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应培养孩子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

 老刘tdrhg 2017-02-26

家长应培养孩子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

家长应培养孩子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许多内容,包括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睡眠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等。其中从小培养孩子生活有条理、爱整洁、细微等好习惯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这些良好的习惯可以从日常生活的琐事来培养。

    (一)培养孩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有规律的生活作息能促进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使身体各个器官系统得到和谐发展,从而保证儿童身体健康地发育成长。此外,生活有规律,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防止孩子懒懒散散。

  儿童生活作息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休息、进餐、睡眠、户外活动、体育锻炼、自我服务等。家长可与孩子一道,共同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将早晨起床后一直到晚上就寝这一天的活动作出科学的安排。作息时间一经制定,便要求孩子严格执行,家长也应以身作则做出表率,以使孩子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

    正常、充足的睡眠对于儿童来说十分重要。孩子的睡眠姿势、睡眠环境及睡眠前的活动都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

    1、培养孩子按时入睡的习惯。到了睡觉时间,要给孩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如保持室内光线柔和舒适安静,不要大声吵闹。睡前不要过分逗弄孩子,不要让他太兴奋,也不要讲惊险恐怖的故事,上床前让孩子解好小便。如果孩子一时睡不着,不要吓唬他。否则,会使孩子睡不好。

    2、要培养孩子按时起床的习惯。如果孩子晚上睡得早,有了充足的睡眠时间,第二天早晨是容易被唤醒的。家长不要因为看电视或忙于其他事情,使孩子不按时睡觉,这很难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且家长早上不要睡懒觉或在被窝里与孩子逗玩,让孩子在床上吃早点等,这些无形之中会养成孩子懒床的坏习惯。

    3、要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科学家发现,孩子熟睡时比醒着时的生长速度快三倍。这是因为脑垂体在人熟睡时比醒着时要分泌出更多的生长激素。国外的研究表明,睡眠的质量影响孩子的学习效率和智力。每晚睡眠10小时以上的小学生,成绩较差者仅占13%。长期缺少睡眠的孩子,会产生反应迟钝、吃饭胃口差、体重增长缓慢、记忆和理解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因此,家长一定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一般而言,4~7岁的儿童每天睡眠10.5~11小时,就能保证其生理和智力发展的需要;8~12岁的儿童每天必须睡足10小时。

    4、指导孩子养成正确的睡姿。从睡眠姿势上讲,因为心脏在人体左侧,故一般要求采用向右侧卧较好,这样可避免心脏受压,保证血液循环畅通。仰卧、俯卧都是不恰当的睡姿。此外,睡时应尽量地使身体放松。

    5、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从睡眠环境上来讲,一般要求开窗通风,保持卧室空气清新且避免噪声和强光。应在安静、光线柔和暗淡的环境中睡眠。儿童尽可能不要与父母同居一室,这样可培养孩子独睡的习惯,避免大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影响孩子的健康。睡觉前不宜进行剧烈的让孩子兴奋的活动,否则会影响孩子睡眠的深度。

    最后,还要告诉孩子要按次序穿脱衣服和鞋袜,并把它们放在固定的地方,并学会整理床铺等。

家长应培养孩子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孩子是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既影响他的身体健康,又影响他在孩子群体中的形象,影响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家长应高度重视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培养。习惯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要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要长期培养,逐步形成。

    1、要让孩子有自己专用的生活卫生用品。孩子应有专用的牙膏、牙刷、毛巾、面盆、茶杯、床铺及卧具等。要督促孩子自己使用,自己收拾。而且要告诉孩子打喷嚏时捂住嘴和鼻子,防止病菌传给别人。

    2、要教育孩子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孩子只要能用手够着自来水管时,就可以在大人的照看下,让他在自来水管下自己将脸、耳后、颈部、手腕等处洗干净。要让孩子做到早晚洗手洗脸,饭前、便前、便后、放学回家和玩耍过后都洗手,或只要发现手脏了就随时清洗,以保持手的清洁,防止病菌随手入口。

    3、要培养孩子每天坚持早晚刷牙和饭后漱口的习惯。孩子两岁时,就可以开始用凉开水漱口,三至四岁时让其饭后漱口,开始学刷牙,早晚各一次。一定要教会孩子正确的刷牙方式,同时告诉孩子睡觉前不吃糖果饼干等,以随时保持口腔清洁。

    4、督促孩子勤理发,勤洗头,勤洗澡和勤剪指甲、勤换衣服。大多数孩子都比较喜欢洗澡,孩子不习惯时,可先让其拍水,待熟悉后再下水。大人帮助其洗澡时,动作应轻柔、敏捷,三四岁的孩子应学会让其在洗时自己用毛巾或手擦前胸、胳膊、腿。睡觉前养成洗脚的习惯。四五岁的孩子就应在大人的帮助下洗脚了。夏天应天天洗澡、换衣,其他季节也应定期洗澡、洗头,勤换内衣裤。保持仪表整洁,教孩子经常注意自己的衣服是否干净整齐,所有的扣子是否扣上了,鞋带是否系好了,女孩子要注意自己的头发是否整齐,学习梳短发。

   要给孩子勤理发,勤剪指(趾)甲。孩子的头发以整洁、大方为宜。指甲长了,藏污纳垢,很不卫生,也容易抓伤皮肤,大些的孩子家长应教会其自己修剪。

    5、教育孩子要注意耳、鼻卫生。要教育孩子保护鼻道,不抠鼻孔,养成用鼻子呼吸的习惯,这样可以使吸入的空气经过鼻道时变得洁净、温暖和湿润,保护呼吸道和肺,使它们免得疾病。同时,要教育孩子不挖耳朵,不将异物塞入耳内,洗脸洗澡时不把水弄进耳内,以免损伤鼓膜,引起中耳炎,影响孩子的听力。

    还有一个小细节——“擦鼻涕”。大人给孩子擦鼻涕时,动作要轻,以免引起孩子的反感。一岁半的孩子家长应提醒他用手帕擦鼻涕。两三岁的孩子就应自己学会随时用手帕擦鼻涕。

    6、教育孩子注意用眼卫生。家长要教育孩子知道眼睛的用处,不用手和脏手绢擦眼睛,注意保护视力,克服躺着看书以及行走时、乘车时或者在微光下看书的坏习惯,保证读写姿势正确,做到“三个一”,即“眼离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身体离桌一拳”。

    7、教育孩子讲究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不随地大小便,不在书桌、椅、墙壁上乱刻乱画等。

    总之,家长应勤督促、多指导,多用语言鼓励孩子,一定会使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家长应培养孩子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 

    让孩子吃好,是直接影响宝宝正常发育和他们成人后的健康状况,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重要一环。

    1、定时定量定点吃饭。对每人来讲,一日三餐定时,就能够形成固定的饮食规律。对孩子按时定量吃饭,使两餐间隔时间在4~6小时,这正是肠胃对食物有效的消化,吸收和胃排空的时间,保证充分足够地消化吸收营养和保持旺盛的食欲。

    根据孩子的食量给予适量的饭菜,并坚持要求他们顿顿吃完。千万不能一味要求孩子吃多,更不能依着孩子爱吃多少就吃多少,一顿饱一顿饥,然后用零食填补,这会影响下一顿的食欲。同时还会养成任性浪费的不良习惯。

    定点吃饭,养成习惯。这需要从小开始。孩子几个月大的时候可以让他坐在童车里,放在固定的地点喂,再大一点就可以在大椅子上放小凳子垫高,或在给孩子准备一张可调高度的吧台椅,让孩子上餐桌与大人共同进餐。

    不管哪种方式,都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固定的用餐地点,而且要让孩子在吃完自己的饭菜才能离开座位,这样坚持要求,持之以恒,孩子就会形成吃饭时间一到,就去找餐椅的意识和习惯,而不致养成追到哪儿喂到哪儿的不良习惯。

    2、教育孩子不要偏食。孩子偏食的原因既有身体的因素,如消化不良或食物过敏反应等,但更多的是环境的和心理的因素,比如,某些家长自身的偏食影响,使某种食物过多连续吃,便会使孩子形成厌恶反应,或家长限制孩子吃某种食物而造成孩子的不愉快体验并予以拒绝等。

    当孩子吃饭时,不要表示过分的关心或注意,一会儿挟菜,一会儿送汤。避免给孩子不良的心理暗示,引起某些不良倾向,而出现厌食、挑食、偏食的毛病。

    家长应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做到:用语言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如“今天的拌黄瓜真好吃,又鲜又脆”,或“我最喜欢吃肉园了,真香”等等,以此激起孩子的兴趣和食欲。

    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用游戏的方法激发孩子去尝不太爱吃的食物,如“我们来当小白兔吧,小兔最爱吃青菜萝卜了”“看谁先让小鱼到嘴边池塘里”,对越小的孩子,这种方式便越奏效。

    特别注意不要用欺蒙哄骗或强制性方法让孩子吃某种食物,这是会加深孩子对这种食物的反感,不如暂时放一马,停一餐,待他肚子饿了,情绪愉快了,再引导他进食。

    3、让孩子自己吃。孩子不是天生就有依赖性的,每一个孩子在七八个月时就有自己拿勺子“吃饭”的欲望,尽量地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不要因孩子吃不好而去限制、指责他。同时,可以提供一些条件和帮助:比如给孩子围上围兜以防弄脏衣服,在地上铺一张塑料纸任孩子漏撒,洗净孩子的手让他去抓,同时还要注意教孩子用餐具的正确方法,指导孩子学习怎样不会把饭粒撒落在地。

    4、创造宽松愉快的进餐气氛。一个整洁有序,愉快安静的进餐环境,可以使孩子保持良好的进餐情绪,让孩子感受进餐时的快乐气氛,进餐时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音乐是有益于消化的。最应注意的是,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尽可能地避免在餐桌上批评,训斥孩子或对孩子进行严重的说教,这会破坏愉快的进餐气氛,既降低孩子的食欲又不利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也不一定有效,反而得不偿失。

    家长只要坚持让孩子独立吃饭,好好吃饭的要求,动点脑筋,利用现有资源创造游戏气氛,持之以恒正面鼓励,不断强化,就会使孩子养成进餐的良好习惯。

    5、慎选零食和饮料。对于各类零食,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一是零食确实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和高兴,调整孩子的味觉感受;二是现在的零食越来越丰富、精美,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可以作为辅助食物,适时适量地给孩子吃一点是可以的,也是必需的。值得注意的是:不要吃得太多,也不要在饭前吃,更不能饭不吃,零食补。不要养成以饮料代水代汤的习惯。因为饮料中过多的糖,糖精及化学添加剂都会对胃产生不良刺激,并妨碍孩子对白开水的补充,所以一定要慎吃、少吃。

    6、要养成孩子经常及时喝水的习惯。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孩童时期体内水分相对的较成人多,约占体重的70~75%。他们的新陈代谢旺盛,热量需要较多,因此需水量也较多,1~3岁的孩子每人每日需水量大约l00~150毫升,4~6岁的孩子每人每日需水量大约90~100毫升。这些水分除了从食物中获得一部分外,还应由饮料补充。所以我们应该观察孩子,提醒他们喝水。每天上、下午固定喝水一次,其余时间随渴随喝。有的孩子常常只顾玩耍,忘记喝水,到了吃饭时才觉得口渴,于是饭前大量喝水,这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在吃饭前半小时到一小时内,提醒孩子喝水,饭食内也可适当加些菜汤、稀饭,让孩子干稀搭配着吃。

    7、饮食要多样、平衡、适度。孩子的饭菜要尽量做到多样,荤素搭配,粗细结合,要注意补充孩子易缺的元素,而且孩子的饭菜要尽可能色、香、味俱全。同时孩子每天要坚持喝牛奶。

家长应培养孩子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

    (五)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

    劳动是人类赖以繁衍、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的巨大财富。通过劳动,人们才能体验到生活的甘苦,享受到生活的乐趣。家长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劳动观点。孩子能做的事情,就放手让她自己做。

    1、自理劳动。家长引导孩子热爱劳动,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要不断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洗手绢,早晨起床自己叠好被褥,晚上睡觉自己放好有关物品,学习用具摆放整齐。

    2、家务劳动。分配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扫地、擦桌椅、打油买醋,大一点的孩子应要求他拖地板、洗小衣服、刷碗、刷锅、做简单的饭菜等。

    3、社会劳动。在学校里要打扫卫生,进行大扫除(低年级和年龄小的不要爬窗擦玻璃),为校园里的草木浇水、拔草。在社区打扫大街、刷洗栏杆、电线杆,参加环保活动等等。家长还可以利用假日让孩子到农村田间、城区工厂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工农业生产劳动。

    总之,作为家长,一定要注重对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不只是生理上的习惯,而且是心理上的习惯。要持之以恒的继续下去,不要间断。

 (图文辑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