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瘦西湖是不是真的很“瘦”?|跟着唐诗去旅行NO.16·烟雨江南·瘦西湖

 长沙7喜 2017-02-27




重点字词解释


在不同的唐诗选本中,诗中的字词有差异。“难胜泪”中的“胜”,一作“生”。“桃叶眉头”中的“眉头”,一作“眉尖”。“易得愁”中的“得”,一作“觉”。


诗歌译文


萧娘那姣好的面容难以承受太多的泪水,桃叶般的女眉看起来容易显得忧愁。这天下明月共有三分,让人感到无奈的是,扬州城却独占了二分。


诗歌作者


徐凝,唐代诗人,擅长七绝,与白居易、元稹同时期稍晚。其诗朴实无华,意境高远,笔墨流畅、自然。代表作有《忆扬州》、《奉酬元相公上元》、《题开元寺牡丹》等,尤其是提及牡丹的三首诗作,首首无以复加,为后人推崇。


春来雨润瘦西湖


乾隆年间寓居扬州的诗人汪沆作诗:“垂柳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扬州瘦西湖的名字即来源于此,当时瘦西湖被誉为“园林之圣,甲于天下”。



“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阳春三月,正是瘦西湖的柳树吐芽的时节。此时,春柳依依,桃花朵朵。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瘦西湖只一个“瘦”字就惹人怜。她的水,贵在平静,灵在曲折,秀在玲珑。举目远眺,远水近波,时宽时窄,绕亭傍榭,蜿蜒流畅,犹如一条迤逦的玉带。



五亭桥,顾名思义,桥上建有五座亭子。亭子飞檐翅角,典雅瑰丽。桥中心的亭子最大,四角各连一亭。桥下伸有四翼,纵横大小十五个卷洞,洞洞连通。从里向外看,每洞之外都有一幅不同的景色。据说月圆之夜,每洞之内各衔一月,倒映湖心,众月争辉,景致特别。



唐代诗人杜牧曾吟:“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瘦西湖的二十四桥,桥长二十四米,宽二点四米,扶栏有二十四根白玉栏杆,桥的两端均为二十四级台阶。它左拥望春楼,右抱熙寿台,远眺慈寿古塔,近睹白塔晴云,是瘦西湖景区浓墨重彩的一笔。



张若虚诗云:“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扬州自古就有“月亮城”的美称,而最佳的赏月地点就在瘦西湖。站在五亭桥上,看皓月当空,观水中明月,您也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画唐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