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太极须从无极始”?

 永不言败szj6kz 2017-02-28


太极须从无极始

    为什么说“练拳应从无极始”,或者说是太极必先求无极呢?不从无极入门,抑或不先求无极,能不能练成太极拳呢?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于理要明无极、太极、阴阳的含义,所谓“练拳须明理,理通拳半精”即此意。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天地万物之始也。古人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太虚之初,廓然无象,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无形,动静无始,元气混而归一”。其形无可名,古人将此名之无极,并以一个空圈象形之,来说明无极的含义是:空空洞洞、混混沌沌、无色无象、无声无息、无端无形,无一物而包万物。所谓无一物而包万物的意思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万物之理已寓其内,即古人谓“象数未形理已具、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此理”。无极的本质特征是“静”,即内外俱静。



     古人又认为:“太极生于无极”,“太极本无极,自无而有,生化肇基,化生于一,是名太极”。太极的含义是:由无极而现有机,遂太极生焉;“虽无形声而几朕已兆,阴阳虽未分而分之机已动”。太极的本质特征是:静极生动,外静内动,静中有动。


  太极动静而阴阳分,动静便是阴阳,阴阳便是太极。所以古人认为:“公生已兆,必分阴阳,阴阳既合,必有发生”。太极分开来,只是一阴一阳,阴阳分而天地立;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阳相合,万物化生。根据这一思想,古人在无极的空间内画了一对动静旋转开合对称的黑白鱼,分别代表阴阳二气,黑者为阴仪,白者为阳议;黑中含一白点为阴中有阳,白中含一点黑为阳中有阴,以此来说明阴阳开合旋转互为其根、互相调济而滋生万物的**之理。这就是相传至今的阴阳太极图。其本质特征是:阴阳互济,动静相兼。



  总起来说,就是无极一动生太极,太极动静阴阳分,阴阳开合万物生,生生不息理循环。这就是太极阴阳之理,也就是古人编造太极拳的理论依据,亦是今人**练太极拳的理论指导。


  明白了上述道理以后,就要在理论的指导下,从无极开始生太极,由无极入门练太极。求无极的方法就是静站无极桩。选择环境幽静、空气清新之处,自然站立,周身放松,屏除杂念,收心求静,逐渐使自己心定神宁,身心虚静,物我两忘,一念无私,一物无有,躯体如同虚空无物一般,而进入一片空空洞洞的无极景象。如此静心站立静待其动,纯任自然,待到至虚至静时,复有一点灵犀生于气海之中,由无极而现有机,静极生动,动则太极生焉。要坚持不辍、时无间断地静站久站,于无形中渐生太极一气,于无形中渐渐感而遂通,则动力与灵气俱增也。


  其次,于拳须明太极拳的性质。太极拳是内功拳,以修练内功为本,内外俱修,内壮神勇,外强筋骨。太极拳的内功威力是靠太极拳的刚柔内劲来体现的;太极拳的内劲是拳术的统帅和核心,拳若无劲,其术无用,而太极拳的内劲是以精、气、神为物质基础的,精满气足神聚,则内劲自然浑厚虚灵。其用时,劲贯着中,功助拳威,要刚有刚,要柔有柔,刚柔兼至,忽隐忽现,疾如闪电,惊似炸雷。拳谚云:拳无功,一场空;力不敌法、法不敌功。内功为武术之根本,得其一而万事备。没有充足的内气,武术的威力是不能体现出来的。所以,太极拳特别注重内劲的培养,以功为本,以养为主,以拳为母,三者合一,方能成功。



  练内功,首先是练内气。气为劲之体,劲为气之用。内气足则内劲足,内气不足则劲疲软。练内气的功法很多,而静桩无极桩是练内气的首要功法和筑基功法。所以先求无极就是先求内功,就是要先培养和壮大内气。通过静站久站无极桩,逐渐培养和强壮内气,充实丹田,行通经络,布满周身,身体犹如充满了气的皮球,浑身形成富有弹性的棚劲;再结合陈式太极拳独特的螺旋缠丝的方法,使内气缠绕运行于肌肤骨节之中,敛入于骨髓之中而形成陈式太极拳特有的刚柔相济的缠丝内劲。通过静站久站无极桩,可使上体更为虚灵,下体更为稳固,上虚下实,沉重如山,不惧他人推倒;而又身心虚静,内外严整,上下合一,周身一家,在行拳走架时,就能合乎上下相随,节节贯通,一动无有不动的太极拳整体运动的要求。


  再次,太极拳是意气神形运动,要求以意行气,意气相合;以气运身,神气合一。心为令而气为使。内气如水,意似引水之渠,意领气行而水流。若没有一定的水量即内气,何以引水而成流?有了充足的内气才有可能以意行气、以气运身,才能意到气到劲自然到。太极拳以培气、养气、聚气为首要,以行气、运气、通气为法则,以壮气、混元一气为宗旨。所以,练太极拳先要培气、养气、聚气。这不仅是拳术之道的需要,而且是养生之道的需要,功法、拳法、养生法三法合一才是太极拳的真谛。先求无极是培养内气,阴阳开合是运行内气,胸腹折叠是运化内气,螺丝缠绕是混元内气,太极内劲全凭内气,养生保健全靠内气。


  由此可见“太极入门在无极,练拳须从无极始”之语非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