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真的懂行书吗?

 窅宸轩主 2017-02-25
你真的懂行书吗?

       行书是介于真书、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关于行书的起源, 唐人张怀瓘认为是后汉刘德升所作 。他的解释是“务从筒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现在人们学习书法,一般都是先学楷书,而后再学习行书、草书。但亦有人说:“真生于行” 。认为先有行书,后有真书。从中国文字发展递变的历史事实看,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因为快行简捷的篆书就是隶书的初级状态c而从隶书到楷书的演化过程中也有非草、 非隶、亦非楷的先期行书出现。 如在安徽毫县考古中发现的东汉曹操家族的墓砖刻字 “当奈何”, 无疑就是这种先期行书的代表,故也有人把隶楷之际的草稿书即藁书,也称之谓行书。事实上,行书的产生确实存在着两条不同的渠道。 在隶楷过渡期间出现的行书, 人们把它端正化、规矩化, 就是楷书的初期状态。 把这种行书进一步流利简捷连绵起来就是行草。 在楷书成熟之后,人们把楷书简捷流便的写出来就是行书, 这种行书既有从楷书演变的规迹, 亦有从前期行书继承的遗意。

       这种行书继续简捷流便的写出来就是今草。因此,正如“八分书体”有由篆变隶的“前期八分”,也有由隶变楷的“后期八分”一样, 行书也存在由隶变楷的前期行书, 也有由楷变行的后期行书。 前期行书在汉字书法变化时期因发挥起承转合作用而遗泽后世; 后期行书则在前期行书和真书行写化的基础上发展变化成为一种专门的书体, 以其特有的艺术之美而自立于书艺之林。


 其发展变化脉络如下图所示:

 

        有关行书的记载,最早见于晋卫恒?四体书势?:“魏初有钟(縣)、胡(昭)二家为行书法,俱学之刘德升,而钟氏小异 。” 钟縣三体书中的行押书, 就是行书。 行书出现后,经晋代二王发展变化, 备受世人崇爱, 逐渐大行于世。 自唐楷成熟至今, 变化出无数千姿百态的行书艺术作品。 但大致可分为三种:-,即一般行书;二, 近乎楷书的叫“真行”,或叫“行楷”;三是近乎草书的叫草行”,或日“行草” 。清刘'熙载说:  “真行近于真而纵于真, 草行近于草而敛于草。”  ?宣和书谱?云:  “真几于拘,草几于放,介乎两者之间,行书有焉。”

        行书的艺术特点是结体简捷流便, 大小参差, 点画映带。属连,相互顾盼。运笔粗细相间,起止运行有节奏感,爽利而劲健。章法布局有横成列、竖成行的,也有纵,横酒落,不分字距与行距的,如郑板桥的“乱石铺街体';,但大部分是有行无列,纵行贯气属连, 行与行之问有借让顾盼。即便是不分行距字距的行书, 也多是意态活泼,脉络分明,气韵相连, 姿态多变而精气中含。 正如清代宋曹说的那样:   “所调'行' 者,即真书之少纵略。后简易相间而行,如云行水流, 农纤间出,非真非草,离方循圆, 乃楷隶之捷也。”自魏晋以降,历代著名书家,大都有行书精品传世,其中流行最广的,有晋代的二王父子及王f旬等人的?兰亭序?、?中秋帖?、?伯远帖?等, 还有唐代颜真卿的?祭任稿?、宋代苏、黄、米、蔡四大家的行书,五代杨凝式,元代赵孟jt员,清代王锋等都是以行草名世而成为书法大家的代表。 另外初唐欧、 虞、褚、薛,晩唐柳公权,宋代李建中、张即之,明代董其昌,清代郑板桥等书法大家, 都有行书精品传世。

参考资料《书法知识千题》



硬笔书法技巧|原创

传播正能量,弘扬传统文化,读书聪慧,看史增智,练字养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