件方面让我欣喜,软件也有提升,不但有充电的地方,包厢里居然有WiFi,这样我的旅程就可以直播国内了。赶紧拿出手机连接,但怎么也连接不上,上铺的俄罗斯壮汉示意把手机给他,我想俄罗斯人肯定会连接,果不其然,人家两下就给我连接上了,让国内刚刚起床的朋友陪我度过这段无聊的时间。
到了莫斯科才知道火车上的WiFi不是免费的,那个俄罗斯壮汉是把我当手机连上了他的热点,我白用了人家的流量连道谢都没有,人家人品太好了,跟雷锋似的,做了好事不留名,现在发自心里地感谢一下。不过我还是要说一下,洋人的体味真是大,跟刚打开拉环的粒粒橙听装饮料似的,跟洋人在一个小小的包厢内多少有点让咱们中国人受不了。第二天早晨火车上还提供简单的早餐,收茶水费50卢布,其实就是给你一袋greenfile的袋泡茶,我在伊尔库茨克的超市里买过一盒十袋装的这种茶叶,合算人民币3毛1分5一袋。
印象深刻的是第一次在夏天坐这班火车,这辈子头一次看见夜里12点多的晚霞。也是,来了俄罗斯好几天就没见到俄罗斯的夜晚是什么样,12点40天还没黑,醒来的时候天已经亮了。看着窗外遍布森林的无垠俄罗斯旷野,真羡慕老天对俄罗斯人厚爱,俄罗斯1700万平方公里富含各种自然资源的土地上只养活区区1.5亿的人口,资源贫瘠地震频多的弹丸小国日本还挤着差不多1.3亿人口呢。看着逐渐远去的圣彼得堡和越来越近的莫斯科,竟然有点伤感地对圣彼得堡的不舍,还好有对莫斯科好奇和期待,让我在伤感和兴奋之间涌出莫名的情绪,不知是喜是悲,不知是忧是盼,这种说不出的情绪让我对圣彼得堡有一种想念。
别了,涅瓦河!别了,圣彼得堡!希望能在一个五彩斑斓的秋季里第三次来到这个俄罗斯我最喜欢的城市,圣彼得堡到底好在哪里,能让我如此为它着迷?虽然千言万语都堆在心中,但我深知这些远远不能把真实的圣彼得堡描述清楚,借用一句俄罗斯的谚语:“阅读七遍描述圣彼得堡的文字不如亲眼看一下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