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优质课八大标准

 娱悦wg8fpy299q 2017-02-25

  什么样的一节课才是好课?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优质课总会有一些共性的东西,笔者以为,有以下八大标准。

  一、真实原创的课。真实是文章的生命,也是一节课的生命。真实的课,在常态课中是比较正常的,但在诸如公开课、观摩课、优质课评比中,却难得一见。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掌控课堂天衣无缝,学生回答问题也妙语连珠,每个听课人都知道,这样顺的课,是做出来的,而不是原生态的。真实的课有教师对文本的真切的体验,有学生对问题的独到感悟。课堂不是课前预设的重演,而是在创设的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真实互动。原创的课不排斥借鉴,但它更注重生成,它必须有它独具一格的地方,必须有自己特色。如果一节课,重技巧,轻内容(借鉴的课容易这样),这一点像某某,那一点像某某,那这节课就不是自己的,就不是原创的。原创的课更注重情境、内容的真实。真实、原创,是一体的。

  二、以生为本的课。学生是课堂的中心,课堂的一切都应是围绕学生展开的。教师要从学生的视角研读教材,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教学,以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安排学习内容。教师要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脑,解放学生的口,让他们去独立地做,让他们去自由地想,让他们去大胆地说。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教师的牵线木偶。

  三、尊重差异的课。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总有接受能力强弱之分。一节课,要让所有学生解决所有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尊重差异是必然要求。何谓尊重差异?就是尊重学生不同的学习速度,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不同理解,尊重学生以他适合的方法学习。课堂上,教师不仅是面对积极参与的学生,也面对爱沉静的学生;不仅是面对反应敏捷的学生,也面对接受稍稍迟缓的学生;不仅面对“循规蹈矩”的学生,也面对异想天开的学生。正因为此,尊重差异,其实就是实事求是,就是尊重学生。尊重差异的课,才是一节好课。

  四、和谐互动的课。课堂的和谐,是指师生关系的和谐,生生互动的和谐,教学情境的和谐。课堂的互动,是教师、学生、文本、编者的互动。和谐互动是新课改课堂的显著特点。这种和谐,不是表面的和谐,而是自然的和谐;这种互动,不是形式的互动,而是心灵的互动。一节课,学生很活跃、展示很精彩,教师很入境,师生很默契,是不是就是一节好课?这要看是否存在心的互动。那些所谓的小组讨论,所谓的课堂激辩,所谓的课堂展示,如果徒具形式,而无思想的撞击,灵感的触发,那就是不和谐的,也不是真的互动。

  五、唤醒学生的课。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里的唤醒,就是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动机。唤醒学生的课堂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教师以其个人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让课堂产生磁场效应;二是教师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丰富学生学习的形式,积极构建共生共进课堂;三是教师尊重欣赏每一个学生,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四是学生增进了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五是学生对下节课充满无限期待。

  六、注重能力的课。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但知识不会自动转化为能力,他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育。新课改的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如下能力: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动手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应围绕如何培养这些能力展开教学。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更注重思维的训练,更注重语言实践的训练,更注重知识呈现方式的多样化,更注重文本解读的多元化,更注重勾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在这样的课堂上,知识不是死的,而是新鲜的、活生生,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充满好奇、主动探索的求知者。

  七、善用资源的课。课堂教学资源是丰富多彩,乡土文化、学校历史、他人的优秀成果、多媒体、稍纵即逝的课堂细节、课堂失误等都是重要资源。这些资源,教师要积极开发,为我所用。如果抱残守缺,唯教材教参是尊,那这堂课就是一潭死水;如果课堂充斥声光电影,那这节课就只留下喧嚣与肤浅;如果教师对堂上的细节与失误视若无睹,那就会错过许多精彩的教育机缘;如果教师实行“拿来主义”,那这节课终究不是自己的,当然也不是学生的。所以,善用资源需要一双慧眼,需要独具匠心,需要教育机智。善用资源的课,是最充实的课,最丰富多彩的课,最有益于学生成长的课。

  八、激情燃烧的课。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意义的构成部分。”并提出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要充满激情”是一节好课的特征之一。教师的激情来自教师对事业的执著,对学生的挚爱,对教材的深切体验,对教学艺术的娴熟掌握。只有教师激情四射,才能唤起学生学习的情感波澜,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望,才能打造激情的课堂。这种激情的课堂,不是教师的煽情,学生的虚应,不是表面的喧嚣,形式的花哨。它应是师生情感的自然流淌,是教师、学生、文本思想的激烈碰撞,是教师与学生生命的肆意张扬。

[责任编辑: 水月 通讯员:yanrukai196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