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洛-庞蒂:什么样的电影才真正称得上艺术作品?

 木头1018 2017-02-28

 


   莫罗·卡波内(Mauro Carbone) ▍曲晓蕊 译 

   什么构成电影之美?

  ——摘自《图像的肉身:在绘画与电影之间》



构成电影之美的,并不是电影讲述的故事本身,也不是精彩的台词,甚至也不是它所表达的思想,说到底,也不是带有导演明确个人特征的表达方式和影像风格,这就像是作家偏爱的那些个人化的词汇,它们并不具有决定性意义。最重要的,是对银幕上呈现的段落的选择,还有,在每一段落中,出现的不同视角的选择,其中每一因素持续的时间、出现的次序、伴随的音响及对白……所有这一切构成了一部特定电影的整体节奏。



在梅洛-庞蒂看来,电影为我们指明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向、一种摆脱西方思想固有的二元对立模式的可能。关于这一问题,他在《感性世界与表达世界》课程概要中指出,“对运动的应用”其实不是一个单独的问题,而是与“电影艺术”(他的这一评价本身也很有意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此前梅洛-庞蒂已经在1948年根据电台访谈内容出版的《座谈》中提出了电影作为艺术的问题:


尽管电影作品中称得上彻头彻尾的艺术作品的创作还为数不多,尽管电影的制胜之处——人们对电影明星的迷恋、眼花缭乱的镜头变化或扣人心弦的情节、精美的摄影画面或引人入胜的对白——往往喧宾夺主而令人忽略了电影最本质的表达方式……尽管在所有这些因素制约下,我们至今还未看到一部完整纯粹的电影,我们还是可以从中隐约辨认出它的轮廓,人们将会看到,与所有艺术作品一样,它也是我们知觉到的某物。


梅洛-庞蒂因此提出,一部电影若是能够被称为“彻头彻尾的艺术作品”,则必须是一部“完整纯粹的电影”,也就是说它既避免了追求商业成功的因素的影响,也避免了其他表达形式——如摄影、文学等——对电影所特有的艺术形式的损害。总之,梅洛-庞蒂认为“电影艺术”应该是一门独立的艺术。事实上,上一段引文之后,他接着写道: 


最终,构成电影之美的,并不是电影讲述的故事本身,也不是精彩的台词,甚至也不是它所表达的思想,说到底,也不是带有导演明确个人特征的表达方式和影像风格,这就像是作家偏爱的那些个人化的词汇,它们并不具有决定性意义。最重要的,是对银幕上呈现的段落的选择,还有,在每一段落中,出现的不同视角的选择,其中每一因素持续的时间、出现的次序、伴随的音响及对白……所有这一切构成了一部特定电影的整体节奏

 

这种“电影的整体节奏”代表的正是梅洛-庞蒂在《感性世界与表达世界》课程概要中指出的“电影艺术”所特有的“对运动的应用”。


他在概要中解释道:


电影,最初作为拍摄运动物体或再现运动的工具被发明出来,逐步发现了比位置变化重要得多的东西:一种全新的象征思想的手法,一种再现本身的运动(mouvement de la representation)。


首先,正是在这一“发现”中包含了电影作为“艺术”的特质——克利所宣称的所有艺术的特质,即非模仿性——以及电影在本体论维度上的创新性。紧接着,梅洛-庞蒂在下文对这两点做了更为详细的论述,他写道:


(电影)不再像刚开始时那样,摹仿客观的运动,而是表现视角的变化,呈现出从一个人物到另一个人物的转换,或者从一个人物向事件的滑移。


此外还应注意,尽管在前面一段引文中梅洛-庞蒂依然沿用了“再现”(représentation)一词,但几乎可以确定地说,这句话中对“再现本身的运动”的“发现”正是促使他放弃“再现”,而开始充分发掘“视觉”概念的契机。而且,正如我们在本书前几章中看到的,他坚决抵制将“视觉”简单地理解为“一种思想的运作,在心灵面前树立一幅世界的图画或对世界的再现”。

 

在此基础上,我们也能够更好地理解(梅洛-庞蒂在1960—1961年的课程笔记中提到的)安德烈·巴赞(André Bazin)的思想对梅洛-庞蒂所具有的意义。事实上,梅洛-庞蒂后期哲学思想与巴赞的共同点似乎正在于对视觉,因此也是对图像的一种新的本体论探讨。


原标题为:电影中的运动问题


相关图书


图像的肉身——在绘画与电影之间
La chair des images:

Merleau-Ponty entre peinture et cinéma
[法] 莫罗·卡波内(Mauro Carbone)著
曲晓蕊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精装 | 186pp | 201606 | 38.00


目 录


译序  
导言    肉身概念及当代视觉思考 

第一章    肉身:一段误解的始末 
梅洛-庞蒂:自然作为肉身  
胡塞尔,大地与肉身  
弗兰克、南希、德里达:身体与肉身 
亨利,肉身与粘土 
南希,肉身与石头  
梅洛-庞蒂,弗洛伊德主义与肉身  
肉身,石头与政治         
世界化,“视觉领域”以及肉身的语义

第二章    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成为野蛮:梅洛-庞蒂看高更/高更看梅洛-庞蒂 
怎样的肉身?德里达对梅洛-庞蒂的反对  
野蛮存在                 
高更与“基督教身体的解构” 
幕遮与晦暗:绘画中的可见性  

第三章    “使人们看见”:梅洛-庞蒂与保罗·克利  
不可见之物
当今的“诗画一致
在巴洛克世界中思考哲学 

第四章    哲学家与导演:梅洛-庞蒂与面向电影的思考  
不去解释,而是使人们看见:电影与哲学的历史共识   
电影中的运动问题         
图像本体论:互为先导的旋进图像

第五章    肉身之光:梅洛-庞蒂后期思想中的反柏拉图主义与新柏拉图主义要求 
一种全新的光的理念       
没有被理性之光照亮的理念:普鲁斯特  
撒布逻各斯之光:谢林     
黑暗与光的声音:赫耳墨斯·特里斯墨吉斯忒斯

第六章    在生活与哲学之间的感性理念  
非常规哲学 
理念与空窍的同时诞生     

人名译名索引                




The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