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中国第一红石古寨,日军三天未能攻下,修建者身份令人意外!

 好了明理 2017-02-26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欢迎您关注我们,为您带来新视角新体验。

各位朋友晚上好!在漫长的历史时光中,中国各地都出现了许多造型各异的军事要塞和堡垒,一般都是修建在关隘附近,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这座堡垒却是在一个偏僻的乡村里。

揭秘中国第一红石古寨,日军三天未能攻下,修建者身份令人意外!

▲河南郏县朱洼村鸟瞰

在位于中原腹地的河南郏(jiá)县朱洼村,有一座全用红色条石垒筑而成的堡垒,当地人称其为“临沣寨”。在该寨建成后的100余年里,曾先后击退土匪、捻军、太平军和侵华日军。说到这里,可能很多朋友已经开始好奇了,到底是什么样的寨子才能有如此效果?

揭秘中国第一红石古寨,日军三天未能攻下,修建者身份令人意外!

▲临沣寨的寨门之一

故事要从清朝道光年间的朱紫峰说起,他是末代晋王朱求桂的后人,先祖在明亡后逃至朱洼村。他通过科举步入仕途,多年后出任盐运使一职。虽然清朝的盐运使只是个从三品的官职,但他们不仅要管理盐务、和盐商打交道,还肩负着为宫廷采购物品的职责,捞油水实在是轻而易举的事。

揭秘中国第一红石古寨,日军三天未能攻下,修建者身份令人意外!

▲两淮盐运使司衙署

没用几年,朱紫峰就积攒了数量可观的财富,而他的兄长朱紫贵、朱紫云也在他的关照下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大盐商,挣下了偌大的家业。有钱之后,兄弟三人鉴于郏县地势平坦、无险可依,担心自己辛苦挣来的财产被土匪们抢去,就决定修一座城寨自保,再建造一座宅院供日常居住。

揭秘中国第一红石古寨,日军三天未能攻下,修建者身份令人意外!

▲河南郏县临沣寨

清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的秋天,朱紫峰耗费重金聘请了一位来头颇大的高人为朱家设计了住宅和寨子,可以说是做到了步步设防、易守难攻。值得一提的是,这座寨子修了整整28年才彻底竣工,光是长达1100米的城墙就花去了330万两银子。

揭秘中国第一红石古寨,日军三天未能攻下,修建者身份令人意外!

▲登上临沣寨内的阁楼远眺

一走近朱洼村,你就会感受到它的特别——红色石墙将村子紧紧围住,造型如同一艘大船。如果你站在寨门口向里望,根本看不到村里的街道,这是因为村内道路与村外道路呈120°夹角,敌人一旦进入便会遭遇巷战。更特别的是,临沣寨里只有四条相互交叉的笔直大街,其余均为丁字形死胡同。

揭秘中国第一红石古寨,日军三天未能攻下,修建者身份令人意外!

▲筑有炮楼的寨门

为防止匪寇进入寨内,临沣寨在东、西、南三个方位设置了寨门并修筑炮楼,总计有72门火炮严阵以待。在城门的上方还有特意设置的消防眼,一旦遭遇火攻,寨内守军可以通过向消防眼里注水的方式灭火。

退一步来讲,如果寨子被不幸攻破,朱紫峰的家里还是安全的,因为这是专门为防守而修筑的。一迈入朱家的大门,一个四面封闭的瓮城呈现在我们眼前,在瓮城之后还有曲折狭窄的甬道和12道关口,进入此地的敌人想来只能成为守卫们的活靶子。

揭秘中国第一红石古寨,日军三天未能攻下,修建者身份令人意外!

▲寨子中狭窄的甬道

为防止敌人从墙下挖地而出,工匠们在墙底铺设了厚达17层的红石地基;为避免敌人攻破大门,设计师设置了两道门栓和十余个射击孔,还在双层的木质窗棂之中加设一道铁窗棂,既可避免敌人破窗而入,也可在危急时刻向外射击或泼油。最后,宅子里的人还可通过庭院里的水井逃生,里面连接着3条通往寨外的地道。

揭秘中国第一红石古寨,日军三天未能攻下,修建者身份令人意外!

▲朱家宅院内部

在这样的坚固堡垒面前,那些军队接连碰钉子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了。在1945年,侵华日军本想攻打临沣寨作为军事要塞,却不想花费数天也没攻下,于是只得转道去了临近的鲁山县。令人想不到的是,经历了百年风雨后,这座城寨却差点儿被强拆。

揭秘中国第一红石古寨,日军三天未能攻下,修建者身份令人意外!

▲残存的围墙上依稀可见当年的时代印记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河南全省都在响应号召积极拆除围墙。到了1957年,拆墙大军来到临沣寨,却不想突降暴雨,屹立百年的寨墙在顺势而下的洪水中岿然不动,为保全寨人安全,石墙这才得以保留下来。

喜欢本文的读者朋友不妨关注微信公众号“趣观历史”(ID:quguanlishi),笔者将每天为大家分享新鲜有趣的历史故事,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