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个总说吧。 园林,这个曾经在中华大地繁盛一时的东西,在今天看来它的存在有哪些意义呢? 园林,这种补偿人们与自然相对隔离的一种事物,随着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变化,它的内容、性质和范围也有所不同。 古典园林一景 拙政园小飞虹 当代景观设计,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 从大约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十九世纪末,中国古典园林经过三千余年漫长的发展,形成了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园林体系的中国园林体系。 在中国特有的地理位置和社会结构中,中国园林体系几乎是在封闭的状态下自我完善,而又不断演化的,个性鲜明而又精深。 从早期注重自然和生产的“园”、“囿”,到后期的“城市山林”,中国园林形成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三大园林模式。 后期文人、画家参与造园,使私家园林成为他们的另一片创作天地,称为“文人写意园”。文人写意园影响了皇家园林和寺观园林的设计。 皇家园林代表:北京颐和园 江南私家园林代表:苏州拙政园 寺观园林:北京五塔寺 拙政园是典型的文人写意园。文征明作为拙政园的设计者,绘制了《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图为其中的选页 接下来,就分章介绍吧。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通常是由这三个源头开始的——“囿”、“台”和“园圃”。“囿”源自商周时期帝王的狩猎活动。它是帝王和贵族们放养禽畜,以供攻猎游乐和欣赏自然界动物生活的场所。 根据《说文解字》的描述“囿,苑有垣也。从口有声,一曰禽兽曰囿”可知,“囿”还是一种近乎天然的形态。 据文献记载,周代的囿范围极大,“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在划定的广大范围内,人们种植蔬果,以供禽兽生息活动。 清代皇家猎场:木兰围场。在清代,园林和囿是有着不同功能的场所 “台”,即为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 “积土四方而高曰台”,台的特点就是高耸,并呈四方的平面造型。 那时候的台上建有房屋,根据《说文解字》“榭,台有屋也”,台上所见房屋称为“榭”;那时候,台和榭的界限是相对的,往往台榭并称。 最初,台的功能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是山的象征。而人间帝王筑高台而登临,可以通达天上神明。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经济发展,各国王侯竞相修建宫室苑囿,此时台成为一种主要的宫苑建筑,并结合着种植绿化而形成以它为中心的空间环境,向着园林雏形的方向转化了。 章华台:建于公元前540—535年,是为楚灵王修建的离宫,被称为“天下第一台”。左图为章华台遗址,右图为复原图。随着电视剧《芈月传》的播出,章华台逐渐为人所熟知。 图姑苏台:位于苏州姑苏山上。因山成台,连台为宫,总体布局因山就势,规模宏大。 “园圃”,主要是种植草木果蔬的植物园。根据《说文解字》,“种果为园”、“种菜曰圃”。西周时期,往往园、圃并称。 春秋战国时期,蔬果纳入市场交易,民间经营的园圃相应地多了起来,带动了植物栽培技术的提高和种植品种的多样化。人们经营园圃,既是经济活动,又有观赏目的。与此同时,人们看待花木也越来越侧重观赏的用意和象征的寓意,在《论语》中就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句子。 当代花圃:依然具有经济价值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国。 这一时期,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 这是一种在“囿”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带有宫室的园林形式——苑。 秦代规模最大的苑是渭水之南的上林苑,苑内最主要的一组宫殿为阿房宫,是上林苑的核心。秦始皇迷信神仙方术,派遣道士求药未遂,便在园内挖池筑岛,模拟海上仙山的形象以满足他求仙的欲望。 这是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举,开始了以人工山水为园林造景主题的尝试。 图:后人绘制的上林苑想象图:可见那时候的园林还是以自然基色为主的 图:阿房宫遗址 西汉朝廷施行的政策较为宽松,使得小农经济发展。 汉代“成人伦、助教化”的儒学兴起,与崇尚自然无为的道教一并流行。经济和政治的相对稳定维系着帝国的强盛,带来了造园活动,尤其是皇家园林的兴盛。众多皇家宫苑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上林苑、未央宫、建章宫等,皆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格局。 汉武帝时期就秦代上林苑加以扩建,使之横跨长安、咸宁、周至、户县和蓝田五地,“东南至蓝田、宜春、鼎湖、御宿、昆吾,旁南山而西,至长杨、五柞,北绕黄山,濒渭水而东”。 上林苑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建置在辽阔的的自然山水中。除了利用天然植被,园林内还广植各种花木,“帝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异卉三千余种植其中,亦有制为美名,以标奇异”。上林苑具有多种功能,依然保持着囿的传统,并且是有着多种经济活动的生产基地。 此外,建章宫内的苑林区,有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座仙山。园内人工开凿太液池,池中堆筑三座岛屿以喻“蓬莱”、“方丈”和“瀛洲”三座仙山。 值得一提的是,“海上三仙山”的模式在后世皇家园林中一直沿袭,及至清代。 两汉时期,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私家园林,但为数不多。那时的私家园林大多模仿皇家园林的规模和内容,尚未出现明显区别。 据史料记载:西汉文帝四子梁孝王刘武建有兔园(亦称“梁园”),汉武帝时茂陵人袁广汉筑有私园,东汉桓帝时大将军梁翼在洛阳修有宅院。 特别一提,梁园内已有模仿崤山形象的假山,为真山的微缩版本。这种对真山的模仿以与对仙山的想象不同了,它对后世造园有着积极的影响。 从先秦至汉代,是园林发展的初期阶段。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园林艺术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欲知园林后来如何发展,请关注新的动态哦! 清代画家根据史料记载绘制的海上仙山图 图:清代画家根据史料记载绘制的梁园 参考资料:《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版)》 周维权著、《中国文人画与文人写意园林》 赵思毅、张赟著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新版“看展览”APP上线啦!更及时、更全面的展讯 正在那里等你! 长按二维码下载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4752252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