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 | 纯人声无伴奏合唱《g小调赋格曲》

 xdcd 2017-02-27


2017

HAPPY  NEW  YEAR

g小调赋格曲

《g小调赋格曲》创作于1709年,原为管风琴曲,后由波兰指挥家斯托考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改编为管弦乐曲。




这首g小调赋格曲,是巴赫成熟管风琴的代表作。又称“小”赋格曲。它是一首四声部的赋格,乐曲开头,一个相当长的赋格主题在上声部陈述,音乐简洁、生动、典雅。

当赋格主题在上声部陈述后,由女中音呈示并回答,最高声部继续用对题进行,接着主题依次在男高音和男低音声部依次陈述后,呈示部结束,并按照赋格曲的程式展开。接下来的短小插部取材于主题开头音构成的音型,乐曲转入它的属调——d小调,主题再现,而完整的再现在下一小节开始,主题的头四个音,隐藏在复杂的织体之中,再现的声部用对题继续进行,低音是一个持续的长音,持续低音是这首赋格的特点。第二插部为在g小调的关系大调上呈示主题做好了准备,它只有三小节长,这之后,主题与对题都先后出现了一次,而第三插部没有转调,仍在降B大调上,而主题和对题也在降B大调上出现。第四插部,是由第一插部的材料而写成的,它转到了它的下属调C小调上去,主题也在C小调出现,而且,节奏也有了变化,是从小节的第三拍上出现的。第五插部之后的冗长插部在和声上丰富,并用了多种调性写成。最终过渡到再现部,乐曲在低声部用g小调再现主题,并用稳定的终止结束。


在音乐的路上

有我们的陪伴


赋格曲又称遁走曲,它是复调音乐中最高最复杂最活跃的形式,它是一种用对位法创作成的模仿音乐,最初的赋格曲,只是把经文歌加上装饰音,由键盘乐器演奏,使其器乐化。最早的赋格,来源于十六世纪Ricercar(指无插入的赋格),其组织是用一个短而精的主题为基础,这个主题先由一个声部单独唱出或奏出,然后,其余各声部依照一定的规则,轮流模仿奏出,这似乎有点近似于我们平时所说的卡农:由一个旋律的不同段落重叠构成,按照有规律并事先制定的时距两个、三个、四个等声部一次出现,并逐渐扩大复杂化。赋格曲是十七世纪末进化而成的,到巴赫时代,逐渐达到了登峰造极之境。

通常赋格曲分为三个部分,每一部分有自己的名称: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各部分的名称已说明它们的部位和作用。赋格,不是一种能够加以精确叙述的曲式,应该说,它是一种常用的技巧集成,只有其中的某些技巧,才用于特定的作用中。

呈示部是用在不同声部多次出现主题的方法呈示音乐形象,赋格曲是用几个声部写的。赋格的主题首先在主调上陈述,然后在另一个声部模仿,成为答题,一般答题在关系属调上。这时,第一声部继续进行,形成对题。有时,答题会有相应的变化,赋格的每一主题或答题相继出现后,它前面的声部用其它材料继续进行,声部的数目,从两个到五个不等,四个较常见,各声部轮流出现一次后,赋格曲的第一部分呈示部就结束了,进入以主题的部分动机发展而成的插部(段)。它是为缓解主题的枯燥单调而写成的,一般插部取材于主题或用全新的材料写成。展开部的主题及插部又在各个不同的新调上一再出现,直到最后主题再度回到原调(再现部),并常以尾声结束。很多赋格,常用的一种技巧是对题,即与主要主题同时演奏的第二主题,对题,先是作为一个声部连续的旋律出现,由第二声部对答。

赋格曲是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的,但是,只有在巴赫的创造中,赋格曲才获得了完美的古典形式。它是巴洛克时期最富于理性的音乐结构。巴赫的赋格曲是复调音乐的美和技巧表现得最好的范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