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味:奶奶的味道是一笼地软包子

 迷茫的星空610 2017-02-26

地软又叫地木耳、地皮菜,是一种在雨后就会出现在乡村野草下的藻类。对我而言,地软才是“舌尖上的中国”里说的句——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小时候,一到春天我最期待的就是下雨天。一下雨,学校的教室总会漫进水来。于是,一到下雨天,只要上半天课就能回家了。春天的雨下得并不大,回家后给老妈说一声我去捡地软啦,然后就拿着塑料袋和一群比我大的哥哥、姐姐、婶婶们到对面的山坡上捡地软。

地软总是藏在大丛的草下面。生得鲜活、肥大。它是深绿色的,捏到手里有一种类似胶质的手感。我的手速很快,不过总是比不了那些大人们的。婶婶们要么同我一样拿着塑料袋,要么拿着小簸箕,一边说笑、一边不停地捡着。整个山头,一到了春季也就没有了往日的孤寂。

陕味:奶奶的味道是一笼地软包子

我捡回去的地软最初交给老妈处理,和老妈说要吃地软包子。而老妈为我做了几次之后,便再也不做了。因为地软实在太难清洗干净了。老妈又很忙。

于是,后来的地软都交给了奶奶处理。每当我满载而归把一塑料袋的地软放在奶奶灶台上时,奶奶下午和晚上就有得忙了。地软生在草丛里,沾染的草、泥土很多,清洗不干净没法儿吃。我和奶奶光捡干净地软里的草,就得两、三个小时。把杂草捡过,又得用水清洗好几遍。

等到洗干净后,奶奶就会削土豆皮。把去皮洗净的土豆放锅里煮熟。接着,用小擀面杖杵成黄豆大小的小块。与地软炒制在一起,放上调味料和辣椒。包子馅总算成功了。

最后,把面发酵、揉成面团、醒面、擀皮、包成包子上锅蒸熟,就能吃了。

陕味:奶奶的味道是一笼地软包子

陕味:奶奶的味道是一笼地软包子

有时候懒得弄皮儿,就直接炒成馅以后,就着米饭吃。味道也着实不错。一家人坐在炕边上,奶奶或者妈妈坐在灶台边的凳子上,端着碗时不时加根柴火。日子就这样不急不慢的过去了。

现在,奶奶已经八十多岁了。视力早已经不太好, 但每当我回去总是叫我去她那里吃饭。一次,另外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在奶奶家串门,看到我在奶奶家中吃饭,笑道:“你孙女回来还到你家吃饭,我那些孙子孙女叫都叫不来。”听得出来,她很羡慕。对于老人们来说,实在太孤独了吧!后来,我只要回家,总会去奶奶家吃饭。

从小到大,我一直都喜欢吃地软包子。去任何一个包子铺,开口问的一定是还有地软的吗。尽管,它不是奶奶做得,我也没机会去捡地软,而奶奶更做不来了。但是,地软包子就是奶奶的味道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