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余育环:远去的老街

 金龍SSWKJ 2017-03-01

许岭偏居宿松县东南,古称东乡。上世纪是宿松境内最大的内陆水路码头长龙咀所在。由此水路出发近可达太宿望临县,远可去芜湖南京。

    许岭建置为区,设区公所在许岭街。 那时的许岭街有着一条狭长的青石板街面。沿街大都是二层青砖黑瓦木阁楼,前店后坊。在阁楼临街窗户可与对面伸手相握。这应是典型皖南小镇景像了吧。许岭街长约两华里。俗分上街、中街与下街。其中上街与内河码头相近。粮库、油库均设在码头边,便于粮棉油等民生物资集散。各乡、村组交公粮、购粮油均往返此处。人力车、机动车、行人络绎不绝。很是热闹。


许岭上街头居住着不同行业的居民,士农工商及动乱年代划分的地富反坏等等所谓的阶级分子。合作社门市部当时设在上街。那个时候的任何一处合作社门市部就是当地最繁华处了。门市部旁边有废品收购站、文化站、食品站。对面是副食品门市部。真个是一应俱全。四乡八里的要上街购物的必要去这里。卖黄烟、笤帚、狗皮膏药和大碗茶的;治跌打劳损、修伞补鞋、挖鸡眼均在此处坐摊设点。人声鼎沸喧嚣一片。

    合作社门市部高大的台阶上,有茶摊。卖茶的老太太面前是一大摊花书,只是后来才晓得叫儿童连环画。这些连环画一一用细绳串好,摆放整齐。如果口袋里攒了几分钱,那就是最好的消费去处。可以坐上半天,看上几本。觉得就是很难得的享受了。

合作社门市部斜对面不远处就是邮局和食品公司门面。食品公司大大的灶台里,每天炸着香酥酥的麻花、油条。每天上学放学打此经过。饥饿的肠胃在香味的诱惑下更是辘辘鸣鸣的,唯有加快步伐狠狠地咽下一口口水,眼睛还要不甘心往大玻璃柜台里瞟上一眼。心里暗想,天天蹲在门口补鞋的老头还是幸福的。可以每天闻到这些好闻的香气。

邮局里的木制柜台很高,柜台边还有一个小小的电话隔间。里面摆放一台手摇电话。很少见人使用。在那个年代,一个农村小镇。使用电话机与外面联系的人应该是很少了。柜台后面的机房更是神秘不已。机房里连地板都是木头的。机房里老头戴着电影里才有的耳机。穿线、插线。口里报着莫名其妙的数字,天天去听还是听不明白。

出邮局一拐弯就是电影院了。售票口外墙上每天预告着放映的电影,电影院的门口两颗大梧桐树,树荫下每天早早就有人摆着小桌子,卖点茶水和瓜子。卖茶水的老太太叫汪奶奶,她家就在旁边,她家门前的桑葚树很大,树上的桑葚又甜又大。趁汪奶奶家没人都要爬上去偷摘几串来吃。一到傍晚电影院门口就热闹了,两毛钱一张的电影票也不是简单的事情,但至少可以去那里看热闹,逮住机会能逃票进去看一场电影那倒是经常有的事情。瓜子五分钱一盅,就是喝酒的瓷盅,大约可以装五钱酒。最有名的还是一个叫肚子的中年人的瓜子,火候刚刚好,满嘴留香。

区公所就在电影院广场的旁边,一溜的青砖瓦房。记忆中区公所在这个广场举办过两次大的活动,一次是把一些很多熟悉不熟悉面孔的人绑着站一排,主席台上的人一个个点名字,宣读着他们这样那样的罪名。旁边还停着一辆解放大卡车。车子上放一挺机关枪。甚是吓人。长大以后才知道那是一次全国性的“83严打。另外一次是国庆节放焰火。区公所门口扎着彩门楼。焰火活动安排在晚上电影院门楼上。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就和我们现在过年时放的礼花没有区别。在那个时候可是稀罕事,不到下午已是人山人海了。

现在的内河早已闭塞了,码头也早已废弃。区公所改为镇政府没有几年也移至别处。合作社的门市部关门更早,好似一夜之间被各个小卖店取代。许岭街的青石板换了水泥路面,往东西两头延伸了不少。没有变的还是一个叫法和称谓。依然还是叫做上街、中街和下街。这样的叫法更好,更好区别于现在的新东街、新西街。这样的叫法也是一种顽强的记忆。记忆是抹不去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