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清朝皇帝的书画家底,就不得不提到乾隆。号称“古稀天子”、“十全老人”的乾隆在世时极力搜藏历代各种各样的奇珍异宝,是一位“收藏家皇帝”。据了解,在全盛时期的清代宫廷收藏中,藏品约有10000件以上,其中晋唐宋元书画2000件,明代书画2000件。 目前故宫博物院现存的一些古代绘画精品,其中大多数是清乾隆皇帝最珍爱的收藏。乾隆皇帝印玺成为鉴定乾隆皇帝御览、御笔书画真伪和断代的重要依据。乾隆帝印玺在书画上的钤用与他的政治态度、文化修养、文人情趣是紧密相连的,乾隆皇帝自诩文采风流,对历朝书画艺术珍品无不广为搜罗、精心收藏,过目书画之多、收藏钤印之繁,罕有可相匹者。能过他眼的,多在上面“涂鸦”和钤印。 《石渠宝笈》著录的作品钤印都有规矩,比如说,初编里,次等作品只钤“乾隆御览之宝”、“秘殿珠林”(或石渠宝笈)和贮藏地的殿座章(包括乾清宫鉴藏宝、养心殿鉴藏宝、重华宫鉴藏宝、御书房鉴藏宝,四枚择一钤盖),上等品则还要加盖三枚——“ 乾隆鉴赏”“ 三希堂精鉴玺”“ 宜子孙”,合称五玺。 乾隆对晋唐两宋绘画比较喜欢,用印较多,空白地基本钤满。我们上周做过的隋代展子虔的《游舂图卷》就是一个乾隆乱涂乱盖的代表,《游舂图卷》开卷有:“太上皇帝之宝”“石渠宝笈”“宁寿宫续人石渠宝笈”“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中间有:“乾隆御览之宝”,结尾处有:“古希天子”“寿”“八徵耄念之宝”等印文。 乾隆在《游春图》卷中的盖章和题字 在《伯远帖》上,卷前引首有乾隆御书:“江左风华”四大字,上有“乾隆御笔”一玺。并御题:“唐人真迹已不可多得,况晋人耶!内府所藏右军快雪帖,大令中秋帖,皆希世之珍。今又得王珣此幅茧纸家风信堪并美!几余清赏亦临池一助也。御识。”钤“乾隆宸翰”、“涵虚朗鉴”二玺。 前隔水御书:“家学世范,草圣有传,宣和书谱”12字。下有:“乾隆宸翰”、“几暇临池”、“耽书是宿缘”三玺。又御识:“乾隆丙寅春月,获王珣此帖,遂与快雪中秋二迹并藏养心殿温室中,颜曰:‘三希堂’,御笔又识”,钤“乾”、“隆”二玺。 后隔水上有明董其昌跋,后有乾隆御绘枯枝文石,并识:“王珣帖与其昌跋皆可宝玩,即装池侧理亦光润堪爱,漫制枯枝文石以配之。乾隆丙寅春正,长春书屋御识”,钤“几暇怡情”一玺。后有“墨云”一玺。 伯远帖小小的一部分就布满了“石渠宝笈”、“乾隆鉴赏”、“乾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养心殿鉴藏宝”诸玺。 还有唐韩滉所作《五牛图卷》上,乾隆前后钤盖了至少八方印,把一张不大的作品填得满登登的,让韩滉笔下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消散了许多。 五牛图上被几近被乾隆钤印盖满 清新的《写生蛱蝶图》也没有逃出乾隆的毒手,画卷上留有各朝代收藏印章39枚,其中有宋代权相贾似道的“魏国公印”,元代大长公主“皇姊图书”及清代乾隆、嘉庆皇帝的收藏印。这些收藏印章,反映此画从北宋到清代的流传脉络。但是谁也没有乾隆皇帝盖的那么多那么丑。 《写生蛱蝶图》图卷上乾隆盖的印最多 长寿的乾隆几乎把宫藏的作品看了个遍,也钤了个遍。清雅的作品,被他的那些印玺盖得满纸乌烟瘴气;清和的作品,被他的那些印玺盖得四处壅塞淤堵;清朗的作品,被他的那些印玺盖得垂头丧气;清逸的作品,被他的那些印玺盖得浊气冲天;清新的作品,被他的那些印玺盖得难以负重;清远的作品,被他的那些印玺盖得暮气沉沉……这精品书画如果不排除乾隆那些鉴藏印玺的干扰,便难以欣赏,难以让人获得审美的愉悦。 从这个角度来说,乾隆朝大规模肇始的收藏、整理工作,既让中国古代书画作品得到了认真的对待、很好的保存,也遭遇了空前的保护性劫难。 |
|
来自: laowang5821 > 《笔精墨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