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324:意兴
一.什么是意兴 上一课介绍了蔡邕的《笔论》,这是千古名句,“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你看这个“欲”字,我标示为红颜色,因为这就是今天这堂课的主题。“欲书”,就是想书,想写,希望写,有兴趣写,这就是意兴。 你看这个茶杯,有个盖子。揭开盖子,茶杯里的东西就可以倒出来。这事件很容易,谁都能做。但人的潜意识不是那样容易打开的。照弗洛伊德的理论,在潜意识和意识之间还有个保安,他称之为“前意识”,“前后”的“前”,听起来跟“潜水”的“潜”同音,很容易相混。这前意识就是把住大门,不让下层的意识进入上层。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释放出来。普通人根本不会去想这个问题。照蔡邕的说法,因为有书法创作的需要,所以“欲书先散怀抱”。 清代杨宾《大瓢偶笔》说:“作书须随意兴,若勉强应酬,不惟劳苦,亦必日退。然世人往往不谅,应酬稍迟,犹多不悦。艺至于工,反为人役,此王褒、萧子云之所以叹恨也。”王褒、萧子云都是古代著名书法家,这两人都感叹过,悔恨自己书法太好,弄到应酬不过来,反而得罪人,天天逼着写,苦不堪言。 书法创作需要意兴,兴致勃发,兴致盎然,才会有好作品。艺术家和工匠不同,工匠是以生产为主的。举例来说,你是做碗的,每个碗底部要写一个“寿”字。你天天在写,当然越写越熟练,越写越好看。但你上班譬如说每天要写100个碗,这时候可不给你讲心情,老板不管你潜意识打开没打开,总之生产定额100个,你就得不停地写。像这样产生的是工艺品,而艺术品不是生产性的。 简言之: “欲书先散怀抱”,“欲书”就是有意兴。 意兴是触发点,引起创作的欲望和冲动。 兴致盎然则利,兴致索然则败。 再通俗点说,不想写就不要写,不欲书就不能散怀抱。“书者散也”是心法,心法先于技法。但如果没有写的意兴,心法就不会启动。 二.孙过庭论书法创作的五个条件 孙过庭是唐代书法家,我们现在看到的有唐一代学王羲之小草者,当数孙过庭第一,水平最高。而且他的论文《书谱》,是学书法者必读之文章。使转就是他总结出来的,而且做了定义。《书谱》说的都是他书法生涯甘苦之言,非常有用。孙过庭说: “又一时而书,有乖有合,合则流媚,乖则雕疏,略言其由,各有其五: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心遽体留,一乖也;意违势屈,二乖也;风燥日炎,三乖也;纸墨不称,四乖也;情怠手阑,五乖也。乖合之际,优劣互差。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若五乖同萃,思遏手蒙;五合交臻,神融笔畅。畅无不适,蒙无所从。” “又一时而书,有乖有合,合则流媚,乖则雕疏,略言其由,各有其五”。“乖”的意为是背离、不合。“一时而书”,当你书写那一刻,有五个条件。如果都合了,作品就流畅秀媚。如果违背了这些条件,作品就凋敝粗劣。这么一说当然要警惕了:“哪五个条件呢?我有没有呢?” “神怡务闲,一合也”,这是第一个条件,“神怡”和“务闲”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因果关系。“神怡”是神情平和,心情愉快。中学语文陶渊明《桃花源记》“怡然自乐”,范仲淹《岳阳楼记》“心旷神怡”,都是一个意思。为什么愉快?因为“务闲”,今天有空、有闲、有时间。《千家诗》收入唐代李涉《登山》诗,以前儿童都会背:“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书法现在为什么是小众趣味?一个原因就是要闲。现在的人都忙个不停,没有时间风雅。其实人生有半日闲,顿觉放松,找回自我,可谓一种幸福。 第二个条件:“感惠徇知,二合也”。“感惠”是感激朋友恩德,“徇知”就是报答知己。想写幅字给知己朋友,这是有动机。 请注意所谓“知己”,如俞伯牙和钟子期,必定是兴趣相同,品味一致,所以有高山流水之叹。如果你朋友不懂书法,不喜欢书法,而且审美观和你相悖,我劝你不要送照片给他了,只会吃力不讨好。 第三,“时和气润,三合也”,这是气候好。气候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力、晴雨等等,太干太湿,太热太冷,对人的心情极有影响。天朗气清和阴暗潮湿,心情当然不同。如果满天雾霾,心情一下子就坏了,对不对? 第四是讲工具:“纸墨相发,四合也”。看起来,只讲了纸张和墨,这时行文省简。“纸墨相发”,墨汁怎么会出现在纸上?当然是通过笔毫写上去的,所以是包括了文房四宝。而纸张衬得住墨色,这纸和墨就要挑选过。这是器具好。 唐朝人写作品先要选择纸张。韩方明《授笔要说》记载,他第一个老师徐璹教他:“夫欲书先当想,看所书一纸之中是何词句,言语多少,及纸色目,相称以何等书令与与书体相合,或真或行或草,与纸相当。”“色目”就是种类的意思,唐人常用加工纸、染色纸。 著名的薛涛笺,据说有十种颜色。最出名的是用胭脂木浸水所得红色染纸,加云母粉干后,还会出现松花纹。现在市面上有很多薛涛笺出售,有兴趣可以试试。 传为张旭《古诗四帖》,用了五色笺纸写,增加了整篇感染力。染黄纸在唐以前已经使用,抄写佛经经常用这种纸,相当托墨色。当然用白纸也是有的。 第五个,有兴致,这是最重要的,也可以说书法艺术最特殊的,“偶然欲书,五合也”。“偶然”相反词就是“经常”“一贯”“必然”。书法创作能不能随时可写?不能的。兴致是一种心理,想写,有意兴推动你写,这是最容易出好作品的时候,要赶紧写,趁兴而行。意兴是有时间性的,通常几小时或半天就过去了。 中文有很多词语形容两种对立的心理状态:一是有兴致,如意兴盎然,兴致勃勃。二是没兴致,如意兴索然,意兴阑珊等等。众所周知,有兴致去做一件事情,成功的可能很大。相反的,对某件事情没兴致,勉强去做,没好结果。 刚才是讲书法需要五个好条件,反过来就是不好的条件。 第一条,“心遽体留,一乖也”。古文中“遽”的意思较多,一是恐惧,惊慌,如《楚辞》“众骇遽以离心兮”。二是急迫,赶紧,如《国语》“公遽见之”。“留”在这里是滞留的意思,离不开就是留。“心遽体留”就是匆匆忙忙、公务缠身,没有时间没有空,香港话“唔得闲”。 第二个乖,“意违势屈,二乖也”。违反我的本意,没动机,屈服于势力不得不写,这是最糟糕的情况,书法家最痛恨。我也碰到过这种情况,去参加一个集会有人要我写,派个大个子从后面拦腰紧紧抱住:“不写不让走!”,这时候哪有兴趣写作品,只想着怎样生存啦! 第三,“风燥日炎,三乖也”。这是讲气候不好。“风燥日炎”则墨汁容易干,粘住笔毫使展不开。加上一身大汗,以前没有暖气,有些名家都曾赤膊上阵。反过来太冷也不行,缩手缩脚,气血不和。以前砚台中的墨汁都有动作的时候,所以中文有“砚冰”这个词。唐代周贺《冬日山居思乡》诗:“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这种气候当然大大影响创作心情。 第四条,“纸墨不称,四乖也”。这是器具不好。晋唐人常用加工纸配以浓墨,纸的加工四级课程会介绍。如果纸张太差,墨汁太薄,他们是用不惯的。现在市面上的墨汁、纸张,你用过就知道好坏相差很大。所以我刚才引用徐璹的话,写作品纸张是要挑选过的。 最后一条:“情怠手阑,五乖也”。“怠”就是懈怠,没意兴。“阑”本义是门遮,引申为阻隔。李煜词“春意阑珊”,辛弃疾词“灯火阑珊处”,那就是衰落、萧瑟的意义。“手阑”就是手腕不顺、不听话。正如明朝王世贞说“腕中有鬼”,小鬼捣蛋写不好。 三.书法创作的过程 现在我把“五合”和“五乖”排出一张表。时间、动机、气候、器具和意兴五类,其中哪一类最要紧呢? 孙过庭《书谱》这样总结:“乖合之际,优劣互差。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若五乖同萃,思遏手蒙;五合交臻,神融笔畅。畅无不适,蒙无所从。”这里讲了三样东西,时、器、志。《说文解字》说:“志,意也。”《毛诗序》说“在心为志。”在书法创作中,“得时不如得器”,时间和气候影响较小。“得器不如得志”,器具的影响不如得“志”。和“志”有关的一是动机,二是意兴。这二者中,有动机想写作品给朋友,还是写不成,为什么?因为要等意兴。只有等到“偶然欲书”,兴致来了,这一下什么都解决了。 回过头来看韩方明《授笔要说》引徐璹这段话:“欲书先当想,看所书一纸之中是何词句,言语多少,及纸色目,相称以何等书令与与书体相合,或真或行或草,与纸相当。”这是准备工作,然后开始写之前要有个“意”:“然意在笔前,笔居心后,皆须存用笔法。”用笔是在心法之后的,笔一动须有法,这是小圈。接下来讲大圈,大圈事先都要想好了:“想有难书之字,预于心中布置,然后下笔,自然容与徘徊,意态雄逸,不得临时无法任笔所成,则非谓能解也。” 这样我们知道书法创作的整个过程了。大约就是四步,准备、等待意兴,这是触发点。然后运用上一堂课讲的心法,最后开始书写,运用技法。准备工作,如徐璹所言,看写些什么,字数多少,还要挑选纸张,决定用哪一种体,等等。一个字的取势,大圈怎样走法,都是准备阶段完成的。准备好了没有马上写,要等兴致,有兴致才能发挥好。这就是孙过庭所说的“偶然欲书”。这一步很多人不理解,但你想想,生活中很多事情,譬如春游,没兴致你会去吗?当你真想写了,“先散怀抱”,解放潜意识。蔡邕教我们:“任情恣性”“默坐静想”“随意所适”,还有“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我这里不够地方写了。这是意在笔先,到这一步,动笔挥毫。这时技法充分发挥,主要就是三件事:用笔、识势和裹束。这是平时练熟的,无须多想。 一张成功的书法作品,就是这样写出来的,你说容易吗?一个艺术家一生精品也没几张。就好像运动员,一生能打破几次世界纪录?好不容易创造了一个,你让他第二天再重复一次,往往就不行了,艺术家也是这样。 王羲之写《兰亭序》,只有这张草稿最好,后来又多次正式重写,这也没有超过这一张的。临时的意兴、心境、技法的发挥程度,没法重复一次的。人无法在一生中两次踏进同一条河,因为河水是流动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艺术品记录了我们的欢乐和痛苦,也反映人生的无奈和苍凉。谢谢! 本节要点: 意兴是创作的触发点。 孙过庭:好作品需五个条件。 书法创作四个步骤。 复习思考: 无意得之的草稿,反而比正式作品好,其他艺术有没有这样的情况?(极少。) 书法需要热身,往往开始写手生,写了几个字,或者几行越写越顺,越写越好。这是什么道理?写作品的时候,怎样利用这一规律使整幅作品的水平提高?(先热手,让手腕灵活起来,达到心手双畅。)(先打草稿,写几个字。然而开始正式创作。)
来自: 田牧 > 《三级课程笔记》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草书训练
二是,笔蘸墨后径直写去,先是墨多而润,愈往下写,墨就渐渐减少,线条也就渐渐地燥,燥到笔在纸上擦不出墨时再蘸墨,墨色的变化是前润...
笔毫的运动方式
笔毫的运动方式。绞转的笔法不仅可以运用在点画的运行过程之中,也可运用在点画与点画承接时的空中过渡阶段。我们沿着点画的轨迹划出一...
[转载]什么是法
[转载]什 么 是 法什 么 是法。墨法是建立在笔法的基础上的,包世臣说:“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已”(《艺舟双楫》),墨分五色,即焦、浓、重、淡、青(与蓝绿相关的颜色都...
【书法微课堂】《书谱》点画技法解析(一)
【书法微课堂】《书谱》点画技法解析(一)唐代孙过庭的《书谱》是我国书法史上著名的书学论著,其墨迹至今犹存。其书法技法和书学理论...
孙过庭《书谱》-高清扫描
孙过庭《书谱》-高清扫描孙过庭《书谱》-高清扫描2010年03月11日 11:01.孙过庭的书法,开元年间书论家张怀璀对他有极高地评价:"博...
学书法须懂“五合五乖”
孙过庭《书谱》就外部条件对于书法创作的影响做了深入的总结,五合五乖,就是阴阳相生相克的外部条件。其实,在孙过庭之前,也有很多大...
唐孙过庭用笔《书谱》用笔初探
唐孙过庭用笔《书谱》用笔初探。唐孙过庭用笔《书谱》用笔初探 ——《书谱》再现失传的晋人今草笔法。作者: 管松生。孙过庭《书谱》卷 ...
1700年前,古人这样练字...
1700年前,古人这样练字...作为远离古代的我们,学习书法的时候,还是要尽可能搜寻和还原远古的人们是怎么学书法的,只有这样,我们才会...
揭秘:晋唐法书中,为何出现大量节笔?折纸痕的成因与作用是什么?值得深入研究思考
【4】钟民丰于1992年也撰写〈「书谱」节笔及古法帖折纸方法之探索〉,重申节笔与纸张折痕有关,并详细介绍《书谱》与其他古代法书中的节...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