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伟大街道研究系列1:交通稳静化

 河工城规资料馆 2017-02-28

谈起街道,大家似乎都会有这样的印象,以前的老街、老路更有味道,新区的马路在宽敞,大家还是更愿意在老城的街道上晃悠,为什么?

在上篇城市风貌文章中,我们提到“街道是城市风貌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特色的重要体现要素。大多数人,特别是游客对城市的体验和印象中,建筑只占到很少的一方面,人们真正感受和体验城市最多的还是街道环境、公共空间……”,但现实情况是我们更多考虑车行的需求和合理性,而缺少对行人的关注。街是生活,道是交通,街道原本应该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但现在只有道没有街。

今年可以说是街道的幸运年,从“开放街区”到各地陆续出台的街道设计导则(比如《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街道终于开始正名了。

但仔细想一下,我们会发现城市规划师对街道还是比较陌生的,我们习惯中的规划设计还是在建筑层面,做城市设计,你画一张草图,肯定是推敲建筑布局形态,做控规,肯定是用地规划和强度控制。

从控制性详细规划到城市设计,大家主要关注的还是建筑,或者最多是街道立面,一个方案的好坏是从“飞鸟”的角度来判断(鸟瞰图),行人行走在这个片区的感受和体验往往被忽略了。一个规划设计项目的道路交通规划,只要车行出入口、停车、消防、入户等不出问题,一般也就没啥问题了。

而且,仔细想想,我们对街道相关的知识储备也很短缺,比如以下这几个问题你觉得自己熟悉几个?

  1. 街道相关的一些核心概念解析,比如什么是“交通稳静化”?什么是“完整街道”?

  2. 你周边最典范的街道有哪几条?为什么这些街道会更受人欢迎?到底是哪些因素造就了一条伟大的街道?

  3. 什么是街道设计导则?如何起作用?有什么用?国内外的街道设计导则(手册)有什么区别?

  4. 为什么同样的设计,但出来的效果就是不一样的,街道的材料和施工有什么讲究?

  5. 街道如何才能更生活化?

  6. 你记得多少个有意思的街道断面图?你在做控规的时候是不是也是不管哪个城市,哪个区位,同一套道路端面模块打天下?

  7. 一条有意思的街道到底应该如何做?创意街道景观、街道绿化、城市绿道设计海绵城市的街道措施?

针对上面这些问题,云规划将陆续推出“伟大街道研究系列”,今天先来聊聊“交通稳静化”,这个词你可能并不陌生,最近几年也经常会听到,但:


  • 到底什么是交通稳静化(Traffic Calming)

1997 年ITE( Institute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在佛罗里达Tampa 市的会议上,对交通稳静化给出具体的定义:即通过系统的硬设施(如物理措施等)及软设施(如政策、立法、技术标准等)降低机动车对居民生活质量及环境的负效应,改变鲁莽驾驶为人性化驾驶行为,改变行人及非机动车环境,以期达到交通安全,可居住性,可行走性

  • 交通稳静化的起源和发展

交通稳静化理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荷兰的Woonerf计划,即将街道空间回归行人使用,实施道路分流规划对街道实施物理限速、物理交通导向,来改善社区居住及出行的稳静化环境,并取得了成功。

1963年 Colin Buchanan 于英国伦敦出版了“Traffic in Town”,有效推动了这种理念的传播,德国、瑞典、丹麦、英国、法国、日本、以色列、奥地利和瑞士等欧洲国家掀起了交通稳静化潮流。

  • 相关概念差异:完整街道 vs 交通稳静化

完整街道(Complete Street)和交通稳静化确实有共同和渊源,比如其目标都有限制车行的部分,但相比之下,完整街道不仅仅是限制,更在于为行人,自行车以及公共交通争取更多路权。 “Complete Streets are streets for everyone. They are designed and operated to enable safe access for all users, including pedestrians, bicyclists, motorists and transit riders of all ages and abilities.”——Smart Growth America

另外,从起源来看,盛行在美国的完整街道是受西方生活性街道的影响,西方的生活性街起源于荷兰,1970年代荷兰因为儿童死于交通事故的现象增多,发起了游行运动,要求在一些街道降低车速,这个理念就迅速传偏了欧洲。

美国的增长联盟2005年成立“全国完整街道联盟”并迅速推广。完整街道的设计和运行应为全部使用者提供安全的通道。它有3个目标,1)安全街道;2)绿色街道,包括绿色出行和生态设计;3)活力街道,提高街道两侧土地价值。基于这个原则和目标,每个城市编制自己的街道设计手册。

  • 交通稳静化的主要措施

交通稳静化的措施主要就是减速措施,让机动车慢下来。交通稳静化措施包括:通过在道路中央设置交通岛和人行道拓宽窄化了道路,特别是对靠近交叉口的道路进行了窄化;在一些窄点处结合使用了斑马线;采用了同时与车道和人行道分离的自行车道;为拐弯交通单独设置了车道;栽种了树木,以便打破既长又直的道路特点,并缩小视野,从而迫使驾车者减速;重新排列了供商业和购物使用的停车位。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重点给大家介绍10种措施:

措施1:自行车与车行道分离,与步行道结合,实现快慢分离

适用性:所有设自行车专用道道路

效益:

  • 优先保障行人与骑行者安全

  • 自行车与步行道连续,增加骑行者的舒适性

  • 过宽的双向自行车道可能会吸引摩托车等侵入


于人行道上

于人行道上的自行车道示意图(波哥大市)

于停车带与车道之间

于车道外侧

措施2:全铺装道路

适用性:更适用与对穿步行要求高的支路,车辆还可以进入?

效益:

  • 警示车辆降低车速

  • 彩色混凝土或特殊的地砖,打破视觉的路面宽阔。

  • 提高过街舒适性

道路铺装设计示意图

以不同铺装划分的道路(哥本哈根市Lyngby)

措施3:减速弯设计,降低车辆行驶速度

适用性:两车道、交通量较低的道路

效益:

  • 不让司机开直线,可以降低车辆的速度

  • 可以绿美化街景树木和植被,改善环境质量,可能将雨水控制

  • 可能影响自行车路线、公交车线路,街道排水

设置减速弯道路类型图

路边局部抬高的Choker减速弯装置(美国纽约)

措施4:交叉口收缩,限制车行,优先保障行人和自行车


适应性:所有交叉口均可使用,须结合地面路边停车

效益:

  • 提供视觉上的区别和减少行人过街距离

  • 限制地面停车延伸及过境交通

  • 使得街道尺度更加窄小,从而在园林设计可变得更加有吸引力

交叉口收缩设计示意图

结合路边停车的收缩交叉口(美国波特兰市)

措施5:交叉口环岛设计,限制车速

适用性:次干路交叉口

效益:

  • 降低速度和事故率,设转弯半径2-5m的中心岛,可将交叉口目标速度降低到8km/h

  • 可以美化街景树木和植被,改善环境质量

  • 在岛上创造一个有吸引力的联络点的邻域

中心交通环岛设计示意图


迷你型中心交通环岛(美国纽黑文市)

措施6:交叉口转弯半径缩小,缩小交叉口过街距离

适用性:所有道路交叉口

效益:

  • 缩短了行人需要横越的距离和过境时间,提供一个连续的行走路线

  • 缓和车辆的转弯速度;

  • 增加用地的有效率

小转弯半径交叉口设计示意图

路缘石线收缩的交叉口(美国纽黑文市)

措施7:交叉口铺装,增加步行的连续和舒适性

适用性:适用于车辆交通量不大,对角方向过街人流较多的次干、支路

效益:

  • 警示或以粗糙的路面材料增加车辆行驶时的颠簸,迫使司机降低车速

  • 全绿灯管理时行人甚至可以随意地对穿

  • 彩色混凝土或特殊的地砖,打破视觉的路面宽阔,丰富景观

全铺装交叉口设计示意图(摘自《纽约市街道设计手册》)

以彩色砌块铺装的交叉口(美国波特兰市)

措施8:交叉口抬高,增加步行的连续和舒适性


适用性:过街行人较多、车辆较少的次干路以下交叉口

效益:

  • 安排事先警告标志,警示并迫使司机降低车速

  • 较斜坡通道更方便行人连续过街

  • 更合理安排无障碍设施高的过街通道设计示意图

抬高的过街通道(英国伦敦)车与步行道连续,增加骑行者的舒适性

过宽的双向自行车道可能会吸引摩托车等

措施9:分时段的道路管理,比如星期日街道


适应性:交通量不大、生活性的次干以下道路

效益:

  • 根据行人和车辆不同时段对道路的需求不同的特征,充分利用道路资源

  • 并不改变道路表面材料铺装及划分,实现更灵活的道路管理

  • 结合假日市场,创造更容易创造吸引人的街道生活

分时段管理道路设计示意图

繁荣的周末街道(美国纽约)

措施10:全绿灯的道路管理

适应性:一系列交通量低的支路交叉口

效益:

  • 减少二次过街

  • 通过全铺装设计,行人甚至可以随意对穿

  • 当路口的行人信号灯全部为绿灯时,行人可选择走对角线斑马线斜穿路口


对角斑马线交叉口设计示意图

步行者可以自由穿越的全绿灯管理交叉口(英国伦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