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鸿墨轩3dec 2017-02-28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闻是书画

同样都是玩手机,我却用手机学书画知识,每天7分钟,碎片时间自我充电!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唐代以後,楷书作为一种工具,它长期被使用着;作为书法艺术史上的一种现象,却似乎随着它历史任务的完成,逐步褪去了夺目的光焰。此後漫长的岁月中,楷书再也不曾取得能与唐代相匹敌的伟大成就。

楷书的光辉暗淡了,但是它的影响,却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渗透到书法艺术的各个领域:

“唐人用楷法作隶书。”①

“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②

“欲学草书,须精真书。”③

“学书宜先工楷,次作行草。④

……

楷书逐渐成为通往书法艺术的不二法门。

楷书把自己的典型笔法──提按、留驻、端部与折点的夸张等等,带给了各种字体,其中受影响最深的是行书和草书。

楷书形成前期,提按的运用并不显着,南北朝时楷书的笔法迅速从绞转向提按转移,行书便明显受到提按笔法的影响,如王僧虔书启。《太子舍人帖》(下图)。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太子舍人帖》

唐代,提按在楷书中逐渐占有绝对优势,影响波及行书,但普遍说来,提按的侵入仍然受到一定的抵制。如新疆出土的《论语郑玄注》残卷,书写者为一学童,字体稚拙,部分笔划夸张地使用了使转的笔法(捺笔和竖勾),圆满遒劲,耐人寻味;可见当时传授书写方法,使转仍然被当作重要的内容。

颜真卿的行书同他的楷书也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如《祭侄季明稿》,平直的笔划很多,但是留驻却很少出现,提按并非处於左右一切的地位。作品中仍然保留一定的绞转成份的。

颜真卿的行书为什麽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楷书笔法的影响,而後人却难以仿到这点呢?

颜真卿是从山的那一面攀上峰巅的。他从一个较早的时代出发,带来一些前代的遗产,在攀登的途中也可以不时地回过头去,遥遥领取宝贵的启示。後代的人们便不一样。唐代楷书这座山峰太高了,山头洒落的余辉还刺人眼目,从这一面登上去是不可能的,但是它又隔断了人们的视线,使他们无法透过这座山峰看到以往的时代。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祭侄季明稿》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唐代楷书规范的笔法、端庄的结体,使它代替了其它作品,成为後代理想的书法范本。提按,以及与提按配合的留驻、端部与折点的夸张便迅速渗入其它书体的笔法中。

宋代忠实地继承了提按的笔法,号称「守旧派」的蔡襄对绞转无动於衷;苏轼、黄庭坚为北宋书坛的杰出代表,在他们的作品中,绞转几乎不复存在。米芾的情况较为特殊,我们放在稍後论述。

自南宋至元、明各代,笔法一直沿着这一道路发展。

清代馆阁书体盛行,提按所具有的潜在缺点,好像这时一起暴露了出来:点画严重程式化,线条单调,缺乏变化;点画端部运行复杂,中部却枯瘠疲软;……於是,包世臣大声疾呼「中实」:「用笔之法,见於画之两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中实之妙,武德以後,遂难言之。」⑤

单调、中怯,不是清代才开始出现的。单调是楷书点画高度规范化的副产品;中怯是提按盛行,端部与折点夸张所难以避免的弊病。不过,一方面由於笔法的空间运动形式长期拘限於提按,使笔法发展的道路越走越窄,另一方面,以馆阁体为代表的形式主义书风盛行,意境的贫乏充分暴露了形式本身的缺陷;因此,单调、中怯似乎在清代才成为突出的问题。事实上,远在楷书笔法确立後不久,敏感的艺术家们已经逐渐感到笔法简化对书法的严重影响。 因为他们深知为了改变单调与中怯的趋势,人们进行了艰苦的探索。这种努力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在时代所赋予的笔法──提按上力求变化;

其二,设法从前代绞转笔法中吸取营养。

黄庭坚苦思笔法,最後从荡桨的动作中得到启示,是书法史脍炙人口的佳话。还有一些关於其他人的类似记载。结合他们的作品来看,这些故事至少说明两点:

一、从常规教育中得来的笔法不足以表达他们的审美理想;

二、他们都善於从生活与自然现象中获取启示与灵感,而不把学习的范围拘限於前人的作品中。

黄庭坚的作品很有特色(下图),点画开张,遒劲洒落,但是分析其笔法的空间运动形式,可以发现,它们始终末超出提按的范围。他利用笔锋轨迹的小幅度波动和行进中添加折点的办法来追求线条的变化。

黄庭坚是在提按范围内独辟蹊径的杰出艺术家。

米芾的作品中表现出追求丰富笔法的另一种趋向。

任何人都无法完全脱离他所寄身的时代的影响。米芾的行书在相当程度上保留着宋代书法提按、留驻的特点,但是从他的代表作品《葛德枕帖》(下图)来看,他对楷书确立前的绞转笔法确实比同时代的人们有更多的领会。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葛德枕帖》

米芾尝称善书者「只得一笔」,而他「独有四面」。「四面」,实际上指笔毫的全部锥面。不绞转是无法用上「四面」的。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有意识地转动笔毫锥面的痕迹。如《苕溪诗》、《研山铭》等,线条丰满程度当然与晋代有所区别,过度提按所产生的对比,有时也惹人生厌,但是作品中大多数点画都避免直线运行,圆转充宝,变化微妙,比同时其他人的作品更经得起推敲。这不能不归之於米芾对绞转的领悟。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苕溪诗》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苕溪诗》

此外,能道出米芾用笔特点的,还有他自己所说的「刷字」。⑥「刷字」实质上是对提按的一种否定。

「刷字」作为「四面」锋的补充,二者一同构成了米芾笔法的鲜明风格。

米芾自称:「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⑦米芾在努力学习前代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塑造自己作品的血肉之躯。

关於草书

提按对草书的威胁远甚於行书。《书谱》云:「草书以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⑧

草书连续性强,要求线条流畅,留驻及端部、折点的夸张与草书的基本要求格格不入。因此,随着楷书影响的扩大,草书似乎遇到了不可克服的障碍。

唐代承前代余绪,草书繁荣,成就斐然;宋代草书便急剧中落,除黄庭坚外,几乎无人以草书知名;明代草书一度复兴,但清初以後,即趋於衰微。这一切,当然受到各个时代审美理想的制约,但是笔法的演化无疑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清代,当包世臣惊呼「中怯」的时候,正是草书最不景气的时期。包世臣列清代书品,凡九十七人次,其中王铎、傅山二人无论从书法风格,还是从主要活动时期来说,都应该划归明代,除去不计,以草书入选者仅六人。⑨六人中,除邓石如以篆隶蜚声书坛,其余五人早被历史所淡忘。

使转既然是草书法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因此唐代以後擅长草书的书法家,有意无意地都在追求这种逐渐被时代所遗忘的笔法。当然,有人得到的多些,有人少些,不过,通过这种追求,他们都学会了在草书中尽量避免提按和留驻。可以说,这正是他们的草书取得成就的秘密之一。

翻检这草书名家的作品,我们发现,几乎无一例外,他们的楷书都偏向楷书形成前期的风格,集所谓「魏晋楷书」。宋克、祝允明、文彭、王宠、王铎、傅山等,无不如此。为什麽?如前节所述,这一时期的楷书还保留着丰富的使转,还同草书保持着亲近的血统。《书谱》云:「元常不草,而使转纵横。」深刻、准确地概括了这一时期楷书的特点。由此,亦可知这些艺术家对「魏晋楷书」对唐人楷书表现出更大热情的原因。对他们来说,这种努力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不过,在他们走过的地方,确实踏出了一条清晰可辨的路径。

自从唐代後期奠定了楷书提按、留驻、端部与折点夸张等一整套典范性的运笔方式以来,随着唐代楷书影响的扩大,这种笔法渗入各种书体。用笔重点移至点画端部及折点,导致绞转的消隐,同时逐渐产生了画单调、中怯的弊病。为了抵御楷书笔法的影响,艺术家们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这里所述,即为补偏救的一个方面:以各种方式追求笔法的丰富变化。追求笔法变化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以米芾为代表,他们努力向前代学习笔法,在提按中加入绞转,以丰富笔法的空间运动形式;另一种以黄庭坚为代表,他们从生活与自然现象中获取灵感,在不改变提按笔法的情况下,尽力调整运动的轨迹和速度。

点击阅读:邱振中:楷书形成前笔法的变迁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形成

【注解】:

①钱泳《书学》,《历代书法论文选》第617页。

②苏轼《东坡集》,《历代书法论文选》第314页。

③黄庭坚《山谷文集》,《历代书法论文选》第355页。

④梁巘 (yan)《评书帖》,《历代书法论文选》第579页。

⑤《艺舟双楫·历下笔谭》,《历代书法论文选》

⑹⑺米芾《海岳名言》,《历代书法论文选》第364、360页

⑧孙过庭在《书谱》中虽然写到“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转,谓钩环盘纤之类是也”,但结合这两处论述来看,对于“使转”一词,孙过庭更多地强调的是它“转”的内容。“真书”也不可缺少“纵横牵掣”,但孙氏单说“草乖使转,不能成字”可见“使转”在这里主要被当作“钩环盘纤”的代称。孙过庭所说的“使转”,同我们严格定义的“绞转”肯定有所区别,但同样可以肯定的是,它同我们定义的“提按”几乎没有什么联系,而同“绞转”部分重迭或包容。《书谱》墨迹是孙过庭对“使转”的形象解说。它使用的完全是一种稍加简化的《初月帖》系统的笔法,所以后人称它能传“晋人法度”。到今天为止,它仍然是学习王羲之草书笔法的最好的过渡教材。

⑨《艺舟双楫·国朝书品》,《历代书法论文选》第656页。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附:黄庭坚《廉颇蔺相如列传》及译文: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廉颇蔺相如列传》

黄庭坚《廉颇蔺相如列传》,文中有节略。纸本,纵32.5厘米,横1822厘米。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约翰.克劳弗德藏。

卷尾无书写纪年和史款,约书于绍圣二年(1095年)。卷内钤有“内府书印”、“绍兴”连珠印、“内省斋”、“秋壑图书”、欧阳玄印”、“项子京家珍藏”、等印鉴,还有项元汴跋。《式古堂书画会考》、安歧的《黑缘会观》等书均有著录。

释文: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目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譬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据,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