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城系列 | 苏州平江路

 自然与自由君牧 2017-02-27

杜荀鹤

送人游吴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剌绣里的古街古巷,篆刻里的古桥古河,诗词里的古风古韵,书画里的古色古香――这是平江路,别样平江路,大气平江路;风花雪月的平江路,藏龙卧虎的平江路。

平江路是古苏州最精致的后花园,是新苏州更深刻的内涵。就像一颗莲子偶尔落在荷塘里,平江路传递出的历史、文化、人文气息扑面而来。平江,原为苏州府治名。二千五百多年风雨之后,苏州《平江图》上三横四直、街河平行、前街后河、水陆相邻的双棋盘格局基本没变。如果说,街是表面文章,巷则是心底锦绣。大街小巷遍布苏州,苏州便挡不住的风姿绰约起来。


今日,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嘉润艺术名城系列中有关苏州平江路的两件精品。


(点击图片查看高清大图)


苏州平江路·乌篷溪影
产品材质和田白玉籽料
产品规格103.49*40.70*14.84mm
产品重量119.85g


(点击图片查看高清大图)


清代中晚期,苏州两大望族“贵潘”在钮家巷,“富潘”在卫道观前;“贵潘”的杰出,在于潘于达老人献出的大盂鼎和大克鼎;而“富潘”的显赫,则在于江南民居杰出代表“礼耕堂”的繁华。悬桥巷里,留传着洪昀与赛金花的爱情故事;范仲淹,申时行,叶圣陶、顾颉刚、顾廷龙都曾在某条小巷停留;唐、宋、元、明、清,岁岁朝代更迭,弥漫着的却是闪烁、灵动的文化气息。

元、明两朝,仓街作为偌大的粮仓而声名远扬;菉葭巷中的佛教居士林;钮家巷里的纱帽厅;大柳枝巷内的三处控制保护建筑,均为清朝遗物;石板开井,落地长窗,砖雕门楼,红柱曲廊,平江路呵,喜悦总是出现在暮色,饭熟菜香人家枕河的暮色。下雨或不下雨,有风或无风。满院竹声极是雨,半窗松影欲生烟。呵呵,绕来绕去,还是在平江路。

一个耦园,一个蕙荫园,静卧于平江路,前者以黄石假山著称,后者则以水假山以及尚存的“小林屋洞”独步苏州,还有一个半园,园中半桥、半廊、半亭、半船,堪称神奇。平江路园林小归小,飘逸出江南园林的大家风范。


(点击图片查看高清大图)

说在平江路漫步不会感到疲惫,这是因为有桥。桥是小巷细节之一,更是小巷的灵魂。思婆桥,雪糕桥,胡厢思桥,唐家桥,这些桥在古老的《平江图》上或横或直,或高或低,或远或近,其中,胡厢思桥和唐家桥互成犄角,早在宋朝年间,就是一座既好看又讨口彩的双桥了。

桥是小巷的灵魂,古井则是小巷不可或缺的眼睛。有些名头的古井是丁香巷财神弄的如意井,大柳枝巷河边的乾隆青石官井,仓街“留韵义井”的双眼井等等。落花有情,井水更有意,让人欣慰的是,平江路上的文物,都完好无缺地保存着,古树,古井,名木,民居。出自小巷恰恰又高于小巷,这是小苏州的大智慧。

风略略大了些,带动一些声响,雨天的平江路更显幽深与古朴。有人撑一柄红伞,走在雨中,走在寂寂的平江路,听雨,看雨,数雨,一寸一寸感受雨的清凉和细微。绵绵雨声里,小桥、流水、人家的平江路,是一朵盛世莲花了。

(点击图片查看高清大图)




(点击图片查看高清大图)


苏州平江路·倩影
产品材质和田白玉籽料
产品规格60.52*29.54*10.55mm
产品重量52.27g



喝茶,听曲,看画,裁衣,拍小照,这些都在平江路一一幻化成了慢镜头:它们是水中的倒影,是云上的日子,是风月无边,是梦里依稀。偶然间还会街头遇见一件倾心的美丽女子。

平江路,它温暖地待在苏州后花园,几千年如一日,因为地静所以心清。它是静的,静气,有时甚至是寂穆的,只有以静和寂作为底气,才会像泛黄照片一般地泛出旧时江南的风花雪月,才会有“礼耕堂”的五落六进的气势,全楠木大厅之鸳鸯厅的细作,“秉经酌雅”之砖雕门楼的精致,后花园四时花木的珍贵:瓜子黄扬,睡莲,红枫和腊梅传达出江南人一年四季如花似朵的愉悦心情。

(点击图片查看高清大图)

(点击图片查看高清大图)

平江路是闲适的,是无所事事的美,但是骨子里却是沉着的,有数的,甚至是具备了某种特定品位的;平江路是趣味,小趣味。点缀在日常生活里,才不会觉得人生的漫长与倦怠。

几千年风雨如晦,《平江图》上的一切依然如故:城河,水巷,小桥,民居,牌坊,古井,园林,会馆,寺观;几千年阳光灿烂,安静成为平江路的背景,若干年之后,积烟成雨,停云成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