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炒股追热点的收益到底怎么样?

 西山古道 2017-02-28

股票市场上经常有一些争论,每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不尽相同,当然我们自己也有自己的观点,只是,观点归观点,有没有什么能让人信服的论证呢。


这不,我们用一组很有趣的数据,给大家换个角度去看看这个结论。


这组数据来源与申万宏源证券的风格指数,虽然我们和他们没有合作,但并不妨碍我们把好的东西分享给大家。


申万宏源指数起始于1999年12月30日,已经历经18年,从数据样本来说,也具备很强的参考价值了。他们挑选了一些很有趣的维度进行指数编制,这些指数或多或少的都能印证我们的一些争论,这类指数就是—风格指数,可惜的是这些指数在交易所的数据中无法查询到,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申万的官网查看。


接下来,我们就用挑出来的风格指数,去解读以下几个比较热门的问题。


一、炒股买高价股还是低价股?


有用户曾经给我们提过一个功能需求,问能不能提供一个股票价格排列的功能,可以将股票价格从低到高排列,当然,这个功能很简单,只是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很好奇,找低价格股的目的是什么呢?


我们问了一些人,得到两个很有趣的答案:

1、低价股我可以多买点啊,这样我就能多赚点了。

2、低价格的股票上涨空间大啊,那100多的股票还能怎么涨啊。


对于这样的答案,我们也哭笑不得。


这个让我们想起了一个视频:



不过道理归道理,事实归事实,我们还是应该通过数据去看看到底是低价股涨的好,还是高价股涨的好,这样更有说服力。


申万根据股票价格的特性编制了一套指数:价格指数,编制的基本规则如下:


1)每三个月变更一次成分股;(12月、3月、6月、9月)

2)每个成分股包含200只;

3)根据最后一个交易日往前的10个交易日平均收盘价格进行排名;

4)选了20只替补,如果有退市的则按排名依次补足。


根据上述规则,分成三个:

低价股指数(801843):股价最低的200只组成;

中价股指数(801842):股价在中位数附近的200只组成;

高价股指数(801841):股价最高的200只组成;


这个规则,我们自认为是很公平的,只是这18年间,到底哪个赚钱呢?



1999/12/302017/2/27            年平均收益率
高价股指数   1000.002475.348.20%
中价股指数      1000.004033.4416.85%
低价股指数  1000.009219.1045.66%


看到这个结果,我们瞬间崩溃,事实无情的打了我们一个耳光,低价股以平均45.66%的收益,在A股市场上一骑绝尘,超过了所有今天讨论的分析方式的收益效果。


在散户比例奇高的A 股市场,低价股果然备受热捧,可散户扎堆的地方不是亏损居多么,这么看来,机构和市场对于低价股也是趋之若鹜,双方合力才有机会造就了今天低价股的水涨船高。


拿到这个数据之后,我们再也不敢瞎嘚瑟了,准备后面就老老实实的做做股票价格的排序呀。


结论:


在A股市场过去的18年,低价股的收益远远大于高价股!


二、买赚钱的公司还是买赔钱的公司?


这是一个貌似没有什么争议的问题,投资赚钱的公司要还不能挣钱,那岂不是没有天理了, 只是经历过第一次统计后,话也不敢说的太满了。我们还是以数据说话。


申万做了一组根据业绩表现划分的指数组,判断的标准主要是每股收益:


1、如果每股收益是负的,则算作亏损公司,不管有多少全部列入亏损股指数(801851);

2、如果每股收益是正的,则按照每股收益排序,最小的100只列入微利股指数(801852);

3、如果每股收益是正的,则按照每股收益排序,最大的100只列入绩优股指数(801853)。



1999/12/302017/2/27            年平均收益率
亏损股指数 1000.003694.9114.97%
微利股指数 1000.003291.7812.73%
绩优股指数 1000.004915.5121.75%


看到这个结果,也还算让人可以接受。作为绩优股在哥三里面排名老大无可争议,只是表现没有预期那么好而已。


倒是亏损股的表现让人侧目,居然也是赚的。


仔细想想,这个结果倒是可以和上面的低价股指数相互印证。


在过去的10 年中,审核制的A股市场,上市的数量被严格控制,导致其上市的资格价值甚至超过了公司价值本身,壳资源的炒作一年比一年高涨,越是小市值、低价股、亏损公司,其借壳的预期越发的强烈,导致其投机机会更加显著。只是这样的周期已经经历了十几年,在审核制摇摇欲坠的今天,这样的投资风格还能持续多久?


结论:


在A股市场过去的18年,绩优股的收益勉强高于亏损股。


三、在中国买低估值的股票做价值投资是不是可行?


低估值这个概念是在A股价值派的核心基础,所谓的估值,一般来说就是股票或者这个公司的价值,一般衡量这个公司价值的主要是用市盈率、市净率等指标,申万指数当中,分别又使用市盈率和市净率的指标统计不同估值下的赚钱效应,因为这两个结果比较类似,所以我们就用市盈率的来举例。


作为一个估值高低的判断标准是:


1、每年更换两次成分股:9月和5月;

2、以最后一个交易日向前追述10个交易日,计算出平均市盈率;

3、剔除掉亏损股票,以及市盈率高于500的股票(等同于剔除掉不靠谱的);

基于上述标准将不同估值的指数分为三个维度:


高估值(801821):平均市盈率最高的200只;

中估值(801822):平均市盈率在中位数附近的200只组成;

低估值(801823):平均市盈率最高的200只;



1999/12/302017/2/27            年平均收益率
高市盈率指数  1000.001266.421.48%
中市盈率指数 
1000.003293.6212.74%
低市盈率指数 1000.006178.4028.77%


看看结果,终于让老衲欣慰了一把,这次市场终于按套路出牌了,事实证明,低市盈率的股票,因其风险低、收益预期良好,还是会博得市场青睐,而钱都不傻,对于风险较大的高市盈率的股票,这几年来的平均收益没跑成负数已经算是不错的预期了。这估计也跑不了审核制的功劳。


结论:


在A股市场过去的18年,选择低估值的股票还是相对来说更安全一些。


四、追热点是在A股最有效的投资方式吗?


热点、概念、龙头、强势股,几乎是A股市场上永远不缺的话题,无数官方的、民间的、近亲的、远邻的股神专家都无不挖空心思的在给大家提供最热辣新鲜的炒作题材。


或许不同的流派之间有着“文人相轻”的现象,但对于热点和强势的推崇几乎是没有分歧的。


只是追热点这种方式的效果是不是真像想象中的那么好。这个争论也有结论吗?


申万指数当中有一个有趣的指数可以从侧面给我们一个答案。


——申万活跃指数(801862)


为什么只能说是从一个侧面呢?因为对于热点的定义并不相同。


而申万选用的热点的标准是:换手率。


个人认为算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让人接受的折中参考标准:

1)成分股每周调整一次(热点吗,来的快去得快才对);

2)每周最后一天计算周换手率,下周启用新成分股;

3)按照这个标准,选取一周换手率最高的前100家公司。


这个结果是什么呢,好激动呀。



1999/12/302017/2/27            年平均收益率
活跃指数 1000.0011.63-5.49%


what?是的,你没看错,指数已经跌倒了11.63。18年来累计跌去98.84%,平均年收益率是-5.49%,真是跌的渣渣都不剩了。


看看他的K线:

(图片来源于wind手机版,抱歉了,交易所没有这个数据,so鑫财通也没有,只有wind的有)


太意外了,对吗?


其实一点都不意外。


小编曾经认识一个做资讯的大佬,和我说过,一个消息,不排除故意放假消息,传播的顺序一般是这样的:

1、董事长、董秘

2、相关官员

3、公募基金经理

4、私募基金经理

5、财经杂志或门户网站主编

6、小编

7、网站、报刊杂志或者电视面前的观众。


这还不算中间每个环节的关联关系人的消息“泄露”。等你看到的时候,这个消息已经完成他们的历史使命了。所以,对于炒热点这事,我几乎从不参与。因为股市当中有很多游戏规则,但这个规则是最不公平的。


只是热点这个工具是让所有炒股环节中获益的唯一手段,只有炒起来,才有交易量、才有券商的佣金收入,才有分析师的价值体现,才有荐股工具的用武之地。


只是,这个很有趣的指数马上也将寿终正寝了。也许是结果太过不堪,也许是即将成为负数的指数还不知道怎么和公众解释。


也许,这个指数就要封存为历史了,也许申万会在结束之后,将今年当做元年重新开始,无所谓了,反正我想表达的已经完成了。


总结一下:


上述四个炒股当中常见的问题,我们都给出了大家一个答案,也许未必满意,也许分析之处漏洞百出,但给大家一个考虑问题的方向和角度,和我们的用户一起理性思考,寻找适合我们的投资方式,将会是我们未来一段时间想要做的事情。


比如下面这些附送的干货建议(专业选手请绕过):


1、少碰高估值的股票;(提前预告,关于估值的展示,新版即将解决)


2、别碰热点股,不过你可以开通融资融券,用同样的方式,自己找到热门股,融券卖出,把活跃指数当做反向指标或许有赚头;


3、壳资源股未来不看好(纯个人观点,与历史数据结论相反),虽然结论是壳资源股涨势喜人,但我认为,证券市场在变天,风向也在改变,生态环境变化后,壳资源股的价值越来越差,而绩优股、好公司则越来越多的追捧和开绿灯,比如蚂蚁金服、360的绿色通道提前上市,这样的环境会让好公司越来越强,机会和想象空间越来越大。


互联网的现状不就是这样吗,资源正在强烈集中到JBAT,越来越大,而长尾效应不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