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易牙杀子以飨君,非人情,不可信任。
(2013-01-27 14:36:19)
春秋时期,齐桓公用管仲为相,改革时弊,推行新政,国势日盛,成为春秋五霸中的霸主。孔子为此赞誉道:“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那意思是讲,假若没有管仲,我们也许还生活在愚昧之中。就这样一个会用人的明君,晚年却犯了一个让自己四五葬身之地的错误。 雍巫,又称易牙,善烹饪,经竖刁的引荐,做了齐桓公的御用厨师。 竖刁,又称竖貂,历史上第一个自我阉割的人,少年进宫侍奉齐桓公,先为外侍 后为桓公所注意,调为内侍。了解桓公后,竖刁事事投其所好,得到桓公的宠信。 开方,卫国公子,“事君十五年,齐卫之间,不容数日行,草其母,久宦不归”。就是说开方在齐国桓公手下十五年不回家,齐国与卫国之间没有几天的路,父母去世也不回国奔丧。 桓公一好美食,二好美色,竖刁、易牙、开方三人就从这两个方面取悦桓公。一日,桓公无聊,说:“山珍海味我都吃腻了,只是没吃过人肉,不知人肉的味道什么样?” 桓公此言本是无心的戏言,而易牙却把这话牢记在心,一心想着怎样能作顿人肉宴给桓公吃,好博得桓公的欢心。回家后他看见自己的儿子,就把儿子杀了给桓公作人宴,第二日午膳上,桓公吃到一盘鲜嫩无比,从未吃过的肉菜,桓公非常高兴,问这是什么肉,易牙说是自己儿子的肉。桓公听后内心很是不舒服,却被易牙杀子为自己食的行为所感动,认为易牙爱他胜过亲骨肉,从此桓公宠信易牙。竖刁又想办法为桓公找美女,卫公子开方向竖刁推荐卫懿公的女儿。卫懿公的女儿果然貌美,竖刁把她送给桓公,桓公非常高兴,从此桓公就非常宠信竖刁、易牙、开方三人。 一日,管仲病,桓公问曰:“群臣谁可相者?”管仲曰:“知臣莫如君。”公曰:“易牙如何?”对曰:“杀子以适君,非人情,不可。”公曰:“开方如何?”对曰:“背亲以适君,非人情,难近。”公曰:“竖刀如何?”对曰:“自宫以适君,非人情,难亲。” 管仲评价易牙杀子取媚于君,不合人之常情,不可用;开方放着卫国太子不做,以臣事君,不合人之常情,不可近;竖貂自宫以取媚国君,不合人之常情,不可亲。 于是,桓公听从管仲的劝告,在管仲临死前把竖刁、易牙和开方都驱逐了。 但过了三年,齐桓公不见三人,感觉吃东西都没有滋味了,说:“仲父(管仲)不已过孚?”于是又召三人回宫。第二年,齐桓公得重病,易牙与竖刁等拥立公子无亏,迫使太子昭奔宋,齐国五公子因此发生内战。易牙等堵塞宫门,假传君命,不许任何人进宫。有二宫女乘人不备,越墙入宫,探望齐桓公;桓公正饿得发慌,索取食物。宫女便把易牙、竖习作乱,堵塞宫门,无法供应饮食的情况告诉了齐桓公。桓公仰天长叹,懊悔地说:“如死者有知,我有什么面目去见仲父?”说罢,用衣袖遮住脸,活活饿死了。桓公死后,宫中大乱,齐桓公的几个公子为争夺王位各自勾结其党羽,互相残杀,致使齐桓公的尸体停放在床上六七十天无人收殓,尸体腐烂生蛆,惨不忍睹。第二年三月,宋襄公率领诸侯兵送太子昭回国,齐人又杀了作乱的公子无亏,立太子昭为君,即齐孝公。经过这场内乱,齐国的霸业开始衰落。中原霸业逐渐移到了晋国。 齐桓公悲剧的根源就是用人上的悲剧,识别不了小人,而终为小人所害。子曰:“小人喻于利。”易牙杀子,开方背视,竖刁自宫,这些都是历史上臭名昭著、居心叵测的人。君子与小人最大的区别就是在小人眼中只有最终的目的,没有道义可言,这就是小人法则的圭杲。不为利所动,见利而先思义,便是真君子;见利而忘义,抛弃人生原则,便是小人。 纵观古今,人世间的许多悲剧,小人都是始作俑者。对小人不可不防也。人人都明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故而居家要择邻而居,处世则择友而交,以免祸及自身。可有的恰是与小人相交而走向堕落。遗憾的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就是今后也少不了还有不步其后尘者。 以齐桓公的悲剧为鉴,亲君子,远小人应成为我们出世的良方。生活中小人永远存在,因此,我们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善于识别小人,并将之拒之门外,才不会重演齐桓公的悲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