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手法============================== 按摩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手段,也是普通人日常保健的手法,中医按摩穴位的原则是实证应该顺时针施术,是为了泻,虚证时应该逆时针方向施术,是为补。按摩方向不同效果也不同。 1、按: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或穴位上有节奏地按压 2、摩: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或穴位上进行柔和的摩擦 (1)掌摩法,做环形而有节律抚摩,亦称摩腹。在摩腹时,常按如下顺序进行摩腹=>上腹=>脐=>小腹=>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 3、推:用手指或手掌向前、向上或向外推挤皮肤肌肉。 (1)掌推法,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推动时应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本法多用于背部、胸腹部、季肋部、下肢部。 4、擦:用手掌的大鱼际,小鱼际或掌根在受术部位上进行直线来回摩擦 (1)掌擦法,做往返直线快速擦动。本法接触面积大,产热低且慢,主要用于腰骶、四肢、肩部。 5、拿:用一手或两手拿住皮肤、肌肉或盘膜,向上提起,随后又放下。 6、揉: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或穴位上进行旋转活动。 7、搓:用单手或双手搓擦肢体 8、掐:用手指使劲压穴位。 9、点:用单指使劲点按穴位。 10、叩:用掌或拳叩打肢体。 11、滚:用手背近小指部着力于体表施术部位,通过腕关节的伸曲和前臂的旋转、协调运动的滚动。 12、捏:用拇指和其他手指在受术部位做对称性挤压。 13、抹法:用双手拇指的罗纹面着力于一定部位,以拇指的近端带动远端,做上下或左右的单方向移动。本法用于前额部。 按摩之前为了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按摩者应该全身放松,全身按摩时要注意按摩方向,要顺着血液和淋巴液回流的方向按摩,力度要由轻到重。 按摩作用 加强血液和淋巴的循环。按摩可使局部皮肤潮红,皮温增高,毛细血管扩张,血液淋巴循环增加,具有调节血液和淋巴循环的作用。 理筋整复疏通淤塞。运用按摩的捏、摇、扳、拔等手法,可以使关节脱位得以整复,骨缝错开得以合扰,软组织撕裂得以对位,血肿机化导致的粘连得以疏通,有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和功能重建。 调节神经系统。按摩既可使神经兴奋,又可抑制神经。对腰背痛、头痛头昏、神经衰弱等病,按摩可调整神经系统,使兴奋、抑制达到平衡,缓解症状。 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有资料表明,背部两侧按摩10分钟,可使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白细胞吞噬指数和血清抗体明显增高。这充分说明,按摩可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