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圣为什么是王羲之——用笔篇

 网摘文苑 2017-02-28

单独一个毛笔字,其视觉效果是字的结构和笔画的面貌共同决定的。如果只是结构佳美,那么钢笔字也可以做到。我们拿一张纸,写上钢笔字,让不同的人用毛笔去描,会得到迥然不同的效果。

毛笔笔画的面貌,包括粗细、方圆、密度等。这些不同面貌,又是用笔方法不同使然。

我们粗略地总结王羲之的用笔方法,大概有三条:

1、起笔有顺入逆入;

王羲之写字的起笔,大多数都是顺入。这样的例子很多,我们就随便举一个。书圣为什么是王羲之——用笔篇

有的时候,王羲之也用逆入的方法起笔。也就是笔画右行的话,就先使笔锋向左划出一点,然后再回锋向右。这样的笔画更厚重有力度。比如:书圣为什么是王羲之——用笔篇

这个“奉”字,第一笔为顺入笔,第二个横划,由于有了连带,天然产生了欲右先左的笔法,由此也产生了和第一笔完全不同的视觉效果。第三个横划也是如此。我们再看“难”字,第一笔逆入的效果非常明显。书圣为什么是王羲之——用笔篇

2、行笔有提按、快慢;

起笔之后为行笔,在行笔的过程之中,有快慢的差别,有提按的不同。

行笔快,容易出飞白的效果。比如:书圣为什么是王羲之——用笔篇

行笔过程中,最难的是提按的掌握。笔锋提起,笔画则细,笔锋按下,笔画则粗。一个字由很多笔画构成,笔画的转折连带之间,笔锋要不断地提起和按下,如此才能构成丰富多姿的线条。

先看一个单字“悬”。这个字四五个环绕,在环绕之间必然有笔锋的提按,否则笔锋会出现人所不想见的效果。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尝试一下。

书圣为什么是王羲之——用笔篇

再看多字的情况。书圣为什么是王羲之——用笔篇

书圣为什么是王羲之——用笔篇



书圣为什么是王羲之——用笔篇

这三个例子,第一个例子多笔画回环,第二个例子多横竖转换,第三个例子,连带达到五个字之多。这些不同的连带,都要求书者在疾速的书写过程中,提按得当。这是相当不容易的。

在这里就要简单说一下写小字行草是否悬肘的问题。如果只悬腕,不悬肘,五个字的连带是无论如何写不成的。王羲之那个时代,没有今天的桌椅,写字的人都是跪坐姿势,然后左手执纸,右手纸笔,肘和腕是自然悬空的。我们今天有桌椅,很容易枕腕搁肘,一定要克服这些毛病。否则,笔永远不自由。

3、收笔有送有回。

一个笔画、一个字、或者几个字的连带组合的收尾处,分两种情况。第一是笔锋送出去,好引出下笔,第二是笔锋回收,以使气息做短暂休谢。比如下面“远宦”两个字,第一个字的末笔送出,第二个字的末笔有回锋。书圣为什么是王羲之——用笔篇

这个不再多说了。

总结一下今天的主要意思:

王羲之所写的每一个字,都是在肘腕无依托的情况下,以几毫米长的毛笔锋毫落于纸上,或疾入,或慢行,或深驻,或跳跃,最后完成一个字。这样的动作连续下去,就完成了一幅完美的书法作品。这很容易让人想起芭蕾舞演员的动作,只不过这个演员,就是那一只笔,尤其是那两三毫米的笔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