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亮识别人才有七招,你在诸葛亮的手下会得到重用吗?

 鹰击长空186 2017-02-27

诸葛亮作为中国人心中的'智圣',不仅擅长治国理政,调兵遣将,运筹帷幄,而其用人思想也是堪称一绝。他曾在《便宜十六策》的举措中说道:“治国之道,务在举贤”,同时又说:“国之有辅,如屋之有柱,柱不可细,辅不可弱,柱细则害,辅弱则倾。”,通过把人才比如成房屋的大梁论述了人才对治国的重要性。而其对人才不仅要有学识和专长,也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诸葛亮识别人才有七招,你在诸葛亮的手下会得到重用吗?

建兴五年(公元227年) ,诸葛亮北伐中原前,他曾上书《出师表》给刘禅, 希望后主能“亲贤臣,远小人”,重用费祎、董允、蒋琬等人,说他们都是“忠贞死节之人”,可见诸葛亮对人才和道德品质的重视。诸葛亮识别人才有七招,你在诸葛亮的手下会得到重用吗?

《出师表》

蜀汉立国几十载,而地处偏僻,人才自是没有中原和东吴多,要想寻觅真正的人才更是不易。可谓伯乐易当,但千里马难寻。为此,诸葛亮也在《将苑》中认真归纳了一套人才判别标准:“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对这一套人才甄别标准,我个人举双手赞同,下面我就个人的观点加以阐述:

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说的是在用人的时候看这个人能不能有没有正确的是否观,能明辨是非,坚持走正道。因为没有正确志向的人,容易受外在的威胁诱惑而乱了心智。使其不能坚持自己的是非观。

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说的是通过辩论,用无懈可击的言辞把对方逼到理屈词穷的境地,让其无招架之力,以此来考察他是否有足够的应变能力,是否是一个才思敏捷,头脑灵活的人。而一个真正的人才,需要较强的应变能力,这些都需要较高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深厚的学问做铺垫。既不能是“茶壶煮饺子”,也不能无真材实学。

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讲的是要向对方咨询建议,看看其是否有胆识和谋略,见解是否独到。

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讲的是通过指派棘手的事情来考察对方的勇气。主要看对方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表现。一个真正勇敢的人面对问题时,是知难而上而不是退缩。

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俗话说“酒后吐真言”,“酒后乱性”,人往往喝醉之后就很亢奋,大脑失去理想,可能会说出平时不敢说的话,做出平时不敢做的事。所以可以通过观察对方喝酒之后的表现来判断一个是否真诚可靠,性格是否存在巨大缺陷。

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把一个重要岗位交给一个人,看看其是否清正廉明,如果不能经受住诱惑,那么就可能走上歪路,并且这样的人是自私自利的小人也不能忠于国家,做对社会人民有利的事,反而会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

期之以事而观其信,交代某事给一个人,看他是否能做到言而有信,说话算数。如果不能信守诺言的话,将失信于人,所以古代才有'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只有言必行,行必果的人才能委以重任。

以上七个部分是个人对《将苑》的解读,而另外一本很出名识人的书,曾国藩的《冰鉴》则主要通过人的外貌、神情、气色来判别人才,君子和小人,当然有一定道理,但外貌特征与性格有时候差距很大。所以只通过外貌和过分强调外貌的识人不足以深信,甚至连曾国藩本人也有失误之处。诸葛亮识别人才有七招,你在诸葛亮的手下会得到重用吗?

而诸葛亮的识人七个方法,通过志,识,勇,性,廉,信这几个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可用则具有一定的可靠性,这七条通过对人的志向(价值取向),胆识,性格,品质做了一番测试,说明一个人要想成才当具备这些素质。

古人云:'恃才者傲君,无能者愤民,仁义者乱法,奸恶者泱民。',人有高矮胖瘦,才能也有大小,人才也有优点和缺点。所以任何用人场合都需要遵循' 有德者居高位,有能者得厚禄'的原则,把人才放到合适的地方,用其利而避其害。诸葛亮识别人才有七招,你在诸葛亮的手下会得到重用吗?

俗话说“无德无才是蠢才,无德有才是害才,有德无才是庸才,有德有才是人才”。有德而无能者是吃草的兔子,如果为领导,则会贻害一个国家和一个组织,正如俗语“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所以现在的优秀企业华为和马云史玉柱都讲求企业要狼性。而有才无德者则中饱私囊,徇私舞弊终将害人害己,危害一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