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么治腰痛(七)-5

 wyfx100 2017-02-25

怎么治腰痛(七)-5


曾骞


散脉令人腰痛


“散脉令人腰痛而热,热甚生烦,腰下如有横木居其中,甚则遗溲,刺散脉,在膝前骨肉分间,络外廉,束脉为三痏。”


散脉,就是足太阴之别,它是散发而上行的。直接就取了其象定其名而寓其意。主要的话,循股内,入腹中,与少阴少阳结于腰下骨空中。也就是说和八髎的关系很密切。散脉的腰痛有肢体发热烦躁的现象,这主要是和少阳相火有关系。相火升于手而降于足,凡上热之证,皆甲木(胆木)之不降,甲木上侵,则燥热郁发,实际上是本身已经侵袭到了阳明,才会导致的热而生烦。腰下如有横木居其中,甚则遗溲,腰骶的位置很僵硬,如有物横亘,有这种现象的人,走路的时候两个脚都是不太站得直的,弯着脚走,一手扶着腰,样子很残废。有点像下面这个照片。这个照片是我当年获得“受伤最高水平奖”时的纪念照。当时就有腰下如有横木居其中,甚则遗溲


(腰图片有些夸张了,但大概的腰下如有横木居其中的人走路起来就是各种程度的弯脚扶腰而行

 

为什么呢,腰下有木横感。是因为本身少阳相火下降有阻,故而郁,枢当损。少阳本为枢,像门轴那样卡死了,这样的卡死带来一种僵硬感,所以形容为有横木居其中。就像门轴处塞进东西开合不利。感受上是又麻木又硬又僵,现实中是腰重难行。出现遗尿,则是因为由于甲木之逆,影响到了“州都之官”三焦,从而水道就出问题。因为甲木不降,三焦自身的火就不足,进而影响到了膀胱,本来如果少阳相火能顺畅下行则自然最后秘藏蛰藏在肾,肾脏温暖者膀胱清爽利落,水道通调。若火力不足,则因虚下遗了。所以,这样看来,这个散脉令人腰痛,是上热下寒。

 

治在“在膝前骨肉分间,络外廉,束脉为三痏”。主要要查找的取点,是在膝前内侧,辅骨之下,腨肉之上,骨肉分间,等于还是在其本脉散布路径上。这个所谓的“束脉”,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肌群的意思,更为直观地讲,小腿内侧的上三分之一区域,从阴陵泉下来三四寸肌肉隆起的地方,把定位落于这一个范围。由于是上热下寒,注意看这些地方有没有青络,有就需要刺掉。从现实当中来讲,调理了这里之后,还得结合腰骶的实际情况,有没有特别地压痛甚至是皮下肉上受损板结,有的话,还需要处理八髎,用员利或者匙针。并且也要同时结合肾气的情况,该需要调理肾脏的,还得把悬枢看看,太溪看看,还因为肝、胆、肾、三焦均内寄相火,而其根源则在命门,所以该灸命门或者长强的就灸,以弥其失。


肉里之脉令人腰痛

 

“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则筋缩急,刺肉里之脉为二痏,在太阳之外,少阳绝骨之后。”

 

肉里之脉是阳维之支,但同时是少阳所生的。阳维维络诸阳,其少阳生出肉里之脉,此脉的力量又赖阳维脉气。真是循循相环。所谓经络者,不正是这样千连万结吗。这一条,等于讲的是阳维的分支令人腰痛。“不可以咳”,需要与“咳则筋缩急”连在一起看,不能断章取义。“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意思自然很清楚,说明病家已处于咳的折磨中,了还会觉得身体有牵拉感,因为阳维维络诸阳,所以咳起来自然牵一发而动全身。

 

说白了,这一条就是在讲腰又痛又咳的人大概要怎么治。很实用啊。临床上,这类病人很多。尤其有的人感冒后腰痛,就常有这些症状。如果是一些慢性病人呢,聪明的人懂得把这一条肉里之脉当作一种原则参考,然后再配合查体,而不是仅仅就守死这一条肉里之脉,笨的人呢,按部就班地用肉里之脉腰痛的治则治疗,治不好的时候又回头认为古人欺我甚也。只能说是懂不懂得善用罢了。


请善用:“刺肉里之脉为二痏,在太阳之外,少阳绝骨之后”


我们既不能按有些注解上说的定死在阳辅穴,也不能绝对地定在悬钟这个位置,我们需要忠实于原文的太阳之外少阳绝骨之后。绝骨之端才是阳辅,太阳之外,少阳绝骨之后,我们就在这两条阳经之间的区域寻找异常即好。用客观取用的办法,非常地灵活。这一条的选点,有点像同阴之脉令人腰痛条文的治疗选点,同阴之脉令人腰痛治在绝骨之端,这一条是绝骨之后到太阳这一段小腿外侧面的狭长地带。循摸叩切按推等方式找到异常之处。为了让不太读过内经的人更明白,用点大白话来说就是,这一段区域,关系到胸腹腔压力的改变,也关系到腰部深层肌的改变。这个其实就是现代医学中所谓的力学链条效应。也更像很多文艺人士所喜欢讲的蝴蝶效应。反正这些乱七八糟的名称很多,各自喜欢怎么起名字都行,关键是内涵其实是一样的。


腰痛杂证

 

“腰痛侠脊而痛至头几几然,目??欲僵仆,刺足太阳郄中出血。腰痛上寒,刺足太阳阳明;上热,刺足厥阴,不可以俯仰,刺足少阳;中热而喘,刺足少阴,刺郄中出血。腰痛,上寒不可顾,刺足阳明;上热,刺足太阴;中热而喘,刺足少阴。大便难,刺足少阴。少腹满,刺足厥阴。如折不可以俯仰,不可举,刺足太阳。引脊内廉,刺足少阴。”


论及一下关于这些杂症的机理。分列出来:


    腰痛侠脊而痛至头几几然,目??欲僵仆,刺足太阳郄中出血。足太阳起于目内,由头走足,向下而行,因为这条长长的经脉经气不舒展,所以,眼睛到后背都不舒服。刺足太阳郄中出血。治在腘窝;


     腰痛上寒,刺足太阳阳明;上热,刺足厥阴;不可以俯仰,刺足少阳;中热而喘,刺足少阴,刺郄中出血。腰痛上寒的上字,意指的是在腰背,腰上背上的意思。腰痛腰背发冷,原因在于阳分阴邪盛。但为什么只在太阳与阳明治,因为只是腰寒,没有活动障碍,开合枢中涉及到的是开与合,涉及到了严重的活动障碍就是和枢也有关系了。所以这里只是刺足太阳(开)与阳明(合)。腰痛腰背热燥,阴中有风热。乙木肝厥阴可主之风,其实,还需要考虑太阴的问题,因为有风是因甲木升乙木陷,那么脾土也会受到最直接的影响,所以,腰痛腰背热燥的,还要好好地把脾经看看。等于还是要同时考虑开与合。不可以俯仰,涉及到枢的问题了,所以会刺足太阳,而且不可以俯仰,也因为甲木相火不降之故,所以还是少阳的问题。腰痛中热而且有喘促的,自然是要涉及到是心肺,寒热相移出了问题,所以导致心火刑肺,刺足少阴,为的是壮水以制阳光。


    腰痛,上寒不可顾,刺足阳明;上热,刺足太阴;中热而喘,刺足少阴。腰痛,上寒……上热,这里的这个上字意指的是在颈项,上面一截的意思。不再是腰上背上的意思。腰痛,不但觉得项背发冷,而且项强左右侧转困难的,治在足阳明,因为阳明的上逆不下,导致了颈项失柔。腰痛者还伴随有项背热燥的,治在足太阴,其实这个和前条中的“上热,刺足厥阴”相类,都与相火有关,以及土湿土(阳明)逆有关。至于这里的这个中热而喘,与前条中热而喘,个人认为有别,前条强调要刺少阴并且郄中出血,此条未论此法,而只论刺足少阴,所以可以看得出来,其实前条的中热而喘,是实证为主的中热而喘促,此条则是于虚证为主有关,比如少阴液亏太过所导致的嗌干,就会出现有心下满热,喉咽干涩的情况,同时还会出现气紧,甚至有耳鸣或浊聋,虚陷之象。前条之中热喘实主之,后条是虚主之,这样去理解,个人觉得更理性以及清晰一些。


   大便难,刺足少阴。少腹满,刺足厥阴。如折不可以俯仰,不可举,刺足太阳。引脊内廉,刺足少阴。腰痛中出现了大号难下、不下,刺足少阴。火旺水衰,当然取足少阴壮水。在写此文期间,我就遇到了一例,病人都痛得不能下车,我直接到车上看诊,病人三四天也不大便,张嘴一看舌苔,舌淡苔黄厚腻,不断地哭诉腰胀痛,肚子不舒服。这样的病人,你用普通的古针扎法,扎不好的,比如看起来活动困难,受限,就扎腰上,或是髀枢或是成骨之端,扎了不会有效果的。这样的病人,治疗上要从水源少阴调治,用针用药都是。取少阴,不但可以壮水,还可以调治君火,一举双得。腰痛而且少腹满者,就是小腹胀满,根因在于乙木陷,乙木一旦陷则土郁,所以是刺在足厥阴。“如折不可以俯仰,不可举,刺足太阳”,腰闪痛前后活动困难,连抬腿也是问题,和足太阳的筋急有关,屈而不伸并在筋。如果有腰部深处涉及到里脊问题了,痛起来不定处并且殃及到髋臀甚至骶臀等,就治在足少阴。


《刺腰痛篇》可以说都是以经脉论病治病,不言脏腑。这是否可以看成以经脉论病治病为这一篇章的特点。在《内经》中,还有很多与脏腑相关腰痛的描述,如“肾大则善病腰痛,不可以俯仰”,又比如“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又如“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痝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炲,隐曲不利,诊在颐上,其色黑”等等。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所难也。经脉是个基础,最基础中的基础。经脉如同河道,天下水道治理得好,才能孕育文明。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是每个人的文明。璀璨的程度是由气血所决定。


有人或许会问,篇中提到的比如类似于“中热而喘,刺足少阴”等,根本就没有讲扎什么穴位,怎么扎。有时我真想把一些笨人的脑袋打开来看看里面究竟装的是什么。在前面的诸多诠释中,在治则上,其实都是遵循的是客观取用原则。所谓刺足少阴,那么足少阴就是重点,把足少阴好好查查,异常究竟在哪里。然后根据所得选取针具或是药物外用等进行治疗。身形内应,诸内必形诸外,皮、肉、筋、骨各痹,在肤表都会显露出相应的表现,我们眼睛所看到的其实是我们的脑袋想让我们看到的事物。我们脑子里有什么样的概念,我们的眼睛就会关注什么样的事物。身体的外表,其实就是天,内部是人与地,天人地之间是互相循环的,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讲,我们看到天上的乌云时就知道要下雨了,看到月亮周围一圈蒙蒙就知道天气很快也将由晴转阴雨,我们看到爽蓝色的夜空时,空气也很好,一切都安泰。上上下下都是联系紧密的。所以,扎针之道首先就是要懂得看天象。比如在足三里有一大块褐斑点,我们就知道它其实是一块乌云,这块乌云下面是正在遭受大雨的村庄,村庄有可能已经道路满水,房屋倒塌,人畜被困、死亡,早已狼藉不堪,对的,就是要有这样的眼光看事物。像是站在一个很高的角度来观察我们的渺小。


从一个“刺足少阴”,或是“刺足太阳阳明”等,就可以看出来,《内经》站在的高度是道的高度,道法术器四个字,刺某条经是道,怎么查找异常的循摸叩切按推等是法,选用什么工具以及具体技巧是术器,这是一种理性。曾经有人问我针灸手法的秘密是什么,我说,循摸叩切按推即是最大秘密。说完对方和我绝交了。觉得我是在骗他,或者是在顾左右而言他。其实我真的已经把最大的秘密告诉了出来,可惜对方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想得不够远。因为这几个字的背后,涉及到的就是整个身形内外相应,涉及到的就是天人地。

 

在《素问》的《缪刺论》中还有很多关于治疗腰痛的描述,都是一些治腰痛的基础知识,我觉得已经没有必要像写《刺腰痛论》这样来细写了,因为如果我们能够用以象取形的思维去读《内经》,《缪刺论》中的文字根本就不难理解。以象取形的观念非常重要,是医学基础。学医其实无非就是先学观念。在这里多言一个以象取形以解难题的例子。说完这个系列就结束了。但关于古医学以及古针的东西要写的还有太多太多,书到今生读已迟,但也要多读点。再多言的那个例子是什么,那就是关于焠针病在骨,针药熨”,很多人以为这是在讲火针,其实和火针还是没关系。治疗骨痹,用的是古针中的大针,大针直接扎到骨边之筋,一开一阖之间完成针刺。我们用大的长的已经实现温暖好的针扎到骨肉的深处,那里气血深沃,金与血相互碰撞,如海铄金之象,这个过程就像一个焠炼。就像我们要走的路那样,又孤独又长,又广阔又密集,我们一步步地怀着敬仰宇宙之心劳动下去。



曾 字 于一芥屋


插画:《大船队中的大船》



曾骞。男。一个孤衣子,医者与写作者。参观劳苦,遍学诸艺。志在中医的另一种可能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