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造型原理与造型学——兼议造型艺术的基础教学

 无艺识 2017-02-28
  造型原理与造型学
  按语:此文是本人专著《造型学概论》(
  见《艺术教育》2011年第一期
  摘要
  笔者着眼于美术基础教学的实际,提出关于造型学的构想。文章从美术的基本属性、基本架构入手展开关于美术一般原理及其架构的认识,以此为基础,论证了造型学在美术学科中的逻辑定位、作用和意义等相关问题。
  关键词
  造型原理,架构,造型学。
  绪言
  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去看,美术教育越来越趋于多样与多变。有鉴于此,用一个兼容普遍性与个别性的思维模式去考量,便不难理解一门关于所有美术一般原理的学科及其教学的重要意义。当各美术门类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的今天,当社会对美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美术最基本的原理就到了日益值得我们关注的时候了。这是当今造型艺术的基础教学所不能回避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美术与造型原理
  世间万物皆有原理。倘若有一事物经证明可判定为“的确没有原理”,那么,这个判定也就是该事物的“原理”。由此可见,任何事物皆不可摆脱原理。
  凡能归为一类的事物,总会有共同与共通的属性与规律,这就是这一类事物的一般原理。
  美术有很多原理,既有一般原理也有个别原理。任何美术行为与作品都建立在一般与个别的原理之上。
  从一般原理到个别原理再到具体的美术行为以及最终的美术作品,体现的就是从本质到表象的递进关系,也就是普遍规律与具体实际的连接脉络。割裂这个脉络,就必然造成认识上的缺失。因此,立足于美术教学的实际,就有必要全面总结和理顺美术原理。
  许多与美术相关的问题,深究起来就与美术原理相关。比如:美术界普遍地把素描看成是造型艺术的基础,那么这个观点的依据何在?如果要做出合乎逻辑的解答,就肯定会涉及到美术原理,因为凡是基础的东西都与原理有关。然而迄今我们却难以看到这种原理性的探讨,更没有形成广泛的共识。对此,有人会不以为然,认为根本就不需要什么共识,大家凭感觉判断就行了。如此不崇尚求证而满足于大感觉的心态颇为普遍,这就有可能让我们忽略了不少本来是可以解决甚至是可以轻易解决的问题。
  再举个例子,几乎所有美术界人士都知道有一个黄金比,但就我所接触的人,无论美术家还是美术教师或美院学生,至今没有一个能准确地把它说出个所以然。不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加载全文
  少人知道有一个1:0.618,但就是不知道它是怎么求出来的。其实,完整而准确地陈述黄金比只需要15个汉字,甚至可以浓缩为8个汉字,有中等文化水平的人一听就明白,而仅仅是用初中的数学知识(一元二次方程)就能求证。如果说黄金比不重要,那为什么几乎整个美术界都知道,还有那么多的文章和教科书也津津乐道呢?这只能说明我们太习惯于一知半解。
  这些例子一再证明了我们的“美术人类”普遍不具备对学术问题的求证精神,由此可以看出我们教育的某种缺失,就是在使用知识方面教育的不足。我们经常感叹现实生活中许多不理想的状况,追究起来,很可能就是我们的教育甚至是我们民族的学术品格存在某种缺失!
  改善这种普遍的状况,就需要推崇与普及对原理性问题的求证精神。这,是一项长期与艰苦的工作;是一个需要大量具体个案的逐步积累才能有所推进的演变进程。因为这是一项难被大家理解、甚至是令人生厌的工作。但也正因为如此,也具有了很强的挑战性!
  其实,要全面总结和理顺美术原理,也并非从零开始。迄今为止,前人已经总结并归纳出大量的美术原理;另外,在前人的作品当中,就蕴含了许多原理性的经验与体会。我们所要做的只是把前人的成果用严谨的方法加以总结、归纳并以合乎逻辑的模式组合起来。
  科学的认识方法,其基本前提就是确切与规范;其终极指向就是简易与明了。要全面地总结与理顺美术原理,首先就要从美术的一般原理入手。为此,就要把美术的一般原理与个别原理明确地区分开来,从而确切与规范、简易与明了地整合美术的一般原理。
  既然美术也称造型艺术,笔者就把美术的一般原理称为“造型原理”。而各美术门类的个别原理,则可以称作“某某造型原理”。
  能称得上美术的一般原理,就一定是放之各美术门类而皆准的“铁律”。在此,笔者把美术限定为“为满足视觉需求而运用物质材料塑造形象的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设计艺术、建筑艺术、摄影、书法等等。
  要认识美术的基本原理,就必须认识美术的基本属性;要总结和理顺美术原理,就必须认识美术的基本架构。美术最基本的原理就是关于美术之所以存在的原理,即能被视之为美术的事物所共同具备的本质属性。
  为满足视觉需求而运用物质材料塑造形象的艺术,必定建立在一定的物质材料之上,并与物质材料的可视属性形成必然和有机的联系。美术家所运用的物质材料,其可视属性可概括成三大类:几何、色彩、肌理。这三大可视属性就是造型艺术作品中最基本的构造元素,笔者称之为三大造型元素。美术家就是借助三大造型元素来构造美术作品的。因此美术行为与美术作品必定含有三大造型元素的构造:几何构造、色彩构造和肌理构造。
  笔者把三大造型元素的构造简称为“三元构造”。美术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有“三元构造”;所有美术行为与作品共同的本质特征就是“三元构造”。这就是美术的基本属性。
  这里的“构造”与设计学科里的“构成”很相近,有时还相通;但它已不是局限在设计学科的一个概念,而是通用于整个美术学科,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它既是动词也是名词:作为动词,有构想与创造等意思;作为名词,则有结构与式样等意思。
  可将三元构造视为美术最基本的层面并称之为元素层面。三元构造的目的与结果就是生成形象,即由元素层面向外生成一个形象层面。而形象又使作品具有一定的功能并借此传递一定的信息,可以理解为由形象层面又向外生成一个功能与信息层面。这是三个由内向外逐级生成的层面,可视之为美术的三个基本层面,它们形成一个“同心球”结构。这就是从最基本的层面建立起来的关于美术的基本架构,即一切美术行为与作品所必定拥有的组成形式。(如下图)。
  美术的基本属性与基本架构就决定了美术的一般原理以及一般原理架构。与美术基本架构相关的美术原理,必定就是美术的一般原理;反过来说,美术的基本架构也就是美术的一般原理架构。
  而各美术门类的个别原理就是与该美术门类相关的某些范畴的原理与美术一般原理的有机结合,而各美术门类的个别原理架构就是一般原理架构与某相关范畴的链接,这些链接范畴的知识本不属于美术一般原理的范畴,它们在一般原理架构中某个层面与一般原理链接,从而有机地构成了美术某门类的个别原理。比如具象美术的透视学、解剖学等知识;建筑艺术中的建筑功能、建筑工程等方面的知识,等等。
  各美术门类赖以“特立独行”的原理就是这些“非一般”的链接,那就是特殊性之所在。本文就是要在排除这些“非一般”的链接的前提下,整合美术的一般原理。
  二、以美术基本架构整合造型原理
  美术的基本架构,也就是美术的一般原理架构(注),以这个架构模式就能把造型原理以合乎逻辑的模式组合起来。
  1,元素层面
  处在元素层面的美术原理就是关于三元构造的原理。既往的某些学科如设计学科的许多原理,其实就是三元构造的具体表达。把这些原理按三元构造的模式重新分布,就整合出元素层面的美术原理:
  几何构造:平面构成去除肌理部分、立体构成。
  色彩构造:色彩构成、光构成。
  肌理构造:平面构成之肌理部分。
  2,形象层面
  我们可以从形象类别、形象因素等方面去组合相关的一般原理。
  形象类别指的是:具象(写实、变形等)、抽象、文字、符号等。书法(含篆刻)就是以文字类形象为作品主体的美术。具像与非具像的差异来自于客观因素,在美术创作中,客观因素会以“相应于客观存在物”的模式约束形象层面;这种模式可以有“相应程度”的差异,这些差异就在形象层面出现写实和变形这两个倾向。相应程度高,就被称为写实甚至超级写实;相应程度低,就是变形甚至抽象化;“毫无”相应程度,那就是具象的对立面——“绝对”的抽象。
  形象因素指的是:空间感、体积感、质感、节奏感、动感、光感等,就是能让观者产生对应于某种真实体验的、类似于幻觉的视觉效果,它们是造型元素构造的目标性产物。形象因素内联元素构造,外接作品形象,是美术形象赖以形成的重要因素,能够直接打动观者,可以理解为“准形象”。
  3,功能与信息层面
  这一层面的原理涉及很多方面。这里的功能与实用美术和建筑艺术的那种使用功能不同,是一种美术范畴里的功能,包括:欣赏性、装饰性、叙述性、表达性等等诸多方面的效用,或可称之为审美功能。功能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功能的体现。这里的信息指的是:故事、思想、情感、象征意味、环境气氛,等等。该层面的一般原理就是这些方面的属性与规律。
  借助美术的一般原理架构,我们就可以从原理性的角度去认识一系列相关的学术问题,例如前面曾提出的问题:把素描看成是造型艺术的基础的依据何在?
  素描,在国外通常指的是线笔触的绘画(drawing,无论是否单色);在国内,普遍被视为单色画(无论任何笔触)。有鉴于此,笔者把素描定义为:线笔触或单色的绘画。也就是说素描是一种在元素层面有所限定的绘画,这里限定了几何元素(线)和色彩元素(色相的数量)。从几何元素看,线肯定是最简单而又最具表现力的造型元素;从色彩元素看,单色也就是最简单的色彩语言,只计较明度的差异。正因为简单,便具有了普遍意义。事实上也是如此,任何造型艺术都蕴含着线与单色的基本模式。从几何构造看,除了立体构造,素描都能进行,即使是立体构造,也可以用素描以平面模拟的方式进行设计与表现。从色彩构造看,仅以明度(深浅色)构造也能成为一种简化与基础性的构造。从肌理构造看,素描几乎适合于任何类型的肌理构造。就是说在美术的一般原理架构中的最基本的元素层面,可以看到素描所具备的普遍意义,即这一绘画形式可以承载最基本的造型原理,这,就是把素描视为造型艺术基础的重要依据。
  以上对素描的探讨仅仅是一种切入方式的陈述,即仅仅是理出个思路。若展开充分的论证,就可以变成一个课题。在此作一初步的探讨,是为了验证美术的一般原理架构对探讨美术问题的作用。有了一般原理架构这样一个思维模式,就能较为全面地整合造型原理,在面对美术基础教育等问题的时候,就有了一个较为全面而清晰的思路了。
  三、造型原理与造型学
  以美术的一般原理架构,可以整合出一套完备的美术一般原理,即造型原理;若使之体系化,便可形成一门学科——造型学。以下就从几个方面论证造型学在美术学科中的逻辑定位、作用和意义等相关问题。
  1,造型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既往设计类的基础课,如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光构成等原理和绘画专业的色彩学、构图学等基本上就是造型学的主要内容,但在造型学中,这些内容不再局限于设计或绘画的范畴,而在是作为“大美术”的基础课内容,而且是按几何构造、色彩构造与肌理构造这三大块组合。在教科书与教学中,相关的作业也将不拘一格,可以是绘画的,也可以是设计的、雕塑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从中领悟这些基本原理的“无限适用性”。尤其是当大家看到不同形式的作业都在体现同一个基本原理的时候,造型原理的普遍意义就能生动地彰显出来。作为教学督导,我曾在学院内的听课当中,看到有的教师在上国油版雕的基础课时,把以往设计课里关于调子中的“高低”与“长短”的思维用在色彩写生课里,也看到有国画专业的同学在上图形创意的课程。可见,在美术基础教学的实际当中,已经逐步形成造型学的概念了。
  美术鉴赏课中的相关部分(如形式语言等),也可以纳入造型学的教学范畴。笔者认为鉴赏课或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形式语言的鉴赏,可融入造型学的教学中;一部分是思想内容的鉴赏,可与美术史教学结合起来。而就笔者接触的许多鉴赏课(本)却有重思想内容轻形式语言的倾向。这跟(理论型的)编写者与教授者的知识结构有关。笔者认为: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更善于生动形象、具体准确与清晰细微地剖析造型艺术的形式语言。
  既往的透视、解剖等“艺用自然科学”,不属于美术的一般原理,而属于与具象造型艺术个别原理相关的原理,从个别原理架构看,就是在形象层面的“外部链接”的范畴。与造型学的关系是不包含与不可替代。
  2,造型学是美术学科中的基础学科但不是低级学科。
  说造型学是基础学科是因为它的普遍性,它可以为艺术家提供一个放之所有美术领域而皆准的思维方法。说他不是低级学科就是因为要理解造型学,必须具备许多感性的和个别的知识积累。通常,人们掌握美术原理的途径是:从实际操作中领悟个别原理,而后,当个别原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会“触类旁通”地领悟到一般原理。可见完整意义上的造型学对初学者意义不大,因为那是熟悉具体实际之后的学问。可见,造型学既是基础学科又是较有难度的高层次学科。
  从前,人们涉足美术领域比较狭窄,很可能一辈子就是从事单一的美术门类,如果能把个别规律掌握了就能实践一辈子。但如今,从初学开始,学生就广泛地接触到各种美术门类。进入美术院校,绝大多数人不仅不会从此“一专”,反而会更加“多能”。即使是美术院校毕业生,也难以保证可以落脚到哪一个“一专”的岗位。更何况当今艺术的发展趋势就是不断地打破既往的界限约束,不断拓展新的领域。因此就要求我们不断地掌握各式各样的“具体实际”。面对这种格局,一种融会贯通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一个能够兼容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于美术的思维模式,就有了显而易见的作用和意义了。于是,造型学就有了成为美术院校或美术专业必修课程的理由。
  同样的理由,我们的美术教育在这样一个越来越多样与多变化的格局当中也应当具备一套有条不紊的运作体系,而体现美术教育基本原理精神的造型学便将是这个体系赖以立足的基础之一。
  从上述意义着眼,造型学就是专业化美术学习者与教育者乃至教育管理者的理论依据。
  3,造型学是美术实践的方法论。
  在具体的教学当中,应当避免把造型学原理当作死板的教条。造型学是学了就要运用的方法。一部造型学的教科书,要包含一系列与造型原理相关的实践项目与练习题,这是体现其意义与价值的关键所在。
  与此相应,具体的课堂教学也应当是立足于实践,立足于对基本原理的融会贯通。某些先进国家很重视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对教学效果的评定,重点在于考察知识点在实际操作与个人表达中的状况。他们在小学的课堂教学当中,就经常布置综合型的课题,包扩写作、手工、演讲、讨论以及表演等等。我在法国旁观过一个设计学院的评分过程,七八个老师围着一个学生及其作业,学生要结合作业回答各位老师的提问,甚至与老师进行辩论。这种互动在他们的教育体制中就是从小学到大学的家常便饭。反观我们的教育,评分过程就只打个分数;到了本科生甚至研究生,不少人的头脑里对学习的认识依然是死记标准答案。如果不用考试,他们就不会对你的“传道”感兴趣。
  一部学以致用的造型学以及与此相应的课堂教学,将有助于纠正我们的教育体系当中那种轻视主观能动发挥的弊端。如此这般的基础教学,才是真正培养创作能力的“造型艺术的基础课”。
  4,造型学的学科建设任重道远
  既然借助一般原理架构就可以合乎逻辑地整合所有的造型原理,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这样一种模式合乎逻辑地去编写造型学。
  一部造型学的基本内容首先就是三大层面(元素层面、形象层面、功能与信息层面)的造型原理,而后,就是立足于一般原理架构去概括地认识各美术门类个别原理的理论,即关于一般原理与个别原理的逻辑关系的理论。这样的一部造型学就是立足于一般原理的“美术概论”。掌握了这样一种“概论式”的思维方法,我们就知道,具体的某一美术领域中的创作可以遵循一条怎么样的路径。
  围绕这样一部造型学而展开的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教学,就是一套具有完整与普遍意义的服务于“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教学体系。为此,就要在教学的科目、内容与要求等方面对目前的基础教学模式进行一番“解构重组”。比如为了掌握各种造型原理,要进行多种形象类别的构造:写实的、创意的、变形的、抽象的……;还要采取形式多样的训练:默写、想象、命题创作等等。
  这肯定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从理论上也不难看出它的优越性。但要让它的优越性在实际的教学中真正地发挥出来,并不是编一部造型学再加上一套行政布局就能实现的,因为还需要一批能够全面理解与掌握造型学的老师。教学的具体环节由教师主导,而目前我们大部分的老师却不是从这样一种模式中培养出来的,至少在习惯上有一定的差异。
  另外,在既往的教学模式当中,作为基础教学,透视、人体结构这些具象类的基础课程与造型学的关系也需要反复的论证与磨合。
  这肯定也是一个需要大量具体个案的逐步积累才能有所推进的演变进程,也许要几代人良性循环的接力才能成就。又或者需要某个教学单位率先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并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在普遍认可的前提下才得以推广。而本文所进行的仅仅是一种初级阶段的探索,甚至仅仅是理想主义的超现实构想。
  尽管如此,只要有了明确的认识,我们就可以立即着手编写造型学。为成就这样一个学科,就应当把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与力量有效地整合起来,并开展一系列的论证、研讨活动。当然,这也是一个可以百家争鸣的课题,各种思路甚至派别都值得鼓励。
  结语
  进行美术普遍性的研究,建立并丰富造型学,进而建立一套兼容普遍性与个别性的教学体系,就能以相对稳定与有效率的模式去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在日新月异的大时代,这个课题具有显而易见的现实意义。但愿一部完备的造型学的出现不是一个遥远的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