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中医大家治疗高血压验案精选

 dsj_cgf 2017-03-01

说起高血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症状;作为本土医疗体系的中医认为高血压是由于情志失调 ,饮食不当 ,久病过劳 ,先天禀赋不足等导致阴阳失衡、脏腑气血失调 ,清窍失其濡养 ,进而产生头晕、头痛以及肢体麻木等症状。中医通过独特的辨证分析,加以良好的中药组方,通常可以取得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下面一起来看两则治疗高血压的经典验案。

当代中医大家治疗高血压验案精选

经典医案(岳美中)

梁××,男,45岁。自诉头晕胀痛已7年,每因劳累或情绪波动而加重。去年以来,偶有心悸、耳鸣,素嗜烟酒,宿有咳嗽。诊见:舌红无苔,左寸盛尺弱,余部沉牢,血压188/102mmHg。投以百合、生地、菊花、草决明、夏枯草、白芍各12克,桑寄生9克。3剂后头晕大减,血压下降为148/88mmHg,再以白薇、龙牡出入其间,20剂后头晕头胀悉除,血压稳定在⊥48~150/88~90mmHg,终止治疗。

[按语]:本例遵《黄帝内经》“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之论,以凉肝之法获效。因肝失条达,郁久生热,邪热循径上额至巅,遂致头重高摇。然眩晕亦有因痰因虚而作者,何以别之?试观其情绪波动则加剧,舌红无苔,即为此候。岳老临证之际,善于从微细处着眼,使得病无遁情。

当代中医大家治疗高血压验案精选

经典医案(刘渡舟)

钱××,女,66岁,内蒙古人。患高血压型冠心病16年之久,一直用中、西药治疗,曾服复方降压片、降压灵、复方丹参片等,血压不稳,旋降旋升。测血压160/100mmHg。近一年病情加重,头目眩晕、心悸、胸闷、背部痠沉、少寐、口干、手足时发震颤。最为奇者,舌麻为甚,五味不辨。视其舌大而偏红、舌苔白滑、脉沉。辨为心阳虚弱,水寒之邪上冲之证。处方:茯苓30g、桂枝12g、白术qog、炙甘草10g。

服十四剂药后,胸闷、心悸、背沉减轻。然患者之舌麻反甚,血压因舌麻旋即升高,头眩、失眠、心悸、口干,手足瞤动亦随舌麻而加重。再视其舌红而少苔,脉沉细无力。细辨此证,前按阳虚水气上冲反而加重,今舌红少苔,脉来沉细,呈现阴虚而有手厥阴风火上燔之势,此阴虚风动也,治以滋阴潜阳熄风为急。

疏方:麦冬30g、白芍30g、酸枣仁30g、生地20g、炙甘草14g、龟板12g(先煎)、牡蛎30g(先煎)、鳖甲16g(先煎)、阿胶10g(烊化)、太子参20g、桂枝3g、五味子10g。此方服后,症状大为减轻。又照前方自进七剂,舌麻已愈其半,大便爽,心悸、失眠、口干、掉眩诸症皆减。舌麻多在凌晨感觉明显。“晨起而发者,阳动而阴未济也”。仍守上方,继服三十余剂,舌麻一症痊愈。血压120/80mmHg,冠心病亦得到控制。随用羚羊钩藤汤与黄连阿胶汤交替服之,以善其后。

当代中医大家治疗高血压验案精选

[按语] :本案之舌麻,为厥阴阴虚不能涵养肝木,水不制火,阴不潜阳而风阳发动之象,故伴有心悸、头晕目眩、手足震颤、舌红少苔、脉来沉细等候。治当滋阴潜阳熄风为法,乃用吴鞠通“三甲复脉汤”加味。用“复脉汤”滋阴养血,加“三甲”潜阳熄风。

值得注意的是,本案患者脉来沉细无力,结合其心脏病史,其人亦有心阳不足的一面,所以在方中又加入太子参、桂枝等甘温之品,扶助心阳之外,又有活泼气机,协调阴阳之妙义。

临床使用“三甲复脉汤”要紧扣厥阴阴虚,风阳内动的病理特点。其辨证要领以头晕目眩、心中憺憺大动,肢体抽搐或瘛疭,舌红绛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或见结代诸象为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