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谱

 凤岭居士 2019-11-06

文/宗宏宇 徐睿聪

《书谱》,孙过庭撰并书,墨迹纸本,原本宽27.2厘米,长892.2厘米,全文351行,共计3700余字,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书谱》文质兼美,不仅是书法史上难得的精品,同时也是书法理论史上的经典著作。《书谱》作者孙过庭本人未详见于史料,甚至现存的《书谱》是完本还是残卷都未可知,但这些都不影响《书谱》在书法史上的特殊的地位。

孙过庭师法魏晋,得“二王”之精髓。米芾在《海岳名言》中评价道:“孙过庭草书《书谱》,甚有右军法……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 魏晋以来,学二王者多如过江之鲫,但能做到形神兼备且又颇具自家面目的唯有孙过庭一人而已。《书谱》笔法精到,草法规范,结体萧散疏放,章法星罗棋布,浑然一体,不论笔法、结体还是章法都具有王羲之流畅飘逸,精丽典雅的特点,是魏晋书风的典型代表。以骈体文形式写就的《书谱》文约理赡,辞采敷丽,以层层递进的论述方式突出了孙过庭独到的书学见解,其中如“学古而不泥古”的发展观、书家性情与创作相关联的性情论、“五乖五合”的创作论等为后世书家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书谱》可以说是文辞内容和书法形式“合璧”的典范之作。

孙过庭以独到的书学思想指引其审美,又在其作品中印证理论,做到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书谱》中评价王羲之书法:“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平和,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不激不厉”不仅是《书谱》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同时也是孙过庭自身的审美趣向。观《书谱》原文,便可发现其中蕴含的中和之美,不论是用笔、结体还是章法,都与《书谱》中“和而不同,违而不犯”的思想不谋而合,体现出中正平和的美感。

孙过庭强调用笔。《书谱》中笔法丰富多变,起承转合法度森严,笔画圆融与刚健相结合,张怀瓘曾评价他“工于用笔,峻拔刚断。“《书谱》中最大的笔法特点是使转与提按的巧妙结合。“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 其中,提按是节奏感的重要体现方式,使转是字与字之间自然衔接的枢纽,随提随按,时使时转的运笔,大大增加了行笔中的流畅度,也正印证了《书谱》中的“草贵流而畅”的观点。

《书谱》笔画变化丰富,如“顷”、“行”、“古”三字(图1)起笔各不相同,“顷”字以切笔起笔,以侧锋着纸向下行笔,“行”字起笔以笔锋入纸,线条瘦劲爽利,“古”字起笔处切笔不明显,笔锋有顺势向上顶起的趋势,线条弧度变化流畅自然而富有力道。

图1

图2

此外,行笔过程中使转与提按结合的笔法也起到丰富字形的作用,如“此”“诸”等字,在转换笔锋的同时提笔,换锋完成后按笔,用笔过程中八面出锋,使得线条瞬息万变,峻拔刚健中又流露出柔媚妍美,不愧为“有唐第一妙腕” 。

孙过庭《书谱》中字形也同样体现出含蓄蕴藉的特点。正因为其中庸融通的审美风格,使得《书谱》成为规范草书字形的典型范本。现在流传下来的王羲之尺牍书法大多是唐代摹本或唐以后刻本,墨迹本稀少,后人难得一窥晋人真迹,而《书谱》可以说是王氏书风的再现,被后世学草者奉为圭臬。但由于《书谱》字内空间变化小,字形稳定统一,大多中规中矩,以至于窦臮在《述书赋》中评价道:“虔礼凡草,闾阎之风,千纸一类,一字万同。如见疑于冰冷,甘没齿于夏虫。”但如果对照《书谱》逐字分析,实则笔笔有顿挫,字字有起伏。孙过庭的小草必然不具备怀素大草丰富的表现力,但在整体和谐的范围内,《书谱》的字形做到了最大程度的丰富。

如“而”与“者”二字(图3)笔画虽然简单,但字字不同,从笔画粗细、字势俯仰到字内空间布局皆做了变化,笔画间的衔接方式也各不相同,使得字字神态横生,品来饶有趣味。

图3

《书谱》中对书家性情与创作的关系问题也做过深入的探讨,孙过庭曾对王羲之的作品作出如下评价:

“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则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岂惟驻想流波,将贻啴嗳之奏;驰神睢涣,方思藻绘之文。”同一书家面对不同的文辞,勾起的内心情思不同,作品所呈现出的笔情墨趣也迥然不同,正可谓是“涉乐方笑,言哀已叹”。

图4

纵观《书谱》全文章法变化,似乎也可一窥书家心迹,《书谱》按照节奏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图4),前半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对书法现象和人物的评骘,以说理为主,字里行间没有夹杂过多的情感,字态平和,笔画爽利,起承转合法度严谨,字间少有连带,魏晋风韵十足。中间部分为过渡阶段,内容主要为对学书认知的讲解,字形已然没有了之前的拘谨,行文中出现了形态突出着墨较重的字,行文中连带笔画明显增加,如“者也”、“真行”等字组的出现(图5),且连带角度各不相同。《书谱》后半部分叙述了书法学习态度、性格与书法的关系等内容,其文字中隐隐流露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气,图中所摘原文为“余乃假之以缃缥,题之以古目:则贤者改观,愚夫继声,竞赏豪末之奇,罕议锋端之失;犹惠侯之好伪,似叶公之惧真。是知伯子之息流波,盖有由矣。夫蔡邕不谬赏,孙阳不妄顾者,以其玄鉴精通,故不滞于耳目也。”此段写出了其对书坛盲目尚尊风气的不满,其中“妄顾者以其精通”形成的多字连带,用笔大胆泼辣,同时节奏的变化也反应出书家书写时情感表达的强烈。孙过庭把他愤懑不平之气倾注笔端,为《书谱》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就了《书谱》后段与之前大相径庭的激昂顿挫的书风。如同王羲之在群贤毕至,风清日和的兰亭写下《兰亭序》,其郁积与胸的“情随事迁”、“修短随化”之感,使得其文愈发清雅畅达,似有勘破之意;颜真卿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就《祭侄文稿》,不顾笔墨之工拙,故字随情绪起伏变化,文中大块的笔墨涂抹似乎预示着书家濒临爆发的情绪。孙过庭的《书谱》由论述到抒情,书风也由平和到激越。静态的线条中注入书家无尽的情思和性灵,书法最动人处在于情,也正是由于情感的存在,《书谱》给人带来了强烈地艺术感染力。

图5

值得一提的是,《书谱》中后半部分带有唐代草书特有的浪漫和开张,在晋代草书“一拓直下”笔法的基础上加入了绞转的笔法,线条连绵环绕,笔画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如“留”、“图”、“学”等字(图6)的线条边廓不均匀并且有枯笔出现,明显的使用了绞转笔法,使笔画显得苍劲有力。显示出初唐草书由重法向表现过渡的特点,其继承与发展并存的创作观念也是孙氏“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书学理论观的具体体现。

图6

《书谱》作为初唐草书代表,其书学理论涉及到师承关系,笔法技巧,创作要旨等内容,构成了孙过庭完整的理论体系。《书谱》字数多,规范明,姿态美,再现了魏晋书风原貌,使得《书谱》成为草书学习的经典范本。孙氏神采飞动的小草表明草书具有在表现主义的舞台上尽情演绎的可能性,为盛唐浪漫主义书风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宗宏宇拟《书谱》风格创作

宗宏宇拟《书谱》风格创作

提升3倍流畅度,下载QQ浏览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